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應該怎樣預習數學

  課前預習如此重要。那麼,小學數學課應該怎樣預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生預習數學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生預習數學的方法

  1、任務落實預習法

  即教師佈置預習任務,同學帶著明確的預習任務去進行預習。因為同學預習時不知從何下手,這時教師設計好預習任務,讓同學帶著任務去預習,能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較強。教師先要對自己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對相關學習內容要進行了認真研讀,提出既有一定的價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學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的預習任務。教師佈置任務時,可以採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問的形式,讓同學去預習。

  2、筆記預習法

  對於數學學科中的概念性的課程,可以用筆記預習法進行預習。在閱讀課本後,可以讓同學在書上做簡單的眉批筆記,把自己的理解、體會或獨特見解寫在書上的空白處;其次,可以讓同學做摘錄筆記,就是預習後,在筆記本上摘抄重點概念、關鍵語句等等,以加深對重要知識的記憶、理解,並簡單地記下預習過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處,也可以記錄自己在預習中的收穫。

  3、嘗試練習預習法

  對於計算類新授課、練習課,預習時先進行嘗試練習,遇到疑難再返回預習例題,然後再嘗試練習。通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同學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數學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同學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同學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

  4、動手操作預習法

  對於公式的推導等操作性較強的知識,要求同學在預習過程中親自動手去實踐,通過剪、拼、折、移、擺、畫、量、觀察、比較等活動,體驗、感悟新知識。因為課堂中有動手操作的內容,自然少不了要通過熟悉教材,瞭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準備好。同學只有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5、溫故知新預習法

  這是新舊知識聯絡的預習法。在預習過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識,歸納新知識的重點,找出疑難問題,另一方面複習、鞏固、補習與新知相聯絡的舊知識。要求預習新內容時要與學過的舊知識聯絡起來,做到“溫故知新”,聯絡舊知,學習新知,使知識系統化。

  小學生預習數學的內容

  1、例題

  課本上的例題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為同學們提供的優質數學題,一般都是從簡到難,由淺入深,所以把例題弄明白,就等於弄明白這個知識點。預習例題一定要做到舉一反三,而不是單單記住最後的結果。

  2、概念

  概念是數學的基礎,每一個概念都是對特定物件最合適的表述,比如:什麼是三角形、分子分母的概念等等,當我們把概念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下來,即使遇到了不會的題目,將概念表述出來,也會拓寬解題的思路。

  3、難點

  開頭我們說了,數學知識是一節接著一節的,一環扣一環的,一旦有不明白的難點,一定要徹底弄清楚,我們在預習的過程中發現此前學過的知識有不明白的,無論通過什麼途徑要弄懂,不要不懂裝懂,這樣只會越來越糊塗,預習的時候,發現有難點,可以單獨標記出來,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解。

  4、公式

  如果說概念是數學的基礎,那公式就是數學通向高分的階梯,小學階段幾乎所有的公式都是要牢記下來,只有熟記才能在實際考試、練習中活用,所以我們在預習的過程中對於公式不僅要記牢,更主要的是做到舉一反三。

  5、練習題

  數學預習中,如果就覺得前面四個方面都沒有問題了,可以嘗試做一下課後練習題,等到老師講到的時候可以自我評估一下,有錯的題,記錄到自己的錯題本上,不僅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學習效率。

  以上五點,總計11個字,分別是“例題、概念、難點、公式、練習題”,記住這11個字,預習小學數學就會非常的輕鬆、簡單。

  小學生課前預習的好處

  一、學會預習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預習是為了學習新知識而做的準備。如果學生在老師講課之前能自學新課的內容,就會對教師要講的課有了初步的瞭解,就會提高聽課的質量。我們知道教師要想上好一堂課必須得反覆備課、朗讀課文、鑽研教材等等,即使是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老師也是如此。更何況是一個學生,要學好語文這門學科,課前預習很重要。

  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探究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我總結了一套培養學生預習的方法,以培養學生自主預習的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1.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流利,做到五不——不錯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複、不讀破句子,並用一兩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言學家呂叔湘也說過:“學習語文主要是讀,自己讀,七讀八讀,課文讀熟了,內容也就理解了。”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瞭解作者的寫作技巧,更有助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增強聽課的目的性。所以,“讀”在預習中是最不能忽視的一個首要環節。應先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進而從讀中悟理、悟情、悟法,並發現疑難。可以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讀,如高聲朗讀、輕聲讀、默讀等等。

  2.圈。課前預習課文時,標上序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生字、生詞、成語,不理解的詞句,上課時認真聽、仔細記,做到難點突出。然後給生字註上音,並將生字詞寫會。

  3.查。運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弄清圈出字、詞的音、形、義,並將註釋寫在該字、詞的附近,便於在閱讀中理解詞語、加深印象。特別是一些多義字,一定要結合上下文理解,鼓勵學生反覆體會、自查自悟。

  4.劃。劃出課文的重點詞、重點句、重點段,做到重點突出。另外,學生自己認為精彩的描寫、含義深刻的句段及對自己有所觸動、有所啟發的片段,都可以選用自己喜愛的固定標誌畫出來,寫出批註。

  5.拓。 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或許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如作者簡介、文章的寫作背景;還有一些知識點。為此,學生在課前就應該做好充分的預習準備,上網蒐集相關資訊,提前查閱課外資料,並進行細緻整理,為在課堂上學習時與同學、老師一起交流做好充分的準備。

  6.問。在預習中,發現自己不理解的問題要及時記錄下來。許多學生往往有一種錯誤的認識,就是認為反正老師上課要講,不願花費時間去自查自找自問,養成了一種懶散的學習習慣。還有的學生不會提問題,針對這種心態,我給學生講清了道理,使他們懂得了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還重要,然後教給他們提問題的方法,如可以從文章的課題提問題、可以根據課後題提問題、可以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提問題等。然後要求他們把疑難問題在書上標識出來,看誰提的問題最多。孩子們為了發現問題,會紛紛開動腦筋、挖空心思找出疑點:有關於字詞的,有關於內容的,也有關於佈局謀篇的,還有關於文章作者和時代背景的。對此,老師應該對他們認真的態度充分肯定,對提問題較有質量的提出表揚,以此激勵他們質疑的積極性,並鼓勵他們自己動腦筋解決這些問題。

  二、學會預習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預習是學好語文關鍵的第一步,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認識物件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面對一篇新鮮生疏的課文,產生一種求知的願望,在這種內動力的趨動下,主動地去研讀課文,要勤動筆。預習課文不只是讀讀、想想,同樣要注意多動筆。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寫畫畫,圈圈點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註釋,含義深的句子畫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做上這些記號,等到上課的時候,再特別加以注意,把自己覺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徹底弄明白。

  小學生由於不會預習,也沒嚐到預習的好處,故而對預習持被動態度,一旦學生在預習中自己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時,一定會十分欣喜。學習變得有所追求,對預習發生了興趣。這時,老師加強預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預習的效率,清除對預習的畏難情緒,久而久之,習慣即可養成。

  好的習慣受用一生。由於學生在預習中逐步養成了邊讀邊思考的良好讀書習慣,在預習課文中將會發現很多疑問,這些疑問,通過教學有的可能解決了,有的可能沒有解決或沒有徹底解決。少年兒童的求知慾是很旺盛的,很自然會產生解決這些問題的迫切願望;如果教師因勢利導,適當加以啟發與指點,學生就會產生閱讀興趣,他們將投入到科普讀物的閱讀中去,這樣預習就起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

  培養學生預習習慣,主要靠學生持之以恆的預習實踐。我想只要教師做到長期關注,經常指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課前預習能力也就指日可待。

  三、學會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基礎

  預習就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就是自己學習的過程。課前預習這一方法的運用既有助於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促進語文學習所必備的學習技能的形成。“預習”這一環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樣一來,就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的理念,那麼,通過自學讓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是發展學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徑。課前預習的學習方法在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培養自學能力,張揚學生個性,表現自我等方面有其獨到的作用。

1.小學生的預習方法有哪些

2.小學生預習語文的方法有哪些

3.小學數學學習方法與技巧有哪些

4.小學生如何學習數學

5.小學數學學習方法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