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大專會計學畢業論文範文

  成人大專會計學畢業前需要寫一篇論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人大專會計學畢業論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關於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幾點探討

  企業借款所發生費用資本化的處理,直接影響到企業當期的資產和損益,進而影響到整個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管理者業績的好壞,同時對會計資訊的質量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來,借款費用一直是某些企業調節利潤的手段,成為財務人員核算和監督的工作重點,尤其是上市公司,期待把儘可能多的借款費用計入資產,從而達到虛增收入和利潤的目的,本文針對新準則在實施中出現的一些實際問題,結合國內各企業對於借款費用資本化實際處理情況進行研究,旨在分析探討新準則下企業借款費用資本化的範圍和處理方式,以期企業生產中合理合法地進行帳戶處理,減少費用支出,增加利潤。

  一、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定義及其政策背景

  ***一***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定義

  借款費用是指企業因借款而發生的利息、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和輔助費用, 以及因外幣借款而發生的匯兌差額。借款費用資本化是指企業因借款而發生的利息、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和輔助費用,以及因外幣借款而發生的匯兌差額。因借款而發生的利息,包括企業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等借入資金髮生的利息、發行債券發生的利息,以及為購建固定資產而發生的帶息債務應當承擔的費用。借款費用的資本化是指將借款費用直接計入所購建資產的價值,在財務報表中作為購置資產的歷史成本的一部分。

  ***二***我國現行的會計準則對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具體規定。

  現行《借款費用資本化的範圍及原則新準則》規定,企業發生的借款費用,可直接歸屬於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的購建或者生產的,應當予以資本化,計入相關資產成本;其他借款費用,應當在發生時根據其發生額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這裡“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是指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通常是指1年及1年以上***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才能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的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和存貨等資產。新準則將借款費用資本化的範圍,分為專門借款和一般借款的借款費用分別處理。最新的財經法規對於借款費用可予資本化的借款範圍也有嚴格規定。即企業只有為購建固定資產而專門借入的款項所發生的借款費用才允許予以資本化。其他借款的費用應當計入當期損益。這裡的專門借款應當有明確的用途,即為購建固定資產而專門借入的,並具有表明該用途的借款合同。

  1、借款費用資本化期間的有關規定

  新準則規定:“當所購建或者生產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時,應當停止其借款費用的資本化;以後發生的借款費用應當於發生當期確認為費用”。所以,資本化期間為從借款費用開始資本化時點到停止資本化時點的期間,不包括借款費用暫停資本化的期間。對於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起始條件,準則強調只有當同時滿足“資產支出已經發生,借款費用已經發生和為使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所必要的購建活動已經開始”這3個條件時,借款利息、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以及因外幣借款而發生的匯兌差額才可以開始資本化。對於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停止條件,因安排專門借款發生的一次性支出的輔助費用,在發生時,只要資本化期間沒有停止,就予以資本化,停止資本化以後發生的,就應予以費用化,這點勿必要區別清楚。

  2、借款費用的會計處理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應予資本化的借款範圍為專門借款,即為購建企業各項固定資產而專門借入的款項,不包括流動資金。也就是說,借款等只有發生在固定資產購置或建造過程中的借款費用,才能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予以資本化;發生在其他資產***如存貨、無形資產***上的借款費用,不能予以資本化。關於應予資本化的資產範圍,有幾點需要說明:這裡的固定資產:既包括企業自己購買或建造的固定資產,也包括委託其他單位建造的固定資產。一旦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就應停止借款費用資本化,購入不需要安裝的裝置,在購入時就已經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因此就不涉及費用資本化的問題。

  二、借款費用具體確認原則

  在企業發生的各項借款費用中,利息、折價或溢價的攤銷和匯兌差額的確認原則與輔助費用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一***利息、折價或溢價的攤銷和匯兌差額的確認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借款利息、折價或溢價的攤銷和匯兌差額的確認原則為:因專門借款而發生的利息、折價或溢價的攤銷和匯兌差額,在符合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資本化條件的情況下,應當予以資本化,計入該項資產的成本;其他的借款利息、折價或溢價的攤銷和匯兌差額,應當於發生當期確認為費用。這裡所說的"符合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資本化條件"是指符合企業會計制度借款費用允許資本化的期和資本化金額的確定方法等方面的規定。例如,雖然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應予資本化的借款為專門借款,但專門借款發生的利息並不是都可以資本化。如要資本化,首先應當滿足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關於開始資本化的三個條件,之後還需要與發生在資產上的支出相配套。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出現了暫停資本化的情況,還應根據企業會計制度關於暫停資本化的規定,在中斷期間暫停資本化。另外,在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後立即停止資本化。

  ***二***輔助費用的確認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輔助費用確認原則為:因安排專門借款而發生的輔助費用,屬於在所購建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前發生的,應當在發生時予以資本化;以後發生的輔助費用應當於發生當期確認為費用。如果輔助費用的金額較小,則不管是否是在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前發生的,均可以於發生當期確認為費用。因安排其他借款而發生的輔助費用應當於發生當期確認為費用。這條規定表明以下幾個問題:

  1、因安排專門借款而發生的輔助費用,在所購建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前發生的,應當在發生時予以資本化。借款費用資本化範圍有待進一步明確借款費用資本化的範圍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借入資金的用途。借款費用資本化不僅僅適用於在建固定資產,還適用於投資性房地產和存貨。二是借入資金的種類,除專門借款外,假如相關資產的購建或生產佔用了一般借款,被佔用部分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費用也可以計入資產成本。這項規定對於生產大型機器裝置、船舶等生產週期較長、資金週轉率低的先進製造業來說是有利的。因為其借款往往金額巨大,新準則的實施會使此類企業的當前會計利潤上升,改善了企業的業績考核指標,從而有利於提高企業擴大再生產的積極性。但該規定也為上市公司人為地調整利潤提供了方便。因為在資金的借入、使用程式上,要求存貸分戶治理,貸款到位後,許多企業都將其存入一般存款戶,在這裡款項的支出很難與一般借款、自有資金分開。當然,根據用途可以判定是否用於指定的專案,但累計支出超過專門借款後,再發生的支出動用的是一般借款還是自有資金,就很難界定,假如是自有資金,就不存在資本化問題,這就使一般借款利息的處理是否予以資本化有了可變通的餘地。為防止人為調整借款費用資本化的範圍,同時也為了保證會計核算的及時性,貫徹重要性原則,筆者認為應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專門借款支出臺帳,按月計算專門借款的累計支出數及結餘數,一旦支出達到專門借款總額,就要對以後的專案支出,按照先一般借款、再自有資金的假設順序列支。為此,應將新準則第6條的如下規定:“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佔用了一般借款的,企業應當根據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所佔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計算確定一般借款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資本化率應當根據一般借款加權平均利率計算確定。”改為:“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時,在借款費用資本化期間內,假如存在一般借款的,則佔用一般借款對應利息應按月予以資本化。企業應當根據當月末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當月末止所有一般借款利率的算術平均數,計算確定一般借款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具體來說,不論是一次性支付的輔助費用,如發行債券手續費,還是分期支付的輔助費用如為已借入未劃撥款項而按期支付的承諾費,均應在所購建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前,於實際發生時予以資本化;在所購建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後發生的輔助費用,應當於發生當期確認為費用。

  2、因安排專門借款而發生的輔助費用,如果金額較小根據重要性原則,也可以於發生當期確認為費用。

  3、因安排除專門借款外的其他借款而發生的輔助費用,應當於發生當期確認為費用。例如,安排為生產產品而借入款項所發生的輔助費用,應當於發生當期確認為費用;又如,安排為開發軟體借入款項而發生的輔助費用,也應於發生當期確認為費用。

  三、 借款費用資本化的確定

  ***一***借款費用資本化時間的確定

  借款費用資本化開始、暫停與停止,可操作性亟待提高新準則對借款費用開始資本化、停止資本化的界線規定得非常清楚,這對準確界定資本化金額十分有利。但筆者認為在借款費用暫停資本化的表述上有待進一步地完善。新準則規定:“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在購建或者生產過程中發生非正常中斷、且中斷時間連續超過3個月的,應當暫停借款費用的資本化。在中斷期間發生的借款費用應當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直至資產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重新開始”。通常,會計是按月結帳的,發生非正常中斷的當期,很難預計中斷是否會超過3個月,但賬是要按月記錄的,報表也是要定期編報的,對發生暫時中斷的當月,借款費用如何處理,是費用化還是資本化需慎重考慮。假如按費用化處理,隨著時間推移,暫停時間一旦未超過3個月,日後就要調賬,因為按此條規定,非正常中斷只要不超過3個月,就要對原費用化的借款費用,進行調整予以資本化;反之,假如予以資本化,非正常中斷只要大於等於3個月,就要對原資本化的借款費用,進行調整予以費用化;可見,此項規定的可操作性較差。為解決這個問題,根據重要性原則,筆者認為不妨將其改為:“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在購建或者生產過程中發生非正常中斷、且中斷時間連續超過3個月時,以後的借款費用應當暫停資本化,在中斷3個月後發生的借款費用應當確認為費用,計人當期損益,直至資產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重新開始。”這樣,即可以保證其可操作性,又避免了調賬的麻煩。

  ***二***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條件

  根據本準則規定,企業借款購建或者生產的存貨中,符合借款費用資本化條件的,應當將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借款費用予以資本化。符合借款費用資本化條件的存貨,主要包括企業***房地產開發***開發的用於對外出售的房地產開發產品、企業製造的用於對外出售的大型機械裝置等。這類存貨通常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建造或者生產過程,才能達到預定可銷售狀態。其中“相當長時間”,是指為資產的購建或者生產所必需的時間,通常為1年以上***含1年***。

  ***三***借款費用資本化金額的確定

  1、專門借款利息費用的資本化金額本準則第六條***一***規定: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借入專門借款的,應當以專門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費用,減去將尚未動用的借款資金存入銀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者進行暫時性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後的金額,確定為專門借款利息費用的資本化金額,並應當在資本化期間內,將其計入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成本。專門借款應當有明確的專門用途,即為購建或者生產某項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專門借入的款項,通常應有標明專門用途的借款合同。借款費用資本化開始、暫停與停止,可操作性亟待提高新準則對借款費用開始資本化、停止資本化的界線規定得非常清楚,這對準確界定資本化金額十分有利。但筆者認為在借款費用暫停資本化的表述上有待進一步地完善。借款費用資本化金額的計算有待進一步規範根據新準則規定,專門借款應予資本化金額是當期專門借款資本化期間實際發生的利息費用減去尚未動用的專門借款產生的收益;這裡“利息”是確定數,但“尚未動用的專門借款產生的收益”卻為變數,而其產生的存款利息卻是個定數。新準則中一般借款利息費用資本化金額等於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佔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可見佔用一般借款資本化的利息由資產支出和資本化率兩個變數決定,而資本化率實際由“佔用的一般借款”的利率和本金加權平均數兩個變數決定。因此,佔用一般借款資本化的利息實際上由資產支出、所佔用的一般借款的利率和本金的加權平均數三個變數共同決定。這些原則性規定有可能導致以下結果,即人為地將購建或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佔用的一般借款調節為企業借入資金中利率較高的借款,調高計入資產成本的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調低計入當期財務費用的借款利息費用化金額,實現本期利潤的虛高。為保證會計核算的及時性,貫徹重要性原則,防止企業利用不同借款的利率差,人為調節平均利率,操縱各期利潤,對佔用的一般借款,其資本化利息費用必須根據有關資訊,按月計算。因為時間跨度太長,就不能保證會計核算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2、一般借款利息費用的資本化金額

  一般借款是指除專門借款以外的其他借款。根據本準則第六條***二***規定,在借款費用資本化期間內,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佔用了一般借款的,一般借款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應當按照下列公式計算:

  一般借款利息費用資本化金額=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所佔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

  所佔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所佔用一般借款加權平均利率=所佔用一般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之和÷所佔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

  所佔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Σ***所佔用每筆一般借款本金×每筆一般借款在當期所佔用的天數/當期天數***

  四、我國借款費用資本化存在的問題

  通過以上對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比較和探討,可以發現我國對借款費用資本化的相關規定存在一些問題。

  ***一*** 允許資本化的借款範圍太窄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借款費用的資本化僅限於‘購建固定資產而專門借入的款項’;同時《企業會計準則——借款費用》又排除了未確認融資費用和房地產開發中的借款費用。

  ***二***各規範都只是在一定範圍內適用

  關於借款費用的相關規範都有各自的適用範圍,尤其是在房地產開發上,差異很大。這種現象,不利於企業選擇會計政策,也不利於會計資訊使用者對相關資訊的瞭解。

  ***三***有些相關規定不太明確

  我國關於借款費用資本化停止的時間不太明確,借款費用及其資本化的披露也缺乏嚴密性。通過對國際會計準則等的瞭解,發現了我國會計制度存在的不足。此處僅提出簡單的改進建議:首先,積極徵詢各界人士的意見,使相關規範統一化、明確化;其次,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借款費用資本化適用範圍;最後,將借款費用的處理方法及其資本化停止的時間根據具體情況做出相應的規定。目前,借款費用的資本化在日常會計實務中的處理應以國家法律、財經法規為準繩,結合企業自身的情況,遵循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適當簡化處理,儘量提高核算資料的準確性。借款費用的處理看似微乎其微,可實際上體現著企業的管理水平,如果處理不當,大有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之勢。因此,對於借款費用的資本化,企業應謹慎行事。

  總之,通過對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探討,我們不難發現借款費用是否進行資本化會直接影響到當期利潤的形成、當期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好壞。對他企業的當期利潤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新的借款費用準則擴大了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資產範圍和借款範圍,相應地增加了企業資產的價值,減少了當期財務費用,進而增加當期利潤。借款費用的理解完全是一種會計職業判斷過程,而會計職業判斷是一種主觀行為,因此判斷的結論不僅依賴於專業勝任能力,更依賴於管理層的利益取向。本人認為,更改後的借款費用處理方法可以更嚴格地規範企業的會計行為,但這樣做也有不足之處:一是可能在實現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實質性趨同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二是與準則中資產的定義存在不相適宜的地方。這次會計準則修訂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而借款費用具體準則也體現了這一特點。基於我國會計制度正處於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我們應當積極加強財務監管,不斷完善借款費用的細則,會計人員也應當努力增強自身的職業專業素質,努力提高會計資訊質量水平,使會計工作真正起到促進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勇:經濟科學出版社《CPA考試精講精練》 2005年 200-204

  [2]袁新文:廈門大學出版社《全國註冊會計師應試指導》2002年 120-127

  [3] 劉永祥:清華大學出版社《會計學》2009年

  [4]孫藝軍:經濟科學出版社《註冊會計考試全真模擬》2006年 56-70

  [5] 企業會計準則——借款費用 [Z]. 財政部發布,2001.1.

  [6] 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 [Z]. 財政部發布,2006.2.

  [7] 張學謙.國際會計準則與慣例 [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12.

  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探究

  摘要: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給現代企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較大的挑戰,新會計制度適應當前經濟、市場和企業發展的財務管理需求,能夠為現代企業的正常經營和發展提供重要的前提條件。本文主要是從新會計制度對財務管理的重要影響入手,重點分析了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中存在著的問題,並提出了一些切實有效的應對和改進策略,為充分提升財務管理模式優勢和作用提供借鑑和參考。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財務管理;模式;應用

  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入發展,我國經濟事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果,相應的對於會計準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會計制度的更新,會給其所處的環境產生較為直接的影響,只有保證新制度能夠良好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客觀規律,才能夠更好地推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在新會計制度環境下,全面採用科學有效、切實合理的財務管理模式,將能夠起到更為積極的效果。

  1.新會計制度對財務管理的重要影響

  會計制度,是會計從業者所實行的程式、方法和制度,新會計制度是指戴德明教授所撰寫的《新企業會計準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具體操作過程,會計工作主要是從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商品本身的交易賬簿資訊出發,開展資訊的分析、計算和總結工作,並上報相應的結果。新會計制度能針對企業和組織內部的發展狀況、資金狀況以及財務運轉情進行全面反映,並且提出新的財務審計核算準則和方法,給相關企業和組織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前提。新會計制度下對於當前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主要是表現在了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影響到了財務管理理念。財務管理理念對於實際開展的具體財務管理工作起著引領性作用,而其受到了新會計制度的重要影響。新會計制度對當前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業務經驗以及能力方面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細化引導具體財務管理工作內容,相應的對於財務報表、財務核算和整理方面的監督管理能力提出較高要求。財務管理工作實際進行中,需要堅持著低碳、環保和節約的理念,遵循著人性化和科學化的管理原則,更好地符合新會計制度的設計要求和細節標準,充分保證利益主體的管理協調性和內容方面的穩定性,強化財務管理工作內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第二,對於財務風險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影響。新會計制度實施過程中,將會較大程度的影響到財務風險管理工作內容,主要表現在了資產控制轉回和資產減值方面的管理工作。現代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實際進行過程中,將會面臨著較多的財務管理風險,積極適應新會計制度的標準和要求,更好地維護具體財務管理內容,切實提升自身財務風險控制能力。企業能夠從財務風險防範的具體分類情況出發,結合自身財務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詳細的財務風險管理細則和標準,做好具體投資和理財規範的設定工作。

  2.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中存在著的問題分析

  新會計制度對現階段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具體準則作了較為細緻的規定,對於推進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積極意義和作用,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其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財務管理模式不夠先進

  企業想要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全面增加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需要積極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現階段很多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存在著一定的落後性,並且管理人員對於財務管理的認識不夠充分,具體管理工作過程中沒有充分全面的考慮到企業的時間價值、風險價值和品牌價值理念,影響到了實際的管理工作效果。並且一些企業自身財務管理體系本身科學性不夠全面,無法給具體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導。

  2.2財務管理準則不夠統一

  當前國內財務管理體系之中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多是因為缺乏著統一性的管理準則,影響到了實際工作環節的開展效果。風土文化與實際經營環境之間所存在著的差異,會給現階段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一些企業還是採用了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財務管理方面也更為注重情面,經營理念和財務管理理念不夠合理、科學,損害了企業的長期生產經營發展利益。

  2.3財務風險方面估計不夠全面

  財務管理工作實際進行過程中,需要及時做好全面有效的風險預估工作,為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撐,促進企業能具備較強規避和承擔風險的能力。如果財務管理模式能夠及時發覺經營工作中潛在的各項風險,將能及時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加以應對,切實減少各項風險的發生機率,更好的規避各項風險,促進企業保持著健康的發展態勢,全面強化企業的競爭實力。實際工作中,很多企業在財務風險方面的預估不夠充分和全面,沒有意識到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意義,沒有及時採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加以應對,從而影響到了具體工作開展效果。

  2.4財務管理人員自身綜合素養無法適應工作需求

  新會計制度環境下,原有的財務管理模式無法適應當前工作需求,相應的財務管理工作人員自身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素養、業務經驗無法滿足實際財務管理工作的總體需要,從而不利於企業的全面發展。當前國家在會計從業人員教育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實際會計人員結構不夠合理,並且很多會計從業人員自身的經驗不夠豐富,影響到了企業的實際財務管理工作水平。

  3.新會計制度下全面優化財務管理模式的策略

  處在新會計制度環境下,需要不斷優化和改進財務管理模式,使其能夠更好貼合當前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需求,促進企業的整體發展,全面提升財務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

  3.1轉變和更新財務管理理念

  財務管理工作實際進行過程中,需要有完善合理的管理模式作為重要支撐,不斷轉變和更新財務管理理念,切實提升企業內部管理人員、財務人員的總體思想認識,促進全員上下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財務管理工作的相關環節之中。首先,對於一些企業存在著的財務管理誤區,企業需要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引導全員重視到財務管理工作的真正意義,重要針對新會計制度方面的相關內容進行全面介紹和講解,促進全員更好地瞭解新會計制度的相關內容,並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自覺應用新會計制度的相關標準和規範。其次,在市場經濟體制深入執行的前提下,現代企業需要不斷優化當前財務管理部門的具體工作職能,明確相關人員的權責範圍,確定具體的工作規範和內容,強化企業各部門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明確資金的具體流向,提升資金的總體利用效率。

  3.2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

  健全合理且行之有效的財務管理制度,保障財務管理工作順利開展。新會計制度對於當前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現代企業需要積極制定出自身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設定相應的會計行為準則和工作細則,指導各項環節的良好開展。新會計制度下,現代企業首先需要不斷改變傳統的工作模式,發揮財務部門和各個部門的結合效果,針對各個部門的實際資金流動情況進行充分有效的控制。其次,企業需要針對資金預算進行合理分工,按照明確細緻的原則,設定出具體的工作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財務管理工作的優勢和作用。再者,建立財務管理制度的過程中,需要全面堅持新會計制度的相關要求和標準,結合企業實際工作現狀,充分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管理經驗,使得財務管理制度能夠更好符合市場經濟執行實際。最後,在制定財務管理制度之後,需要全面落實這些制度。企業積極開展各項財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循相應的管理制度規範和要求,並將財務管理積極滲透到企業的各個方面,給企業提供更多有利的價值和作用,為企業開展管理工作提供科學有效的指導,促進企業保持著積極的發展態勢。

  3.3強化財務風險管理工作

  全面應對財務工作中存在著各項風險,企業需要針對各項風險進行全面細緻分析和研究,並建立起完整的資料庫,將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過程中涉及的各方面資訊進行全面記錄,從而為及時尋找到財務風險提供資料支撐。企業需要建立起專門的財務風險監督小組,良好監管財務管理工作的實際開展環節。通過“集權”“分權”財務管理模式的綜合應用,最大限度的增強企業經濟活力,給企業經營執行提供充分的資金支援。“集權”主要是利用統一的資源管理決策權,為財務管理的發展提供引導,這種方式能夠總體協調企業的財務管理和資源和控制情況,發揮總公司的統一分配功能,迅速拓展企業的執行規模,提升資金使用和排程的安全性。而“分權”財務管理模式,主要是資本投入和執行直接操作部門能夠良好掌握一定的資金分配權力,更好的應用各項費用,提升財務管理和執行決策的科學性。

  3.4積極培訓會計從業人員

  會計從業人員自身的職業技能和業務經驗,將會直接用影響到實際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效果。對此,需要積開展會計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為推進財務管理工作實際開展效果,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首先,企業需要定期開展技能培訓工作,針對財務管理人員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流程、工作內容、財務制度以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方面的培訓,切實彌補和改進財務管理人員結構老化和業務能力不足的問題,強化財務人員的綜合業務水平。其次,需要針對會計制度方面的內容進行重點講解,保證財務人員能夠不斷更新和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促進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水平不斷提升,更好地適應持續發展變化的工作實際。再者,具體培訓工作進行過程中,企業可以邀請一些專家和優秀財務工作者開展相應的講座和座談會,促進企業內部的各個財務管理人員能夠盡情溝通和交流,分享彼此工作中的經驗和心得。同時企業可以組織一些不定期的案例分析活動,促進財務管理人員能夠良好尋找到自身工作的不足之處,並更好地規避和應對各項風險。

  結束語

  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是集中在了財務管理模式不夠先進,財務管理準則不夠統一,財務風險方面估計不夠全面,以及財務管理人員自身綜合素養無法適應工作需求方面。針對這種情況,需要積極採用科學合理、切實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加以應對,全面提升財務管理模式的優化效果,使其適應新會計制度的環境需求。通過轉變和更新財務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強化財務風險管理工作,以及積極培訓會計從業人員,將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海曼.新會計制度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7***13***:222-223.

  [2]高燕.基於新會計制度背景下的企業財務管理創新模式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15***:98.

  [3]張勝男,張桉童,石燦.新會計制度下的財務管理模式探討[J].經濟,2016***12***:296.

  [4]趙超越.資訊化背景下論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J].科學與資訊化,2017***15***:125-126.

  [5]劉曜碩,林慧.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05***:258-259.

  [6]盧婭卿,張婕.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探討[J].經濟管理***文摘版***,2016***05***:180.

  [7]馬佳音,關若琳.新會計制度背景下電力企業財務管理模式[J].經濟管理***文摘版***:165.

  [8]李瑞萍.基於新會計制度背景下財務管理模式的探討[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6***03***:147-148.

  [9]馮重陽,耿怡.以新會計制度為基礎探討財務管理模式的應用[J].才智,2016***13***:27-28.

  [10]李瑞芳.新會計制度背景下如何創新企業財務管理[J].經濟技術協作資訊,2016***31***:52-52.

  [11]馬馳,陳耕宇,齊昊.建立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會計管理模式[J].時代金融,2016***3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