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學習習慣有哪些

  俗說話:“好習慣使人受益終生”。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業成績的重要保證,也是一個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下面小編為你收集了好的學習習慣的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好的學習習慣

  ***一***、閱讀自學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自己去解決。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後聯絡,反覆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學習層次越高,自學的意義越重要,目前我國的高考為選拔有學習潛能的學生,對考生的自學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二***、總結歸納的習慣

  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後必須有小結。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學習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

  ***三***、觀察思考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開啟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觀察”這兩個字有兩層意思,“觀”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對認識客觀事物毫無意義。要做到觀察和思考有機結合,通過大腦進行資訊加工,總結得出事物的一般規律和特徵。

  ***四***、切磋琢磨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群芳精華,經過反覆加工,釀造知識精華。

  ***五***、練後反思的習慣

  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複習備考過程中,每個同學都進行強度較大的練習,但做完題目並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於將知識引申、擴充套件、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後的重要環節。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1、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採用的方法;

  2、為什麼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

  3、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

  4、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

  5、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可輕易放棄努力, 不斷完善自己。提問是創新的開始,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應當培養的優良習慣還有許多,諸如有疑必問的習慣,有錯必改的習慣,動手實驗習慣,課前預習習慣,查詢工具書的習慣等等,總之,成長中的高中***青年***學生,一定要培養好習慣,克服壞習慣,它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高中階段是各種習慣諸如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尤其是學習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就會變成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巨大力量,終生受益;反之,從進校***小***忽視良好習慣的培養,而讓不良習慣發展形成惡習,將貽誤終生。錯過了最佳時期,再想改掉惡習,更是十分艱難。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上課、讀書、練習” 三個環節抓起。

  ***一***上課環節。

  課堂是同學們獲取知識的主渠道。然而,聽課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課堂上“走神”的現象在高一的第二學期和高三第二學期十分嚴重,有些甚至還做“白日夢”,頭腦思維處於空白狀態,對老師講的什麼、重點、難點是什麼,全然不知。至於只聽老師講不動腦去分析,學習處於被動地位,不假思索,不求其解的同學就大有人在。

  要注意改正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上課習慣。良好的上課習慣有哪些呢?精神飽滿進課堂,有著一種強烈渴求知識的願望,這是上好一堂課的保證和動力。其次,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養成手腦並用的好習慣,做到邊聽邊想邊記,以聽為主,這裡面既有方法的問題,又有習慣的培養。實際上,一般的學習方法經過程式化以後就形成了習慣,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往往是形成學習能力的基礎。這樣,“上好課”既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掌握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二***讀書環節。

  對於教科書,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想讀而讀不好”或“不會讀”。其一,認為“教科書教難,不會讀”;其二,認為“老師已經講了,沒有新意,高考也不考書本,不必再讀”;其三,讀書障礙很多,不想讀。其實,讀書這個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決不能忽視。要提高讀書的效果,應當把握以下三個環節:即“上課前要先讀”,即預習,可以“粗讀”,這樣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問進課堂;做作業之前要再讀,即複習,要求“細讀”;在訓練中遇到疑難問題,找到對應章節要反覆讀,要求“精讀”。另外,讀教科書還要從中把握好知識點、重點、難點,通過自己的歸納、小結,形成本節課或本章節的知識結構,把零碎的、一點一滴的知識形成一個知識體系。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訓練,同學們可親自去體驗品嚐讀書的味道,真正認識到“書本是最好的教師”,從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掌握了讀書方法,自學能力也就相應地提高了。

  ***三***練習環節。

  課堂練習或課後練習的目的都是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檢查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課堂所學知識,訓練學生應用知識的技能、技巧,發展思維能力。對於這些目的,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明白,對此,教師要心中有數。一定要告訴學生,練習要認認真真地完成,因為它既是知識和能力的訓練,又是學風、意志和品德的考驗。不僅要保質保量,而且還要獨立和按時完成,更要從中有所收穫。

  抓好以上三個環節***即上課、讀書、練習***,是提高高中生學習效果、學習質量的有效手段,對高一的學生尤為重要。當然,好的學習習慣還有很多,如:能自覺地制訂學習計劃並按計劃執行;自覺做到每門課進行預習;課內勤于思考,積極舉手發言和討論,並能完整回答;能作好必要的筆記;認真複習,整理筆記,在理解的基礎上做作業,偶有錯題,但每次認真訂正;時間觀念強,不拖拉;不懂就問而不是不懂裝懂;每天準備好第二天的學習用品,或下節課的準備工作;認真系統複習,作好單元小結;……

  當然,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習能力的提高過程,是一個長期發展的艱苦的過程,也是磨鍊學生意志、性格、品質的過程,要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心,不要一遇挫折就輕易放棄。

  好的學習方法

  1、學會系統把握知識

  很多同學在學習中習慣於跟著老師一節一節的走,一章一章的學,不太對意章節與學科整體系統之間的關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隨著時間推移,所學知識不斷增加,就會感到內容繁雜、頭緒不清,記憶負擔加重。事實上,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學習一門學科前首先應瞭解這一系統,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學習每一部分內容都要弄清其在整體系統中的位置,這樣做往往使所學知識更容易把握。

  2、學會尋求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

  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學習,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論學習什麼內容,都要問為什麼,這樣學到的知識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問題超出了中學知識範圍,甚至老師也回答不出來,但這並不要緊,要緊的是對什麼事都要有求知慾,好奇心,這往往是培養我們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養成這種思考習慣,有利於思維品質的訓練。

  3、養成善於聯想的思維習慣。

  在學習中我們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絡,不要孤立的對待知識,養成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性,長期下去,必然會促進智力素質的發展。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學習的核心就是思維的核心,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提高智力素質,智力素質提高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容易。所以上面講的學習的三個學習習慣實質上是三種思維習慣。學習的重點就是學會如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