淺析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問題與應對方法

  事業單位是指不直接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和流通,不具有國家管理職能,直接或間接地為上層建築、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的單位。是我國一種重要的特殊的組織形式,具有資產性質和職能的複雜性,行使國家賦予的權力、具有一定政府職能、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組織機構。雖然財務管理在事業單位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財務管理在觀念上和人員素質上都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在新形勢下加強財務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從目前的形勢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一些事業單位領導不重視財務管理工作,缺乏財務管理意識,不瞭解財務管理的政策法規,未將法規學習納入重要工作日程;財務管理應有的輔助決策和監督控制功能沒有得到發揮。

同時很多事業單位側重於經費支出審批程式等會計基礎工作,忽視了預算管理、資產管理、財務分析等職能,財務管理過於簡單。缺乏科學的理財和成本意識,不注重資金的使用效益,管理體制不健全。

  第二,資產管理混亂、賬實不符。財產清查制度不健全、管理權責不清,尤其體現在固定資產上。有的單位長期以來未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和清理,資產使用效率低,流失嚴重;監督機制不健全;固定資產出租管理不到位且混亂,取得的收益不上繳財政專戶。事業單位缺乏制度化和程式化管理,導致腐敗發生,虛增資產價值。

  第三,銀行賬戶開立混亂,票據管理不規範。近年來,事業單位多頭開戶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造成資金分散,不易管理,給審計稽核和財務監督工作帶來困難。同時事業單位的票據管理存在許多違紀問題。比如領購手續不健全,核銷上存在監督漏洞;票據存根與入賬金額不符等。貨幣資金管理有漏洞,部分事業單位變相隱瞞截留收入,賬外資產問題嚴重;相關職務沒有分離;現金管理問題很多;通過往來賬戶對真實收入掩蓋,從而偷逃稅;資金使用缺乏計劃性,費用開支不透明,導致事業單位經費緊缺。

  第四,預算編制不完善、預算執行不夠規範、經費使用缺乏計劃性。在預算編制中,對預算編制重要性認識不足,簡單地採用增量預演算法編制預算不準確。部分部門未將應納入單位預算管理的預算外資金統一納入單位預算,隱瞞、截留財政資金和其他收入,私設小金庫。預算支出隨意性也大,超發津貼、獎金,超支業務費的現象普遍,審批制度不嚴格,“專款不專用”的現象經常發生。財務部門的考核也只停留在表面,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第五,財務人員素質較差、會計基礎工作不規範。財務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有相當一部分未經過系統的財會知識培訓,理財觀念陳舊,知識欠缺,方法落後。同時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較薄弱。如原始憑證各項內容不全、以假充真,收付款憑證概念不清、稽核不嚴;財務報告內容不全、根據單位領導的授意進行“編報”、普遍沒有報表分析說明等。

  通過發現以上的問題,我們在工作中總結經驗,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解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的措施。以達到科學、合理、規範的進行事業單位財務賬務的處理。

  第一,提高領導者意識,建立健全財務管理機制。領導者應該觀念創新確立財務管理的中心地位,要加強成本管理,樹立成本觀念,有效地把握和預計風險,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樹立市場化的觀念,面向市場開源節流,壯大經濟實力。同時事業單位領導應該巨集觀調控、總攬財務;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強督查;財務人員持證上崗,分工明確,實行嚴格的崗位迴避制度;建立單位財務內部審計和控制制度,實行監管分離,規範本部門內部財務管理。以運用科學的財務管理手段為重心,細化預算,規範資金運作,提高效益。同時審計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力度,及時發現和糾正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對違法違紀問題要從嚴處理。

  第二,加強資產管理。加強實物資產管理。應該加強資產清查,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抽查盤點,以確保裝置的完好無損;確立以“錢物分離、互相牽制、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原則,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實行雙人保管,相互制約。規範事業單位大宗物品管理。採用公開招標形式採購,增加物品採購的透明度;完善政府採購預算編制制度和政府採購監督體系,逐步形成以財政部門為主,紀檢監察、審計及其他有關部門共同配合的監督機制。最後建立一套規範的倉儲管理制度,加強日常管理。

  第三,加強貨幣資產管理。規範銀行賬戶,加強票據管理。各單位應嚴格按照規定辦理銀行開戶和收支事宜,不出借出租賬戶,不公款私存。票據由會計人員負責購買、保管,不使用不合規票據,收據不跨年,剩餘部分蓋章作廢。加強貨幣資金管理。嚴格遵守現金管理規定:庫存現金不得超過銀行核定的限額,遵守現金使用範圍;不挪用及白條抵庫,不保留賬外現金;高度重視往來款項的管理,把往來款項的清查登記與改進財務管理結合起來;建立專案決策負責制和決策失誤追究制,透明開支,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加強專項資金的監督管理;提高部門、單位領導依法理財的意識,增強責任心,民主理財。

  第四,加強預算管理。針對預算編制,應該充分認識預算編制在事業單位的重要性。同時預算編制的準備期可以適當延長,充分預見各因素,安排充足的編制時間,為科學預算提供條件。另外,事業單位應將收入進行統一核算和管理,健全收入分配製度。編制部門預算時應廣泛聽取意見,收集各部門的資料,彙總後交領導和群眾討論,反覆協調與平衡,實行預算內外綜合統籌,進一步細化收支。嚴格執行部門預算,按專案、時間、進度支出,不準隨意變更預算專案。堅持以收定支,確保年度收支平衡,禁止出現紅字。因特殊情況確需調整預算或追加支出的,應按規定的程式報批。

  第五,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完善會計核算制度。加強對財務人員培訓,建立健全機構。單位應配備合格的財會人員,持證上崗。加強培訓,提高專業人員素質,全面掌握政策法規和專業知識。各單位財務主管領導也應參加,通過培訓增強財務管理意識,提高綜合素質,強化經濟效益觀念,在資金運營上講究投入產出比,利用有限的資金實現效益最大化。加強財務人員後期教育,利用績效考評制度,提高財務人員的積極性,使其更好地適應單位發展的要求。

  第六,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各單位應規範財務核算,對薄弱環節和重要崗位加強控制,細化責任。不相容職務分開,保證資金安全;定期核對資產,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健全內部財務制約機制,實行分級授權制,規範大額資金的流向。國庫集中支付將事業單位的財務資金集中起來,便於財務處對下屬各部門的預算資金執行情況實施監督,控制預算的實施,保障單位整體預算目標的實現,杜絕預算部門私設“小金庫”,截留預算外資金等違規行為。

  在新形勢下,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各決策更加依賴於財務分析提供的資訊,財務管理作為中心地位將更加突出。在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向規範化、科學化、法制化管理軌道邁進的過程中,必須加大改革力度,積極探索財務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一種全新的財務管理體制,對促進事業單位發展有積極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