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預習的好習慣有哪些

  有一個好的習慣可以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數學,所以養成預習數學的好習慣很重要。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數學預習的好習慣,希望可以幫到你!

  數學預習的好習慣

  “第一步,熟讀教材,瞭解內容。我們學習數學知識是通過數學課本來進行的,課本中把數學知識作了詳細的介紹和說明,不管是基礎知識還是現實中數學知識的運用,都編與得非常具體。對待課本上的內容,我們應該認真地逐字逐句地去讀,如果走馬觀花、不求甚解,不僅不能把單知識讀明白,還抓不住重點。數學知識一般會有概念、例題、練習等內容。像我們預習的這節課,三角形的定義、高、底等都是概念性的知識,需要背誦。例題1中的問題,是為了揭示這三個概念所設計的。通過熟讀課本,我們自然可以瞭解例題的學習重點。”

  第二步,通過閱讀,知難設疑。這個環節就是要講究預習方法,不能死記硬背概念,應該注重理解,弄清楚課本中知識的來龍去脈。這就要求大家一定要學會思考和分析。看看哪些知識點是難點?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P把這些疑問總結出來,等老師講課的時候認真聽講,做到有目的地去聽課。如果聽課的時候還沒有明白,可以提出來和同學討論,或向老師請教”

  “第三步,嘗試練習,自主檢測。這個環節主要是對自己的預習情況進行自我檢測。每個例題的後面都會有練習題,你可以在預習的基礎上自己把練習題試著做一做。通過練習,就能發現自己預習的不足,又可以加深印象、鞏固知識,還可以明確課堂上老師講課的重點和難點。”

  “數學的每節新課,都有非常明確的知識內容,大家可以通過預習提前知道重點和難點,聽課的時候就會有明確的目標,並且老師在大家預習的基礎上講課,也會更順暢,還可以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大家自由探討。”

  學習數學的好習慣

  常規的學習習慣。

  主要是指學習中的聽、說、審、檢、作業書寫、預習、複習方法的習慣。會聽、看、想、說的習慣。

  只有一個善於表達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才能更有機會發揮出自己的潛力。因此,"四會"中,會說是突破口,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要說就得去想,兩者相互促進,促進孩子多想、多說。要會想,就要認真聽,細心看。抓住了"會說"就能促進其它"三會"。孩子說的時候,要引導他說出是"怎樣想的",就是要求孩子知其然。如要訓練孩子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說出圖意,從書中的一幅圖說出多種說法,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認真聽"講"的習慣。

  這裡的聽"講",應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在課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與學習無關的動作,要認真傾聽老師的點撥、指導,要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舊知識的聯絡,弄清公式、法則的來龍去脈。二是說要認真地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對他人的觀點、回答能做出評價和必要的補充。

  認真審題習慣。

  審題是正確解題的前提,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不但是提高學習成績的保障,而且能使孩子從小就具有做事細心、踏實的品性。具體做法有很多,如,父母先示範讀題方法,孩子邊指邊讀,強調多讀,弄懂題目具體有幾個已知條件和問題,遇到不懂的及時作上記號,養成用符號標記習慣,同時指導分析對比的方法。

  認真計算的習慣。

  計算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一個從小就能慎重對待計算的人,在以後的行事中就不會輕易犯下草率從事的錯誤。所以,家長要訓練孩子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不管題目難易都要認真對待。對於孩子認真計算有進步的時候要給予鼓勵表揚,及時樹立自信心。

  檢驗改錯的習慣。

  在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有錯誤是難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中,總是難免有各式各樣的錯誤。因此,檢驗改錯的習慣正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個發展性學習習慣。由此,在日常練習中應把檢查和驗算當作不可缺少的的步驟,養成檢驗的好習慣。平時家長應讓孩子對一些判斷、選擇、改錯等型別題進行訓練,豐富孩子的知識,讓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孩子在回答問題時有錯誤,要給予糾正。每當作業本、測驗題發下來以後,都應認真檢查錯的原因,及時改正,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昇華,作業可以檢查孩子的學習效果,鞏固課堂學到的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理解。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學習實踐活動;強調獨立完成作業也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好機會。因此家長要讓孩子從小就養成:

  ***1***規範書寫,保持書寫清潔的習慣。作業的格式、數字的書寫、數學符號的書寫都要規範。

  ***2***良好的行為習慣。要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不要跟別人對算式和結果,更不要抄襲別人的作業。

  ***3***認真審題,仔細運算的好習慣。

  ***4***驗算的好習慣。

  預習和複習的習慣。

  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孩子課上聽講的效率,改變被動學習局面;同時也是培養自學習慣,提高自學能力最有效途徑。數學學科的學習,要十分重視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看書、去發現問題,讓他們課前對新知識有所瞭解。有些課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活動,也可以讓他們課前去做。如我們馬上就要學習的統計表,家長就可以讓孩子課前收集、調查好一些相關資料。而複習是學習之母,做好複習對於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一年級兒童,複習則以當天教的內容為主,家長可以讓孩子用嘗試的記憶方法,把當天的課堂學習知識告訴家長,適當背一些要記的知識。

  自信的學習習慣。

  自信心是創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質,自信作為一種個性化的學習習慣,在個人的一生髮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透過自信的學習習慣培養過程能使孩子敢於對自己提出高要求,在失敗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勵自己不斷努力,獲得最終成功。在平時生活中家長要提倡孩子獨立鑽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經常使用"我認為"、"我的想法是"、"再讓我來試一試"、"我還有更好的方法"等提出意見的方式,從而喚起孩子的主人翁意識,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同時在學習中也要善於聯想、想象,敢於假設,任何創造都離不開這種思維習慣,從小掌握這種方法終身受益。

  總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必備的素質,也是他們學好數學的最基本保證。只有堅持不懈地抓住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孩子。

  數學的預習方法

  ***1***任務落實預習法:即家長佈置預習任務,孩子帶著明確的預習任務去進行預習。

  ***2***課本標記預習法:即在預習時,邊閱讀邊用特定的符號做出標記,並在書上空白處提疑問、寫心得。

  ***3***溫故知新預習法:在預習過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識,歸納新知識的重點,找出疑難問題,另一方面複習、鞏固、補習與新知相聯絡的舊知識。

  ***4***嘗試練習預習法:對於計算類新授課、練習課,預習時先進行嘗試練習,遇到疑難再返回預習例題,然後再嘗試練習。

  ***5***動手操作預習法:對於公式的推導等操作性較強的知識,要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親自動手去實踐,通過剪、拼、折、移、擺、畫、量、觀察、比較等活動,體驗、感悟新知識。

1.如何培養課前預習的能力

2.小學數學預習方法建議

3.數學課前預習需要掌握四大要點

4.一年級的學習方法:五種好習慣的養成

5.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數學課前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