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如何防範火災
預防火災這一話題可以說無論是家庭還是單位都是重中之重,因為一場大火,我們可能會損失的很慘重,那麼如何才能夠有效的預防呢?希望小編能夠給大家一些建議,讓大家在今後的生活中工作中能夠很好的預防火災發生。
辦公室預防火災的方法
辦公室裡要配備一個小型的滅火器,要麼水基滅火器,要麼乾粉滅火器。這樣我們可以防患於未然。
需要插入到插座上的東西在我們人離開之後一定要拿下來,否則的話如果線路出現短路很容易造成火災的發生的。
不要在辦公室動火,比如拿一個小鍋來做一些吃的,這樣的事情最好還是不要發生的好,不僅是違反紀律的,更加很容易自己的忽視而導致火災發生。
電腦的使用過後,一定要把相應的插排關閉,因為上面會有印表機還有一些其他的工具插在插排上面,功率過高很容易導致插排發熱,過熱了就有可能導致火災發生。
不要把紙張一類的東西放在插排的旁邊,紙張屬於易燃的物品,如果插排過熱了,再加上很高的天氣溫度,紙張很容易引燃。
雷暴天,辦公室內除了開燈之外,其他的用電器就儘量不要開了,如果發生了意外就不值當了,損失一些裝置就更沒有必要了。
裝置的線不要成捆的綁著,這樣散熱不好的話,也是容易誘發火災發生的。
大功率的裝置過多,類似於小太陽的東西如果插了2-3個,那麼就很不安全了,大家儘量要控制總功率的大小,與此同時,一定不能離開人。
辦公室內遇火險逃生方法
***一***在普通建築物遇火災降臨時:
1、利用疏散通道逃生。利用樓梯逃生時,應抓住扶手,以免人群撞到、踩傷。
2、自制器材逃生。利用毛巾、口罩捂住口、鼻當防煙工具;利用繩索、布匹、床單、窗簾間的連線開闢逃生通道;利用商場經營各種勞動保護用品作為遮擋物,避免燒傷和落物砸傷。
3、利用建築物現有設施逃生。利用落水管、房屋內外的突出部分、門窗等建築物逃生或轉移到安全區域。
4、尋找避難處所逃生。如陽臺、樓層平臺等待救援。切記不可躲避在床底、衣櫃等隱蔽地方,這不便搜救隊員發現。
***二***在地下建築物遇火災降臨時:
1、要有逃生意識早做防備。凡進入地下建築的人員,一定要對其設施和結構佈局進行觀察,記住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位置。
2、要及時作出反應。一旦這環境發生火災,立即關閉空調系統,停止送風,並開啟排煙裝置。
3、要迅速撤離險區。採用自救或互救手段逃離至安全區。
4、要滅火與逃生相結合。關閉防火或防煙分割槽防火門,把初起火災控制在最小範圍內,採取一切可能措施將其撲滅。
5、及時引導疏散。火災初起時,安排人員指示安全方向。嚴禁已逃離地下建築的人員再返回。
6、儘量低姿匍匐。逃生時,儘量低姿匍匐前進,不要做深呼吸,可能情況用溼衣服或毛巾捂住口和鼻。
7、積極待援。想辦法延長生存時間,耐心等待消防隊員前來。
***三***在高層建築物遇火災降臨時:
1、要審時度勢。保持頭腦清醒和鎮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逃生。
2、要儘量利用高層建築內部設施逃生。
3、不同位置人員要採取不同的逃生方法。
***四***在樓房下層遇火災降臨時:
如果樓梯已被燒斷、通道被堵死時,可通過屋頂上的老虎窗、陽臺、沿落水管等處逃生,或在固定的物體上***如窗框、水管等***拴繩子,也可將被單撕成條接起來,然後手拉繩緩緩而下。如果上述措施行不通時,則應退居室內,關閉通往著火區的門窗,還可向門窗澆水,延緩火勢蔓延,並向窗外深處衣物或丟擲小物件發出求救訊號或呼喊引起樓外人員注意,爭取外?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鼻巴??取?/p>
以上簡單論述了不同建築物遇火災時的逃生要領。這具體參考由溫培鈞和溫元麟編著的《應急求生救援》一書中的第二章第五節中的藉助工具進行學習。大家如有興趣可進行詳細閱讀該書籍。
辦公室內遇火險自救逃生
***一***火災突來時要儘快逃生,不要貪戀財物。
***二***家庭成員平時就要了解掌握火災逃生的基本方法。即便到陌生室內環境,也應第一時間瞭解緊急逃生安全出口。
***三***受到火勢威脅時,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溼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衝出去。
***四***穿過濃煙逃生時,身體儘量貼近地面***鴨子式的行走***,並用溼毛巾捂住口鼻,減少濃煙吸入。
***五***身上著火,千萬不要奔跑,應在地打滾或用厚重的衣物壓滅火苗。
***六***遇火災不可乘坐電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切記這一點,不可慌不擇路地選擇乘坐電梯 。
***七***室外著火,門已發燙,千萬不要開門,以防大火躥入室內。要用浸溼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門窗縫,並潑水降溫。
***八***若所在逃生線路被大火封鎖,要立即退回室內,用打手電筒、手機、揮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發送求救訊號,並耐心等待救援。
***九***千萬不要盲目跳樓,可利用疏散樓梯、陽臺,落水管等逃生自救。也可用繩子把床單、被套撕成條狀連成繩索,緊栓在窗框、暖氣管、鐵欄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條等保護手心,順繩滑下,或下到未著火的樓層脫離險境。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