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債論文範文

  國債是我國實施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中國國債對於集中社會閒置資金,增加社會投資以及對國民經濟進行巨集觀調控有著重要作用。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中國國債增發

  一、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資金,增發國債有其必要性

  ***一***西部大開發需要大量資金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是我國現代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中央高瞻遠矚、總攬全域性、面向新世紀作出的重大決策,具有十分重大的經濟和政治意義。西部與東部相比,在總體發展水平上,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西部基礎設施落後,人民的文化素質相對比較低,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肯定是要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開發的基礎,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作為開發的根本,把抓好產業結構調整作為開發的關鍵,把發展科技教育作為開發的重要條件,但這些往往又是企業不想幹或者幹不了的事,甚而至於地方政府憑其現有的財政收入水平也是幹不了的,資金短缺也就成為了影響西部開發的一個重要問題。如何解決?不用說,政府得上,中央財政還得撥款。事實上,中央財政的財政收入也不能拿出這麼多的錢,國債也就成為了中央政府籌集西部大開發資金的主要手段了。

  ***二***社會保障體系未健全,國債暫時可以作為資金來源之一

  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對保障城鎮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大意義,各級財政將進一步加大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我國將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支出佔整個國家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並研究通過開徵社會保障稅、減持國有股、擴大發行彩票等辦法開闢新的籌資渠道,補充社會保障資金不足。但是,社會保障稅一時半兒會兒難以出臺,而且,由於國有非流通股問題牽涉面廣,也難以馬上完成對它的適當處理,即使所謂的合理“上市方案”出臺,也會給全社會帶來巨大的震動,遺留問題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社保資金怎麼辦?顯然,在社會保障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前,財政必然要貼出大量的資金,這也就需要以臨時的資金收入來彌補虧空,國家發行政府債券來暫時滿足要求,以後隨著國有非流通股問題的解決和社會保障稅的開徵而實現財政的社保資金的預算平衡。

  ***三***實施積極財政政策要有資金支援

  積極財政的基本措施有兩個,一是減稅,一是政府赤字。從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大規模的減稅政策是不可取的,赤字就成為了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最重要的措施,赤字是要彌補的,發行國債和加大稅收徵收管理就構成了我國現階段積極財政的主要特點。要看實施積極財政是不是需要發行國債,最好來回顧一下歷史,以事實來講話。

  從1998年到2001的3年時間裡,我國總共發行了3600億元的長期建沒國債,直接帶動地方、部門、企業投入配套資金和銀行貸款約7500億元,對促進經濟增長髮揮了重大作用。據初步統計,1998年國債專案投資帶動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1999年帶動2個百分點,2001年則大概有1.7個百分點。在國債資金的支援下,我國建成了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專案。3年時間裡,全國公路新增通車裡程約17.47萬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1萬多公里,包括南昌昌北機場在內的24個機場已在2000年底建成投入執行,不僅改善了基礎設施,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帶動了生產性消費,刺激了民間投資。積極財政在國債的支援下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二、適量增發國債不會引發財政債務危機

  ***一***中國財政內債風險指標分析

  衡量財政內債風險的指標一般說來有赤字率、債務負擔率、財政債務依存度和國債償還率等。

  赤字率。赤字率是當年財政赤字佔當年GDP的比重。從1991年開始,中國財政赤字規模從絕對數上來講,是逐年擴大的,從赤字率來說,從1996年開始,也是逐年擴大的,特別是實行積極財政政策的1998年,較1997年增長了58.3%,1999年較1998年增長89.1%.到1999年,中國財政赤字率達到了2.12%,但也沒有超過3%的國際公認警戒線。

  債務負擔率。債務負擔率是一個國家的國債餘額與當年GDP的比率。我國的債務負擔率,1999年最高,為12.28%,從數字上來說,從債務負擔率這一指標來講,財政負債也不存在風險。與經濟發達國家的同一指標相同,我國的債務負擔率顯得較低。

  財政債務依存度。所謂財政債務依存度是指當年國債發行額佔當年財政支出與債務還本付息支出的比重。財政債務依存度反映了一個國家的財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發行國債來實現的。我國的財政債務依存度呈逐年上升趨勢,到了1998年,達到了歷史最高點,為24.75%,已基本等於了25%的警戒線,從這個指標來講,我國的政府債務有了較高的風險。

  國債償還率。所謂國債償還率就是指當年的國債還本付息額與當年財政收入的比率,即當年財政收入中用於償還債務的部分佔多大份額。國債的有償性決定國債規模必然要受到國家財政資金狀況的制約,因此,要把國債規模控制在與財政的收入相適應的水平上,否則,政府債務風險就會加大。國外的經驗表明,國債償還率一般應控制在10%左右。我國的國債償還率從1995年開始,均大於10%的安全控制線,特別是到了1998年,達到了22.73%的最高點,是10%的兩倍多。1996年發行國債的收入有66.2%用於舊債的還本付息,1998年這一比例達到87%,中國財政已陷入了“借新債還舊債”的局面。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中國的內債有一定風險,其首先表現在 財政債務依存度過高,且增速過快、過猛;其次,內債的風險表現為債務收入主要用於彌補財政赤字和償還當年的到期本息。但比較小,不會構成對財政的根本影響。

  ***二***中國的財政外債風險指標分析

  衡量財政外債風險的指標有外債負債率、外債償債率、外債債務率和短期外債率。

  外債負債率。外債負債率是指外債餘額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這一指標所衡量的是一國所承受的外債負擔。去年以來,我國的外債負債率的最大值為15.3%,遠遠低於國際公認的25%的安全線。

  外債償債率。所謂外債償債率,是指一國外債還本付息佔商品勞務出口外匯收入的比重,用來衡量某一特定時期內,一國外匯收入是否足以支付當年外債本息。國際公認的安全線為20%.我國的外債償債率也在安全區域內,短期內不會發生外債償債困難。

  外債債務率:是指外債餘額佔外匯收入的比重,用來衡量某一特定時期內,一國的外匯收入是否足以支付全部外債。我國外債償債率以1993年的94.5%為最高點,但也低於100%的安全線,以後逐年也呈下降趨勢。從這一指標來看,我國的外債風險也是較低的。

  短期外債率:短期外債率是指一國一年以內到期的外債佔全部外債餘額的比重。近年來我國的短期外債率都在11-13%,遠遠低於20%的安全線,所以,依據短期外債率來判斷,我國不存在外債風險。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我國政府外債總體規模偏小,結構也比較合理,同時中國具有較強的還債能力,不存在全域性性償還外債風險問題。

  ***三***政府綜合債務情況分析

  準國債――即主管部門、政策性銀行發行的債券,行業性經濟組織,如鐵道、煤炭、石油、石化等發行的債券,實際上屬於“準國債”範疇。據粗略估算,目前“準國債”餘額已達到5000多億元,其中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券餘額2000多億元,行業主管部門發行的企業債券餘額3000多億元。這部分債務雖然只能部分的要求財政償還,但中央政府對這一部分債務承擔信用風險和道義風險。

  國有商業銀行資產和國企債務情況。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都有可能通過兩種途徑增長財政風險:一是由於國企和銀行經濟效益低下,會制約財政收入的增長,二是銀行和部分國企處於國民經濟命脈產業地位,財政必須予以扶持。

  社會保障基金缺口風險。長期以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實現的是廣就業、低工資、多補助的政策,社會保障所需資金全部由國家和企業包攬,個人不承擔費用且實行現收現付制,沒有積累。在老齡化高峰逼近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的新形勢下,現收現付制的社會保障模式必須改革。目前,我國確立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模式,但多數地區個人賬戶是“空賬”執行,實際上還是現收現付制。為彌補歷史欠賬,支援國企改革和維持社會穩定,對於社保資金的缺口,財政肯定是要拿出資金來彌補的。

  國有企業隱性養老債務***政府已承諾的債務***,按世界銀行的測算,這部分債務相當於1994年GDP比例在46-69%之間,即21468-32202億元。假定這個總額沒有減少,則養老金債務佔1999年GDP的比例在50-64%之間。

  由此看來,目前我國的綜合債務風險的確較大,如果都要求在一、兩年內完全解決,顯然會對財政構成較大負擔。

  總之,自1998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以來,中國的財政債務風險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風險在可控制的範圍內。另外,我國的財政風險很大一部分是來自綜合債務,很少一部分來自國債,國債給中國財政帶來的風險是很小的。適當增發一些國債,相對於整個財政債來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不會對整個的財政債務增加太多的額外負擔。因此,現在我們的主要任務不是減少國債的規模,而是要大力發展經濟,維護社會穩定,特別是要努力減少政府的綜合債務。

  三、國債增發可行性分析

  ***一***居民願意購買國債作為投資從收益來看,購買國債遠比儲蓄收益多。首先,國債免交所得稅。企業和居民都願意購買。其次,國債利率相對同期的儲蓄存款要高。以2002年一二期國債為例,其中的3年期年利率為2.89%,5年期年利率為3.14%,分別高於同期銀行儲蓄存款0.19和0.26個百分點。如果把對個人儲蓄存款徵收20%個人利息所得稅的因素再考慮進去,則這次發行的國債利率平均高於同期銀行儲蓄存款27%.以1萬元的投資為例,買3年期國庫券可獲利867元,而3年的定期儲蓄存款的稅後收益只有648元。兩者相差219元,不用說,居民是更願意選擇購買國債。

  從風險角度來看,國債基本無風險。國債被國際社會公認為風險最低的證券,因為國債是以國家作為信用擔保,信譽級別最高,不會出現違約風險,相對股票、外匯的風險要小得多,幾乎為零。由於風險小,收益相對又較高,號稱“金邊債券”。正是這樣,吸引了大眾投資者,因為他們的錢是血汗錢,需要有保障。

  最後,目前,在證券交易所國債的交易量也在不斷地放大,尤其是近來股市連續大跌,大量資金進入交易所債市。有些熱門品種國債的漲幅甚至達到9%以上,折算為年收益則超過了52%,遠比投資於

  陰跌不止的股市強。

  ***二***中國儲蓄率水平較高,居民或銀行有購買力中國人有存錢防老的心理,手中的錢不肯花,大部分存在銀行,以防不時之需。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的一份材料,中國城鄉居民儲蓄率從七十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之冠,其中***到1997年,居民儲蓄甚至佔了CDP的百分之三十五以上。並且,中國城鄉居民儲蓄一直有大幅度的增長,其中,1993年底至1999年六月底,全國城鄉居民的儲蓄存款餘額就由15200億元增加到59100億元。

  根據這種情況,國務院決定於1999年11月1日開始對居民的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徵收20%的個人所得稅,以期減少儲蓄規模和擴大內需,但由於中國人的消費和投資心理特點的根深蒂固,儲蓄率下降幅度並沒有預期大。近兩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穩步和快速發展,中國的個人收入有了較多增長,全國的儲蓄額不降反升,據中國人民銀行的一份統計資料表明:到2002年2月底,我國全國的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到6.73萬億元,有人形象的稱之為“老虎不出籠”。所以說,我國的居民或銀行對國債是有足夠購買力的。

  ***三***在現有的國債發行規模下,憑證式國債百姓購買不到目前,我國的證券市場還不完善,居民擁有的投資渠道很少,所以國債成為了老百姓投資的“香餑餑”,由於大眾對國債的需求旺盛,而相對與這樣大的需求,我國國債的發行量是很少的,致使一般的百姓很難買到。以2002年憑證式一二期國債在全國發行為例,很多城市剛開始發行,銀行都在當天銷售一空。另外,由於國債購買出現了大戶壟斷的現象,一些資金充裕、又沒有合適投資渠道的企業也加入到購買國債的行列裡,客觀上就搶佔了中小投資者的份額。一些銀行甚至還把自己額度內的國債預約給大戶,把發行國債與攬存款聯絡起來,導致一些普通居民想買買不到。還有的地方出現了老百姓在銀行門前排起長龍爭購國債的場面。由此看來,國債的銷售是很有市場的,現在的情況是國債成了“皇帝的女兒”了。因此,國債的適量發行不愁沒人買,發行適量的國債是可行的。

  四、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援,而目前的財政和社會資本無法提供這麼多的資金,發行國債有其必要性,並且我國發行國債的可行性較高,居民和銀行有購買力,願意購買,在一定規模的國債發行量下,也不會危害到我國的財政安全,只要我國的國債運用得當,發行國債有利於把銀行存款轉為投資,有利於西部大開發,促進經濟增長,國債的適量增發將會成為我國經濟的推進劑。

>>>下一頁帶來更多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