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價格市場調研報告

  菜價格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歡迎閱讀!

  篇1

  城市農貿市場建設直接關係到市民日常生活的質量,是城市良性發展的重要一環。當前,在“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新形勢下,大力推動佈局合理、設施完善、經營規範的社群菜市場建設,對於降低流通成本、方便和促進居民消費,穩定就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有重要作用。為掌握我縣菜市場有關收費情況,進一步加快推進菜市場規範管理工作,根據市物價局的安排,我局對縣第一、二農貿市場和鎮農貿市場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菜市場攤位費租賃收費情況

  ***一***縣第一、二農貿市場。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投資總金額240萬元,固定攤位102個,出租率100%,攤位租賃費每攤位每月120-160元,市場垃圾清掃運費40元/攤.月,水電費30元/攤.月,自產自銷市場衛生費1元/天.擔,年收取管理費38萬元。2008年停收“工商兩費”後縣財政每年補助85萬元。

  ***二***鎮農貿市場。建築面積1900平方米,投資總額520萬元。有固定攤位113個,出租率為70%,攤位租賃費80-120元/攤.月,市場垃圾清掃費10元/月,水電費10元/月,年收取管理費3.8萬元,2008年停收“工商兩費”後縣財政每年補助26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

  1、佈局不合理,市場基礎設施薄弱,建設水平不高。基礎設施是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的硬體,但市場最突出的問題是硬體設施問題,頂棚式市場結構、通道式攤位格局、狹小節約型攤位設計、活禽宰殺沒有專門設計、熟食攤位設計沒有防繩設施、水產攤位設計排水不科學等等,導致場內“髒、亂、差”現象嚴重。

  2、馬路市場猖獗,影響市容市貌。目前對農貿市場的管理是多方面多層次的,一些經營者打“時間差”,“候鳥型”馬路市場到特定時間把攤點搬到沿街人行道上經營,形成移動式或馬路市場,農貿市場管理者和城管區域性門也以向馬路市場經營者收取一定費用了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默認了馬路市場的“合法化”。

  3、攤位費租賃收費標準與市場現狀不適應。隨著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框架不斷擴大,城區居民日益增多,居民對農貿市場的需求與日俱增。但目前我縣與城市建設相配套的市場網點建設相對滯後,現有的農貿市場存在先天的佈局缺陷,已不能適應城市化的發展要求和居民的消費需求。尤其是城區幾大農貿市場由於建設年代較早,市場老化、破損嚴重,市場基礎設施簡陋,服務功能落後,經營環境不優,營銷方式粗放,商品質量、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這樣不僅造成市場經營被動,高耗低效,削弱了其應有功能,而且嚴重製約了城市品味的提高。由於市場建設水平不高,服務還不到位,攤位費租賃收費標準稍高,導致承租人意見較大,致使有的市場攤位沒有全部出租出去,影響了市場的發展。

  4、市場法制環境差,管理不到位。我縣農貿市場管理工作,雖然由城管、工商、環衛等單位根據各管轄職能各司其責,但由於缺乏具體、全面專業的市場管理辦法,職責不明確,管理工作受侷限。市場管理部門政出多門、職能交叉,市場發展環境不優。目前,全縣市場均存在各職能部門多頭收費和收費標準混亂的問題,一些職能部門重收費、輕管理、不服務,還有一些部門只收費、不管理,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加重了市場業主和經營戶的負擔,擾亂了市場的正常經營秩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市場的穩定與繁榮。

  三、加強攤位費收費管理的建議

  儘管近年來蓬勃發展的連鎖超市普遍經營了生鮮食品,給城市居民消費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社群菜市場適應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適應居民消費習慣,適應當前部分菜農自產自銷的銷售方式,其經營靈活、管理成本較低、購買方便、服務周到的經營模式在一定時期內還有很強的生命力,對滿足城市居民消費有難以替代的作用,為下崗職工、農村進城務工人員、“4050”人員、殘疾人員等就業困難人群提供了一條重要的就業渠道。為加強對我縣農貿市場發展的巨集觀指導,進一步促進農貿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結合我們調查瞭解的情況,針對加強攤位費收費管理,特提出如下幾點應對措施,供領導決策參考。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著力加大農貿市場管理的力度。要堅持把農貿市場管理作為民生工程和具有公益性質的專案來抓,充分認識到加強農貿市場管理的重要意義:一是關係市民生活,農貿市場是公共消費服務平臺、市民的“菜籃子”,與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和消費安全;二是關係城市形象,農貿市場是城市的具有公益性質的基礎設施,體現了城市宜居、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加強農貿市場管理是加強城市管理、建設宜居環境、建立文明城市的需要;三是關係三農問題,加強農貿市場管理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對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村消費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農貿市場作為一個微利行業,投資大,收益低,回收期長,市場機制在這裡面的作用不會很大,迫切需要政府這雙“有形的手”大力扶持。

  ***二***合理確定攤位租賃收費水平。攤位租賃費標準可由市場開辦者根據市場建設或承包費用、裝置折舊、人員工資及保險、物業管理費、公攤水電費等有關費用及上繳稅金和合理利潤等確定。要嚴格實行市場收費明碼標價。農貿市場開辦者應按規定,將向場內經營戶收取費用的專案和標準在經營場所或繳費地點顯著位置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內容包括:服務內容、收費專案、收費標準、行業監督電話、價格舉報電話等。未經公示的專案、標準,農貿市場的經營戶有權拒絕繳納。要合理控制市場收費的調整頻率及幅度。市場開辦者應本著誠實信用原則,合理控制農貿市場攤位費的調整頻率及幅度,保持收費水平相對穩定。原則上,收費調整幅度應不超過成本費用變動幅度,並且在合同期內市場開辦者不得單方調整收費標準。市場開辦者調整收費標準,應提前2個月向場內經營戶告知調價理由及調價標準,一般情況下收費標準一年內調整不得超過一次。

  ***三***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切實減輕市場稅費負擔,為市場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對全縣農貿市場收費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堅決制止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除國家有關部門按規定批准的收費專案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立收費專案,提高收費標準。建議在城區市場實行“一站式收費”管理辦法,即市場管理部門可作為各項規費的代收機構,採取“一個視窗”、定額收繳的辦法進行結算。

  ***四***進一步加強攤位費收費管理。一是出臺管理辦法,明確監管職能。縣政府要制訂有關政策,出臺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辦法,如《全縣城區農貿市場收費管理辦法》及相應的懲治措施等。明確各單位協助市場服務中心加強對農貿市場的收費管理,推進農貿市場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二是強化攤位租賃合同管理。農貿市場固定攤位實行租賃合同管理。農貿市場開辦者應與場內經營戶簽訂書面攤位租賃合同,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關係。合同中應明確攤位費標準、攤位面積、租賃期限、相關費用繳納方式等內容。三是規範和降低收費水平。農貿市場開辦者應正確認識和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主動規範農貿市場攤位費,進行收費時,必須開具財稅部門認定的合法票據。同時,及時掌握攤位租賃動態,防止轉租攤位或炒作攤位造成攤位費上漲等問題,維護公平公正的交易環節。四是加大市場執法檢查力度。要加強對農貿市場收費行為的監督和管理,全面清理規範農貿市場違規收費專案和收費行為。要切實加強對本區域主要農貿市場攤位費情況的調查和監測,及時掌握情況,發現問題。要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加大執法力度,堅決取締違規收費專案,查處違規收費行為,維護市場經營秩序,降低市場環節流通成本,穩定農副產品價格。

  ***五***“疏堵”結合,加大執法力度,堅持長效管理。針對專門佔道的臨時市場,在不影響環境、交通的前提下,增加設定臨時疏導點,引導經營者買賣有序。對頑固佔道經營者,要遏止這一無序現象的發生,只有堅持長效管理,加強整治力度,才能有效建設好市場。

  ***六***加大財政投入和管理,注重菜市場的公共服務功能。菜市場是社會公益性事業,政府應考慮實際,加大財政投入,建設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公益性菜市場。要提高對標準化菜市場硬體建設和菜市場經營者的管理,改變過去以收費為主的管理方式,轉變為以服務為主體的市場管理模式。市場服務中心要根據各市場的特點,負責指導、督促、檢查對市場內歸行化市、設施維護、經營秩序、劃線定位等進行內部的規劃管理,確保市場經營環境安全衛生、井然有序。

  ***七***深入開展建立文明市場活動。要重點解決市場“髒亂差”和“假冒偽劣”問題,整治市場環境,維護市場秩序,提高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要健全市場管理制度,提高市場管理和服務水平;要加強對市場管理人員的培養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管理能力;要加強對廣大市場經營戶的教育管理,建立健全經營戶自律組織,大力倡導守法經營、文明經商、公平競爭、照章納稅的行業風氣,使其自覺遵守市場規則,為市場的繁榮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篇2

  在中國現有的經濟形勢下,物價上漲對居民家庭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近年來我國蔬菜價格波動頻繁,損害了農民及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同時對部隊的伙食保障造成了一定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蔬菜對人們的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 影響其價格變動的因素有很多,價格波動給消費者和銷售者,乃至於生產者會帶來什麼影響呢?基於這些需求,本次調查主要針對北京香山周邊市場及超市蔬菜價格進行調查。

  ***二***調查目的

  ***1***調查哪幾種蔬菜的價格波動最大或最頻繁 ***2***調查影響蔬菜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

  ***三***調查意義

  深入市場調查研究,獲取最真實、最前言的市場資訊,瞭解蔬菜的價格波動給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帶來的影響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調查時間、地點及方法

  ***1***時間: 20xx年寒假期間任意抽取十天 ***2***地點:北京香山紅旗村菜市場

  ***3***方法:主要採用採訪式調查及抽樣調查 三、調查結果***一***茄果類蔬菜

  茄果類蔬菜是當下消費者的首選蔬菜,此次調查重點

  對茄果類蔬菜價格進行了調查,下表為10天菜市場對茄果類蔬菜價格進行抽樣調查的結果***報告中所列均為每500克

  由圖可以看出茄果類蔬菜***茄子、青椒、番茄***價格波動趨勢大致

  相同,總體來看青椒價格略高於茄子和番茄,在春節前後達到一個峰值,但總體價格基本穩定。根據大家的反應價格偏高。

  ***二***瓜果類蔬菜 主要調查了以下三類

  其結果與茄果類相似,說明節日對市場的需求比較旺盛。

  ***三***綠葉菜類

  綠葉菜主要對芹菜、葉用萵苣、菠菜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綠葉菜類蔬菜中芹菜***此處指水芹***價格基本穩定在2.5元/500g,主要由於芹菜在市場上佔有量少,消費量少,且在調查期間其市場佔有量未發生明顯變化;萵苣的變化不大,且受節日影響大;菠菜價格相對低廉,但市場需求大。

  另外我還對蒜薹、土豆、大白菜等易儲存的蔬菜進行了調查,發現其價格變化不大。說明了市場對這類蔬菜的一個價格規律。但據大家反映,這類蔬菜一年一個樣。

  四、結論和建議

  ***一***採取有效措施,穩定水蔬菜的產銷

  1.各級蔬菜有關主管部門應該立即行動起來,把防止價格大漲大落作為當前的重要工作,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絡,及時反映菜農在生產、銷售方面的困難和問題,支援蔬菜基地、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開展農超對接和蔬菜直供社群活動,努力幫助菜農打通各種“關節”,讓菜農生產收益有保障,讓消費者得到實惠。

  2.引導農戶調整種植結構,實行訂單生產。把當前緊急緩解措施與長遠規劃結合起來,針對天氣長期嚴重乾旱的情況,指導蔬菜主產區銜接春夏果菜生產茬口,科學安排全年種植計劃,保障市場蔬菜均衡供應。加強對當前市場銷路好、需求量大的番茄、辣椒、茄子、苦瓜等棚室蔬菜管理,調整白菜、包菜、萵筍、西葫蘆、芹菜、大蔥等品種錯峰上市時間,緩解集中上市賣難壓力。幫助菜農調整產品結構,擴大訂單生產,騰出茬口抓緊培植早熟大白菜、香菜、菠菜等蔬菜品種。

  ***二***組織龍頭企業擴大蔬菜收購、存貯和加工規模

  通過調查結果顯示,交通運輸、保鮮技術和銷售成本是影響蔬菜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之一,然後很多農超對接存在缺陷,加之交通不便利,導致蔬菜不能及時運送到各大銷售點,同時由於銷售點較少,很多居民要遠行去購買,這樣導致購買量降低或一次性購買較多,最終導致浪費現象嚴重和市場供求不合理,不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為此,我們建議:

  ***1***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大蔬菜的收購和加工規模,重點對滯銷的蔬菜多收購、多貯存、多加工,延長產業鏈條,分散集中上市壓力,增加蔬菜附加值,讓菜農分享加工和流通環節的利潤,最大限度地保障菜農利益;充分利用龍頭企業的社會資源,強化與超市、批發市場等的對接,拓寬銷售渠道,重點針對當前一些地方蔬菜滯銷賣難的菜農,開展不同形式的產銷對接活動;指導龍頭企業以實現保障市場蔬菜平穩供應菜農增收為目標,引導農戶調整產品結構,實行訂單生產,促進 蔬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2***增加銷售網點,緩解部分蔬菜的滯銷。積極配合商務、工商等部門拓展銷售渠道,分散集中上市壓力,化解賣菜難、買菜貴的矛盾,促進“菜園子”、與“菜籃子”對接。支援大中城市在確保不影響交通、市容,方便市民生活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選擇路旁閒臵空地、停工工地、停車場或適宜市場長期經營的場所,作為過渡性臨時市場或指定擺賣區。鼓勵各地根據城市不同地段不同區域居民密集度,適當加快超市、農貿市場、臨時市場、小區便民店、早市、夜市等公益性市場的建設和改造。 ***三***引導消費者科學消費、理性消費消費者在調節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日常的消費中,每逢重大節日,城鄉居民購買力集中釋放,導致部分蔬菜的價格大幅上漲,這樣會進一步導致蔬菜市場的銷售失調。因此我們建議,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建議消費者科學消費、理性消費,並且倡導“節日效應”,避免此類情況發生,從而保障蔬菜價格波動的相對穩定。

  總之,蔬菜的價格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有著積極的意義。

  篇3

  遵照縣委主要領導的指示,我局組織3個調研小組於20xx年3月23日—31日,對我縣蔬菜生產、市場消費需求、市場營銷結構、業態構成、蔬菜價格形成機制等進行全面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蔬菜生產情況

  1、蔬菜種植情況:全縣約有蔬菜種植總面積2400畝,其中:種植基地面積約2000畝;縣城區周邊農戶零星蔬菜生產面積約400畝。主要種植青椒、茄子、土豆、無筋豆、大夾豌豆、冬瓜、南瓜、苦瓜、白菜等品種,年產量約2000-2300萬斤,其中:種植基地年產量約1750-2000萬斤;縣城區周邊農戶零星蔬菜生產年產量約250-300萬斤。

  2、蔬菜種植基地情況:全縣有集中成片蔬菜種植基地4個,分別為隆盛五一村生產基地***約300畝,年產量約260-300萬斤***、隆盛三家店村生產基地***約250畝,年產量約220-250萬斤***、象山永樂壩蔬菜生產基地***約800畝,年產量約,700-800萬斤***、回馬長江壩生產基地***約650畝,年產量約570-650萬斤***。

  ***二***蔬菜需求情況

  據測算全縣城區日均蔬菜需求約為11萬斤以上,年均蔬菜需求總量約為4000萬斤—4500萬斤。我縣生產基地僅有20%左右***320-350萬斤***銷往本縣,蔬菜需求缺口約為3200-3700萬斤。

  ***三***市場營銷情況

  1、縣城區蔬菜批發經營戶情況:縣城區現有蔬菜批發商7戶。其中5戶為專業蔬菜批發商,其批發量佔市場份額約80%。進貨渠道主要為、成都、綿陽,其中:由進貨蔬菜佔80%、成都佔15%、綿陽佔5%。另外2戶批發商***隆盛五一村生產基地,象山永樂壩蔬菜生產基地***其批發量約佔市場份額的20%。4個蔬菜基地生產的蔬菜約20%在縣內銷售,80%銷往、達州、重慶等地。

  2、縣城區蔬菜零售經營戶情況:縣城區約有330戶固定個體菜商。其中老城區約有200戶,新城區約130戶,主要集中在縣城區6個農貿市場,租用固定的攤位銷售蔬菜,其銷售量約佔市場份額的80%。縣城周邊農戶零散流動菜商約80-100戶,日均入市銷售量佔比不到市場份額的1%。縣城區超市零售蔬菜有4家,進貨渠道主要為***80%***、成都***15%***、綿陽***5%***,日均銷售量約為2萬斤,市場佔比約為20%。

  ***四***與周邊市縣蔬菜價格比較情況

  經調研,我縣蔬菜主要類綜合平均價格與周邊區縣蔬菜價格同比約高10-15%。

  二、導致我縣蔬菜價格偏高的主要因素

  ***一***蔬菜生產面積偏少

  據統計,全縣蔬菜生產面積約2400餘畝,其中專業化生產面積約為2000畝,佔83%。其餘的400餘畝為農戶零星生產。而相關標準規定人均蔬菜生產面積應不低於0.04畝。縣城區現有常住人口按12萬計算,蔬菜生產面積應在5000畝左右。

  ***二***蔬菜生產品種偏少

  從我縣象山永樂壩蔬菜生產基地看,該基地生產面積約800畝左右,常年生產的蔬菜主要為種植技術要求不太高,單產較高、易種易收的品種。如:冬瓜、南瓜、苦瓜、土豆、無筋豆、大夾豌豆、白菜、青椒、茄子等10多個品種。因基地無儲藏設施,加之又集中上市,本地市場無法全部消化,往往只能採取低價競爭方式向外地銷售,給人力、物流、市場銷售都帶來不小壓力,因此經營效益一直不好,基本處於保本微利的境況中。

  ***三***生產條件落後

  從我縣現有的蔬菜生產基地看,普遍缺乏滴灌、連動大棚等基礎設施,無法生產反季節蔬菜,設施蔬菜生產、精細化蔬菜生產的比重不到20%,致使生產企業盈利水平不高,長期處於低水平重複狀態,生產力不強。

  ***四***無專業的蔬菜批發市場

  目前,我縣尚無專業的蔬菜批發市場。現有蔬菜批發業務主要集中縣城鹽橋街周邊的臨街門市和街道上。但因場地狹小,擁堵不堪,缺乏冷儲等保質保鮮設施,損耗極大。門市儲存量小,增加了物流成本。再加之我縣門面租金高,與縱橫農產品批發市場門市年租金比較,縱橫農產品批發市場門市年租金約為180元—200元/平方米,而我縣鹽橋街門市年租金則為1200元—1500元/平方米,每平方米租金高近7倍,極大增加了蔬菜流通成本。

  ***五***蔬菜批發銷售環節層層加碼

  1、批發商加價情況:批發環節在進價的基礎上平均加價50%,在形成零售價格的權重約20%;

  2、個體蔬菜零售商加價情況:個體蔬菜零售商在批發價的基礎上平均加價80-150%,在推高零售價中約佔80%權重。

  3、超市零售蔬菜加價情況:超市零售蔬菜在進價的基礎上加價約為10%。其價格一般為市面零售價的60%左右。這對平抑蔬菜價格過量偏高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作用。

  ***六***旅遊人數劇增,市場供求原因導致價格偏高

  我縣實施優秀旅遊城戰略以來,以中國死海為龍頭的旅遊業蓬勃發展,旅遊總人數逐年增加,據統計從20xx年-20xx年,我縣旅遊總人數從138.2萬人增加至557.4萬人,旅遊人數的逐年增多導致我縣蔬菜供不應求,由於市場供求原因導致蔬菜價格增高。

  ***七***組織領導和價調基金功能弱化

  近年來縣蔬菜辦由於機構改革等原因,名存實亡,基本上沒有發揮作用。蔬菜價格調節基金形同虛設,功能盡失,完全由市場供求來調節蔬菜價格,從而導致我縣蔬菜價格長期高於周邊地區。

  三、關於解決蔬菜價格偏高的幾點建議

  為有效地抑制住我縣蔬菜價格偏高的現象,讓廣大消費者吃上質優價廉的放心蔬菜,我局建議採取以下措施進行解決。

  ***一***建設專業蔬菜批發市場

  在縣城區建設專業蔬菜批發市場,減少流通環節,批發市場要完善冷儲保鮮分揀加工等基礎設施,提升保質保鮮水平,降低損耗和門市租金成本,擴大倉儲週轉量,降低物流成本。建議市場選址在太吉、殷家溝等區域。

  ***二***支援擴大蔬菜種植規模,完善蔬菜生產設施

  改善生產條件,增加蔬菜生產品種,適度生產反季節蔬菜,提高蔬菜自給率達70%左右。

  一是提高全縣蔬菜生產面積。全縣蔬菜生產面積應不低於5000畝,其中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場主集中連片的生產面積應達到4000畝左右。政府在涉農資金扶持方面可以給予一定傾斜,以增加我縣新的蔬菜基地,拉動蔬菜產業的發展。

  二是把握政策,加大幫扶,提高現代化生產水平。把握國家、省、市涉農專案資金扶持方向,進一步加快已建和新建蔬菜基地建設,依託基地積極向上爭取相關專案支援資金,建設滴灌、連動大棚等現代化種植設施,提升設施蔬菜的生產比重達50%左右。

  三是建立蔬菜產銷資訊庫,按需增加蔬菜種植品類。利用網際網路技術為蔬菜生產提供較為精準的產銷資訊,積極對接省市,瞭解市場需求,按照需求引導支援基地增加生產品種,滿足更多層次的消費需求。

  四是支援蔬菜品牌建設。相關部門要支援生產基地建立蔬菜品牌,嚴格執行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原產地標識認證、馳名商標獲取制度。推動蔬菜生產走品牌化、集約化、規模化、市場化的發展之路。

  五是設立蔬菜辦和價調基金。設立縣蔬菜辦,專門負責引導蔬菜產業發展。設立蔬菜價調基金,充分發揮價調基金對價格波動的平抑作用,確保蔬菜價格在合理區間波動,維護市場穩定和產銷利益關係良性互動。

  ***三***招引培育市場主體,支援發展社群連鎖便利店

  一是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有實力的專業經營企業,或在現有的商貿流通企業中選擇培育市場主體參與蔬菜產銷經營。提升市場經營的規模和集中度,走品牌化、電子商務、連鎖直銷的路徑。

  二是按照統一標識、著裝、店面裝飾,價格資訊天天公示公開的原則。依託社群、居住小區大力發展社群連鎖便利店。納入便利店銷售的蔬菜、水果、鮮肉由公司統一配送並制定合理的零售價格。

  三是積極推廣網際網路+,搭建o2o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區域電商平臺,逐步開展淨菜、高階水果同城購業務,讓便利店成為看貨和配送終端。

  四是逐步擴充便利店的服務內容,增強其服務便民功能和生存能力。一是開展代繳水費、氣費、代充電話費、代充電費、代購網路商品、代購火車票、飛機票、代訂餐飲、代辦家政服務。二是參與社群公共管理,代社群釋出公告資訊和居民資訊訴求反饋等服務。

  五是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依據各自職能制定對連鎖便利店的支援協助政策。如幫助免費培訓員工,給予房租補助、專案申報、授權有關經營服務專案等。讓便利店真正起到便民惠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