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預習的作用

  預習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那麼二年級的孩子如何預習呢?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首先,預習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預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自讀自悟的自主學習過程。自主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新型學習方式,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掌握自學的方法,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在教學中我們也常常可以看到,學生在有興趣的情況下學習,效率最高。而預習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幫助學生培養自己學習的興趣和意志力,近而使他們能主動去學會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僅能儲備知識而且還可以形成他們的某些技能。因此可以說,預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在已獲得知識能力的基礎上,在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指導下,利用各種學習條件和途徑,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始終要“運用自己的心力,去嘗試瞭解”新的學習物件。比如,要通讀或瀏覽課文,就得默讀或速讀,遇上生詞難字,就要親自動手去翻翻字詞典;對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嘗試著去查閱有關書籍獲取新知;對難解之處就要圈圈點點以存疑質疑;對體現段意和全文主旨的關鍵句、中心句則需標明畫出,對經過初步探索而有所悟有所得之處則要做些批註或摘錄;要縱觀全文,就要學著概括段意,編寫提綱。可見,這一學生自我求知的過程,就是良好讀書習慣養成的過程,就是自學能力培養的過程。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預習”這一環節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

  其次,預習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麼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容的準備。預習是促進孩子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激發孩子求知慾,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對一篇課文的預習,學生提前瞭解了要學習的課文生字生詞、課文中涉及到的一些知識背景,為上課掃除部分知識障礙,而在預習中不懂的地方,他們會聽得更專心。這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為上課創造了有利的心理狀態,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礎;用教育學的理論說,帶著問題上課,求知慾更強,變被動為主動,預習中獨自弄懂的內容,經過了積極思考,就難於遺忘。預習中沒有弄清的問題,經過了一番思考,聽課時豁然貫通,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印象經久不忘,可以大大提高聽課的質量。因此,預習的深入與否,效果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率。

  二年級語文預習步驟

  一、以讀為主,發現問題。

  要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做到不讀錯字、不添字、不掉字、不讀破句子,並能簡單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孔聖人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不但能收穫知識,還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發現問題,還能淘冶自己的情操,並把這些東西帶進課堂,與同學分享,與老師交流,對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著巨大的作用。

  二、作好摘錄式的讀書筆記。

  課前預習課文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符號標出自己喜歡的詞、成語或句子,把好詞美句摘錄在筆記本中,用不同的方式標出不理解的詞句,課堂上先與同學交流看法,然後在請教老師,做到弄懂為止。長期如此,不但能積累大量的優美詞彙,豐富語文知識,表達能力也會有大幅提高,以至達到提高語文綜合素質的目的。

  三、查閱和收集資料。

  在預習時,學生對於課文中不認識的生字可以運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弄清字、詞的音、形、義,並將註釋寫在該字、詞的附近,便於在閱讀中理解詞語,加深印象。現在,電腦已進入大多數家庭,學生可以在網路上查閱資料,收集與文章相關的資料。在課堂上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收穫,交流自己的看法,發表自己的觀點。

  四、教會學生如何提出問題。

  有個別學生認為反正老師上課要講,不願花費時間去預習,學習懶散。有的學生不會提問題,針對這種心態,要給學生講清道理,使他們懂得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還重要,然後教給他們提問題的方法,可以從文章的課題提問題,可以根據課後題提問題,可以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提問題等。然後要求他們把疑難問題記在前置性作業單上,看誰提的問題最多。孩子們為了發現問題,會紛紛開動腦筋挖空心思找出疑點:有關於字詞的,有關於內容的,也有關於佈局謀篇的,還有關於文章作者的和時代背景的。對此,老師應該對他們認真的態度充分肯定,對提問題較有質量的提出表揚,以此激勵他們質疑的積極性,並鼓勵他們自己動腦筋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