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寫生活處處是課堂小學精彩範文

  生活中的每一處都是我們的課堂,它們會給予我們更多的知識。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希望能幫到你!

  篇1

  放學了,我一路蹦蹦跳跳地回家,一進門,就喊:“媽媽,今年暑假作業不多,老師讓我們多讀課外書。”“噢,太好了!”我飛快地跑到廚房,只見餐桌上有一盆黃豆,還有一盆紅豆,我沒停住腳步,把這兩盆小豆碰撒了,撒的到處都是,這時,我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媽媽見了,對我大聲吼道:“你怎麼這麼不小心啊,你把這兩盆小豆給分開吧,等一下,我來檢查,否則,你甭想出去玩。

  ”沒辦法,我只好老老實實地坐下來撿豆子,撿來撿去,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我才撿了不點兒,心裡直生悶氣,可是沒辦法,這是我自己乾的好事,找誰去呀?哎,只能繼續撿了。撿了一會兒,我實在累的受不了了,就把桌子一推,嘩啦,撿好的豆子全都掉到了地上,我只好蹲在地上繼續撿,這時,我突然發現了掉到地上的全都是黃豆,根本沒有幾個紅豆,於是,我終於明白了,原來黃豆比較圓,愛掉地,而紅豆是橢圓的。

  我發現這個奧祕後,不一會就把豆子撿完了,媽媽不一會就回來了,我把剛才發現的現象告訴了媽媽,媽媽對我說:“這下知道了吧,生活處處是課堂。”噢,我明白了,原來媽媽是在考我呀!看來,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動腦分析,認真思考才能成功。

  篇2

  在生活中的每一個地方,就是我們的課堂;每一種東西,就是我們的教材。我們在這樣的課堂上學到不少東西。

  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我來到外婆家後面的田地玩耍。突然,在地上發現一隻蝸牛。這隻蝸牛大約長兩三釐米,頭上的兩根觸角,一根長一根短,在一釐米處的地方上有一個小殼子。我轉念一想:這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啊?一想到這個,我便滿臉愁雲。過了一會兒,我便把蝸牛抓進屋裡。我拔了一片菜葉,弄了一頭死蒼蠅,還拿了一片樹葉,把他們放在了蝸牛的面前。只見,它先用長觸角在上面碰了幾下,又用短觸角碰了碰。最後,在菜葉上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

  我不看還不怎麼樣,一看嚇一跳。蝸牛喜歡吃菜葉,照這樣說,蝸牛是害蟲。我又想;可是蝸牛為什麼要用長觸角碰了碰,再用短觸角碰了碰,才選擇菜葉吃了起來呢?我開啟電腦,一查才知道。那根長觸角是蝸牛的眼睛,短觸角是蝸牛的鼻子。“哦,原來是這樣啊!”我高興地說……

  一隻小小的蝸牛,竟會引起一連串的“問號”。最後,我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些道理在課堂上也不一定會明白,只有親手試驗了,才會明白,才會牢記於心!

  篇3

  雖然現在已經是春天了,可是連續幾天的陰雨天氣,氣溫還是在零上幾度徘徊。

  “真是個鬼天氣”。我邊哈著氣取暖,邊抱怨著。忽然我注意到了,咦怎麼我嘴裡哈出霧氣呢?這個已經在我身邊發生了十幾年的事,我怎麼今天才發現。我越想越奇怪,怎麼在夏天嘴裡哈不出一點霧氣,怎麼一到氣溫降低時就有呢?我感到很奇怪,又哈了兩口氣,嘴裡都出現了霧氣。我又回憶了一下,對呀!每年冬天我都哈著霧氣呀!這是怎麼回事?

  一時間,我便對這個問題充滿了好奇,我決心打破砂鍋問到底。於是我便去問媽媽,媽媽猶豫地說:“這個嗎,我……也沒注意,你去……查資料吧!”對,查資料。一定能知道的,我怎麼把這茬給忘了呢!於是,我興沖沖地找起書來,可是茫茫書海中,哪本書會記載這個呢?我便想上網查詢。可是我家又沒電腦,怎麼找呀?我便又找了起來。突然一本書閃過我眼前,《神祕自然解讀》這裡可能會有吧,我翻了起來,哪,這裡有個專門講《為什麼冬天能哈出霧氣》的,我如獲至寶,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其中,上面這樣寫:這是因為在我們的身體裡會有大量的水份,我們往外呼氣的時候也會帶出水份。平時氣溫高,與我們體溫差不多,我們才看不見……

  原來是這麼回事!我茅塞頓開,想不到平常的生活中,有不平常的知識。探索這些未知的知識,是我們課堂上探索不到的。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呀!”生活真的處處是課堂。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