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炊需要準備什麼

  野炊是較為常見的戶外活動,也是較靈活性的活動,不但可以體驗到在大自然用餐的樂趣,還可以促進夥伴們互相交流。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對於野炊的物品介紹,有需要的有機選擇下。

  

  1、雨衣:天氣變幻莫測,準備雨衣可以避免戶外淋雨。

  2、帳篷:可以預防日晒雨淋。

  3、超好的揹包:一些較重的物品需要裝好。

  4、保暖衣物:野外需要露宿時用得著。

  5、手電:傍晚或者晚上可以用。

  6、防晒霜:女性特別需要留意,預防晒黑。

  7、藥物:野炊有時會出現食物不良反應。

  8、睡袋:野炊需要露營的可以用。

  9、戶外運動鞋:更方便戶外步行。

  10、水壺:可以裝水或者備用水源。

  11、火柴或打火機:生火必備。

  12、帽子和眼鏡:遮太陽或者防輻射。

  13、刀具:野炊很多東西都需要用到刀,這個不用說了。

  14、野炊餐具:野炊爐灶。野外活動中利用地形地物建野炊灶是野外生活很重要的一種技能,是野炊的基礎和必備條件。各種爐灶還要根據所能尋找到的燃料修建。

  現今,野外生活可以攜帶汽油爐、煤氣爐等現代化裝置。但在不具備這些條件時,需修簡易、實用的爐灶,用以燒水、做飯等。

  三石爐灶 三石爐灶是最簡單且歷史最久遠的一種爐灶。取三塊高度相同的石塊呈三角形擺放,鍋或壺架放在當中,一般情況下鍋底或壺底需距地面20公分左右***高度需視所用燃料確定,如用牛糞燃料高度不宜超過20公分,如用木柴可適當加高***。

  吊灶 找兩根上方有杈的樹枝平行插在地上,中間橫一木棍或樹枝、帳篷杆等,將鍋或壺吊掛在橫木上,下方生火。也可用石塊壘一道U型牆,在其上架一木棍或樹枝,鍋或壺吊在木棍上,下方生火。U型的口應向吹風方向,以利於燃燒。

  以上兩種爐灶是使用最普遍的,至今,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仍沿用此種爐灶。

  木架灶 在森林地區有時找不到合適的石塊建灶,可找4~6根長約30~40公分的粗樹枝***最好是新的或溼樹枝***,一端用刀削尖,按所用的鍋或壺的底面積,呈方形貨六角形釘在地上,將鍋或壺架在木樁上,下方生火。

  坑灶 在既無合適的石塊又無樹枝的情況下,也可在地上挖一坑灶。在地面上挖一深約20~30公分、長約120公分、寬約30~40公分的斜形穴坑,坑口向風吹方向,用木棍或帳篷杆架在坑的兩邊用土堆起的土包上,將鍋或壺吊掛在木滾將鍋或壺木棍或帳篷杆上***一般掌握在鍋底、壺底和坑底之間的距離需在20公分以上***。

  火塘灶 火塘是篝火的一種,應選擇坡坎下避風處,挖一方形或圓形深約20公分左右的塘坑,上支三角架以供烘烤食物、燒水、做飯。火塘坑可以較好的儲存火種,還可以將食物埋在火塘中烘烤。

  野炊灶還有很多種,如壘灶、散沿灶、避光灶等等,可根據人數多少,就地取材修造。 野炊灶在野外使用時,應特別注意避免發生火災,建灶時應將灶邊雜草等易燃物清理乾淨,並需有放火措施。使用後要將餘火熄滅或用土掩埋,以免留下火災隱患。

  野外食物的調理 野外活動中應準備什麼食品,該吃些什麼呢?相信你曾經為準備野外活動食品及設計露營的選單而大傷腦筋。

  在野外旅行、登山、探險、吃尤為重要,吃不好就沒有充沛的體力和精力。

  我們去野外登山、探險,最頭疼的也是準備食品。另人心喜的是,近幾年國內的方便食品業發展的很快,目前市場上有很多方便食品可供選擇,如:花樣翻新的方便麵,各色各樣的軟、硬包裝罐頭、餅乾、麵包等等,這些食品既方便,又有營養價值,是比較理想的野外活動食品。

  在野外旅行,探險或登山,沒有家中那樣的優越條件、方便的燃料、齊全的炊具、各色的調料、品種繁多的新鮮蔬菜等等。但在野外也有家中不具備的條件:各種可食的野生植物菌類,活的魚蝦,甚至新鮮的山珍野味……用這些都可以烹調出美味佳餚。

  15、食糧***野餐罐頭、麵包、方便麵、餅乾、必備。也可以帶些大米,肉串、烤肉、零食等等***。

  16、附屬裝備***指北針、地圖、眼鏡、浮水衣、防蚊液、橡皮艇、冰桶、濾水器、望遠鏡、烤肉架等***。

  野炊食物準備原則:

  一、 好吃。當你疲勞、食慾不振時,可增進你的食慾。

  二、 營養。特別是碳水化合物,對補充體力很有效。若長時間在野外生活應補充蛋白質。

  三、 不復雜。每個人均能輕易烹調的食品。

  四、 烹調前不必特別處理的食品。不費時,調理方便又迅速。

  五、 能配合所攜帶的炊具來調理。

  六、 不浪費水。尤其是在水源少的野外,節省用水尤為重要。

  七、 儘量不要有剩餘,以免造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