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降的基本常識是什麼

  速降,源自高山探險下撤保護技術,在搶險、運輸和軍事突襲行動中也經常使用,後來演化成與攀巖、笨豬跳類似的極限戶外運動專案。下面小編帶你瞭解一下速降的基本常識吧,歡迎閱讀。

  速降的基本常識

  1、什麼是速降

  速降,源自高山探險下撤保護技術,在搶險、運輸和軍事突襲行動中也經常使用,後來演化成與攀巖、笨豬跳類似的極限戶外運動專案。

  2、速降分類

  現在它已分化成崖降、樓降、橋降、溪降等類別。速降是在教練的指導與保護下,藉助景點的自然落差,利用繩索由巖壁頂端下降,參與者可以自己掌握下降的速度、落點,以到達地面。雖然並不需要嚴格的專業技巧,但參與者必須克服對高度、速度的恐懼,具備勇往直前、堅持到底的決心。

  3、速降的基本技術

  右手位於右腰後側,握緊繩索就能讓身體停止下降,右手放鬆會在重力作用下勻速下降。上身保持正直,雙腿伸直或微曲蹬在巖壁上,一步步往下移動,除了腳,身體任何部位都不要與巖壁親密接觸。

  4、速降的基本裝備

  包括安全頭盔、安全帶、主鎖、8字環、靜力繩、手套等。

  安全頭盔:和攀巖等戶外運動一樣,頭盔是必不可少的安全防護裝備,下降途中一塊小小的石塊落下來,砸在頭上就可能造成極大的生命危險。

  安全帶:速降時使用的是坐式安全帶,由腰帶和綁在兩側大腿根的腿帶構成。穿戴時要注意調整好鬆緊,不然在長時間的下降過程中會很不舒服。另外,系安全帶時切記打反扣,即帶子繫好後沿反方向穿回,以防途中帶子鬆開脫落。

  主鎖:被形象地稱為“大D”,材料非常堅固,一般可以承受30千牛的力和10千牛的衝力。主要起連線作用,如連線扁帶、靜力繩,通常連線“8”字環,緩衝人的下墜力。在扣緊主鎖時要注意,沿螺紋擰到頭之後要向反方向鬆半圈,這樣做是為了方便開啟主鎖,以防受力後鎖死。

  “8”字環下降器:是最普遍使用的下降器,通過繩子在8字環中穿梭形成的8個點來增大摩擦,控制下降速度。在收放“8”字環時,一定要輕拿輕放,如果環體出現裂紋,哪怕再細小也應立即停止使用。

  靜力繩:繩子主要有動力繩和靜力繩兩大類,其中靜力繩的延展性近似0,不能靠伸縮來吸收衝力,一般被用作路線繩,常用於探洞、溯溪等。基本不用於攀登,尤其不能作下方保護繩。動力繩能夠伸縮吸收脫落所產生的衝力,特別為下方保護*,在有動力衝墜可能性的專案中,一定要用動力繩,如攀巖、登山、笨豬跳等,靜力繩多為白色,即使彩色,也都是單色;動力繩多為花繩,色彩鮮豔。在速降運動使用的就是靜力繩。

  攀巖三點固定法法則

  三點固定法的身體姿勢,攀登岩石峭壁時身體要自然放鬆,以三個支點穩定身體重心,而重心要隨攀登動作的轉換移動,這是攀巖能否穩定、平衡、省力的關鍵。要想身體放鬆就要根據巖壁陡緩程度,使身體和巖壁保持一定距離,靠得太近,會影響觀察攀巖路線和選擇支點。但在攀登人工巖壁時要貼得很近。在自然巖壁攀登時,上、下肢要協調舒展,盤眼要有節奏,上拉、下登要同時用力,身體重心一定要落在腳上,保持面向巖壁、三點固定支撐、直立於巖壁、三點固定支撐、直立於巖壁上的攀登姿勢。

  手臂的動作手在攀登中是抓住支點、維持身體平衡的關鍵,手臂力量的大小直接影響攀登的質量和效果。因此,一個優秀的攀巖運動員必須有足夠的指力、腕力和臂力。對初學者來說,在不善於充分利用下肢力量的情況下,手壁的動作就顯得更為重要發。手臂如何用力,在人工巖壁攀登和自然巖壁攀登時情況不同,前者要求第一指關節用力摳緊支點的同時,手腕要緊張,手掌要貼在巖壁上,小臂也要隨手掌緊貼巖壁而下垂,在引體時,手指***握點***有下壓抬臂動作,其動作規律是,重心活動軌跡變化不大,節奏更為明顯。但攀登自然巖壁時其動作就變化很大,要根據支點不同採用各種用力方法,如抓、握、掛、摳、扒、捏、拉、推壓、撐等。

  腳的動作一個優秀攀巖運動員的攀登技術發揮得好壞,關鍵是兩腿的力量是否能充分利用。只靠手臂力量攀登不可能持久。腳的動作要領是,兩腿外旋,大腳趾內側貼近巖面,兩腿微屈,以腳踩支點維持身體重心,在自然巖壁支點大小不一和方向不同的情況下,要靈活運用。但要切記,膝部不要接觸岩石面,否則會影響到腳的支撐和身體平衡,甚至會造成滑脫而使膝部受傷。另外,在用腳踩支點時,切忌用力過猛,並要掌握用力的方向。

  手腳配合凡優秀攀登運動員,上、下肢力量是協調運用的。對初學者或技術還不熟練的運動員來說,上肢力量顯得更為重要,攀登時往往是上肢引體,下肢蹬壓抬腿而移動身體。如果上肢力量差,攀登時就容易疲勞,表現為手臂無力,痠疼麻木,逐漸失去抓握能力。失去抓握能力後,即使有好的下肢力量,也難以繼續維持身體平衡。所以學習攀巖,首先要練好上肢力量,上肢又要以手指和手腕、手臂力量為主,再配合以腳腕、腳趾以及腿部的力量,使身體重心隨著用力方向的不同而協調地移動,手腳動作的配合也就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