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怎樣預習

  學習是一個有序的過程,預習是個必不可少的一環。預習是為了上課更有效!那麼?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預習的方法的詳細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課前預習***小預習***——掃除障礙,明確目標。

  這是最基本的最簡便易行的預習方式,時間安排在每天晚自修後段、早自修,或者是課前的幾分鐘。只要對老師要講的新課內容粗讀一遍,用鉛筆標出如下問題就可以了。第一類問題:漏洞。即,這類問題是已經學過的,但我已經忘記了,它可能是舊的概念、定理、公式和原理等。找到後,用鉛筆標上“○”號,表示這是漏洞,趕緊補上,以免成為課上聽講的障礙。***我們在理科課上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比如教師要講的是解三角形的知識,可是在推導新定理的過程中卻用到以前學的三角函式變換的知識,而課上老師會認為這是大家已經掌握的,所以不會也不能過多重複,如果你已經把相關的知識忘了,思維一下子就停止在這個知識點上,老師往下在講什麼你就不清楚了,當你再跟隨老師的時候,知識已經“脫節”了。如果在預習時,發現並標明這些問題,馬上溫習,補上漏洞,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第二類問題:重點。就是這節課的核心內容,它一般出現在標題或文字的中間部分,新教材裡會對一些核心概念等用黑體字標明。如果自己還有補充,就用鉛筆在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地方用“☆”號標出。提醒自己這是課上要專心聽的地方,便於把自己對本內容形成的初步印象與老師課上的講解形成對比。第三類問題:關鍵詞。任何一個科目的學習都要打好雙基,這離不開對概念的理解,所以,在預習的過程中,對要緊緊抓住概念敘述過程中的關鍵詞,並用“·”標出。這在後續的聽課過程中可以和老師的講解進行對比,看看自己把握得是不是準確。第四類問題:難點。顧名思義,就是本課內容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找出後用“?”號標記。很顯然,這是自己課上要集中精力去聽的,激發自己迫切的求解心理。

  這樣的預習雖耗時不多,卻實現了“掃除障礙,明確目標”的前期準備,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種非常有利的“暗示”。有了這樣的目標牽引與任務驅動,自己課上一定是積極主動的,怎麼可能會經常溜號呢。

  堅持做下去,效果是驚人的!

  章節預習***中預習***——發現重點,弄清框架。

  這是對知識的模組式預習方式,所需時間相對較多一些。時間安排在週末或其它相對較長的自由時間裡。和課前預習不同,同學們可以按如下幾點來操作。

  讀讀本章***單元***大標題。想想“這章主要寫的是什麼”、“有關這一章的我都知道哪些”、“本章將有哪些我已經學過的知識”等。

  讀讀本章開篇的學習目標或引言。想想自己“必須要掌握的內容是什麼”、“學完本章我可以解決哪些問題”等。

  讀讀每一小節的標題。想想它的含義,這不僅是本章知識的子目錄,也是本章知識的關鍵詞。

  讀讀每小節的第一段。新教材中每一小節往往都是由一個小問題或者小故事開始的,在我們的思維被激起後提出新的概念,非常貼近自己的生活,讀來輕鬆愉快,對提高本學科的學習興趣非常有好處。

  讀讀每一小節的黑體字***或圖表***。視覺性材料能成為容易掌握要點或細節資訊的引路人。

  讀讀課後題。大體知道這一章的內容應該掌握到什麼程度,或者是大體瞭解將來考試要怎麼考。

  讀讀小結和閱讀材料。因為大腦的記憶是網狀的,章節後的框圖式或條目式的小結非常便於我們結構化、系統化地掌握知識。而閱讀材料要麼非常經典要麼非常生活化,對培養我們的“問題解決”意識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和課前的預習相比,章節預習的方式會使我們的站得更高一些。不僅對背景知識有了準備,而且這種心理上的優勢更容易促成課堂上的思維互動,使自己在課堂上有選擇地聽,有主動權地做。

  學期預習***大預習***——立足整體,高瞻遠矚。

  這是預習的高境界。這種預習方式對時間要求更多,對自學能力要求更高,也是成為一個學習高手的必經之路。時間安排在開學前或學期初學習任務不太忙的時候。集中一定的時間通覽新的教材,進行較為系統的自學,從整冊教材的角度瞭解學科的知識體系,以便緩解開學後平時學習的困難。

  這裡介紹一種稱為“SQ3R”的閱讀方法。“SQ3R” 的觀點是閱讀如登山:初次登某座山時,先做深呼吸,大致察看一下山的輪廓後,再開始登山。看準最高的山峰是哪一座?山勢怎麼樣?山谷有多深?在登山的途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的樹木或山谷,還有圍繞著山谷流淌的清澈的水。登上山頂後,再從另一個角度俯視一下那座山的模樣。這時候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整個輪廓,而且是遙遠的、模模糊糊地看到江河、田野和村莊,異樣的風光盡收眼底。

  什麼是“SQ3R”?SQ3R學習法為美國艾阿華大學心理學教授羅賓遜***F.P.Robinson***所提出的一套讀書方法。“SQ3R”是指①瀏覽***Survey***→②質疑***Question***→③精讀***Read—R1***→④背誦***Recite—R2***→⑤複習***Review—R3***。

  基本步驟

  第一步,瀏覽全文***略讀***。就象登山前先觀察整體山貌一樣,先掃一下目錄,大體有個印象。然後粗略地看一下每一章的小主題及第一個段落或序言,並對每一章的小結部分也進行略讀。這樣,在心中就有了本冊教材的知識輪廓。

  對於不愛讀書的同學,採用瀏覽的方式是非常好的“收心”手段,在略讀的翻看過程中,會讓自己慢慢靜下心來,不知不覺地進入閱讀狀態。

  第二步,在上一步的基礎上,我們由標題或知識輪廓而產生疑問,構成了繼續閱讀的目的。其實,對於不善於質疑的同學,可以採用把標題改成提問的形式。如把標題 “等差數列”改為“什麼是等差數列,它有什麼性質嗎?”這樣就會對閱讀產生好奇心,在這種任務驅動下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尤其是知道要通過閱讀才能夠解決自己的“為什麼”後,就等於明確了繼續進行下一步驟的目的。就好比,在旅行時把對旅行的期待轉換為“到目的地後玩什麼、怎麼玩”一樣。

  第三步,閱讀。經過瀏覽全文和提出質疑這兩個階段,為尋找答案或解決疑點,接下來就要精心細讀教材了。此時的閱讀目的很明確——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所以按每一章節進行閱讀,邊讀邊想自己曾經提出的問題,並用鉛筆把自己認為重點及難點的地方分別用“☆”和“?”號標記。

  這裡提幾個小技巧:

  ·重點放在自己上一階段所提出的問題上,從而對重點段落進行精讀。

  ·讀完一小節,嘗試回答最初提出的問題。

  ·在課本的空白處簡單記錄自己的想法或疑點。

  ·手不離筆,隨時圈點或記錄。

  第四步,背誦。這裡背誦是一種有聲思考,這是預習甚至複習過程中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模式。因為,通過閱讀完某章節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自己剛剛解決的問題,更易於消化吸收,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否則,這些認真解決好的問題轉眼就煙消雲散。想想看,每年暑假都有很多初中畢業生急於報高一學習的暑假班,可是在學過了當時也明白了以後因為沒有進行背誦這個步驟的強化,導致高一開學後所有暑假學的東西幾乎全忘光了,實在可惜。

  再提幾個技巧:

  ·把某一章讀完後,暫時放下課本內容,把小標題以疑問句的形式寫下來,獨立回答。

  ·對於已經理解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複述出來 。

  ·在練習本上邊寫要點邊背誦。“最淡的墨水勝過最強的記憶。”

  ·如果背誦困難,重新再看一遍本章內容。

  第五步,複習。對教材的每一個單元或章節都進行了前四個階段的操作以後,要進行整理和綜合,使知識掌握達到系統化,以達到“站在山項上”的效果。所以要進行復習,這裡的複習可以是滾動式的,若章節不多也可集中複習。

  幾個技巧:

  ·把教材中每章節的核心內容用幾個句子概括一下。

  ·對照每章節後的小結框圖,用自己的話複述本章重點內容。

  ·動手嘗試做一下章末的練習題。

  如果你理解了“SQ3R”的原理與程式,不妨以一個章節的內容來做一個實踐吧,把你的感受填入下表中。

階段

主要活動/注意事項

自我評價

瀏覽(Survey)

·本章標題是什麼?

·閱讀序言和每節小標題了嗎?

·每小節的第一段了嗎?

·是否章末的小結和閱讀材料?

 

質疑(Question)

·把每節的小標題改成問句(加上“是什麼”或“為什麼”)!

 

精讀(Read)

·找到這一小節的關鍵段或關鍵詞了嗎?

·你上面提出的疑問可以解決了嗎?

·與前面學過的內容能聯絡起來嗎?

·是否進行了勾畫圈點?

·提出自己的新想法了嗎?

 

背誦(Recite)

·不看書可否回答質疑中提出的問題?

·自己能否把這一小節的主要內容複述下來?

·利用練習本邊寫邊背了嗎?

 

複習(Review)

·能不能用幾個句子把這節(章)內容概括一下?

·自己能否獨立畫本章的知識框圖?

·做過章末的部分練習題嗎?

·對本章內容學習是否有信心?

 

預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