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麼刷牙的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形容美女的牙齒“齒如瓠犀”,即牙齒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反之,對牙齒參差不齊者則稱之為齟齬,咬合不齊者稱之為齪,排列不正者稱為齜,不平整者為齲,均視之為病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其實,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掌握了一些護齒方法。在《禮記》中有“雞初鳴,鹹漱”的記載,可見在清晨漱口是當時的一種潔牙方法。古人常使用的漱口水有酒、醋、鹽水、茶水等。酒、醋、鹽水等有解毒殺菌的作用,而茶葉中含有氟和維生素,可以防蛀,保持口腔清潔衛生。

  西晉時出現了“牙籤”的記載。晉代陸雲在致其兄的書信裡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籤,今以一枚寄兄”之語,其製法雖不詳,但可看出牙籤在當時尚屬稀罕之物。

  古代人千奇百怪的護齒方法

  1、鹽擦牙

  早在春秋時代,當權者已經懂得利用鹽來謀取暴利,它不僅是烹飪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有時也一些另類的功效。《紅樓夢》中曾記載賈寶玉每天清晨就有用鹽擦牙的習慣。食鹽不但能穩固牙齒,還具有保健作用,兩全其美,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2、茶

  飲茶自古是養生的一種方法,據術中記載,蘇軾自創造了一套濃茶固齒法,把普通的茶泡得濃濃的,在飯後用來漱口,既去了膩味,又不傷脾胃。殘留在齒縫裡的肉屑便會“不覺脫去”,不需要再剔牙,而“齒性便若緣此漸堅密,蠹病自己。”明代開封人宴請賓客,飯前必有茶,飯後常有湯。其實茶不僅可以作為一種飲料,還可以調解腸道,起到清新口氣的作用。

  3、楊柳枝牙刷

  中國最早的牙齒潔具是楊柳枝,在晚唐時期,那時都把楊柳枝泡在水裡,要用的時候,用牙齒咬開楊柳枝,裡面的楊柳纖維就會支出來,好像細小的木梳齒,很方便的牙刷。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個來源。

  從古書記載來看,到了南宋,城裡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那時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毛孔兩行,上植馬尾。和現代的牙刷已經很接近了。也有青鹽用布或者手指,在不然上面提到的古代牙刷,用這些蘸了,擦牙齒,然後用清水漱口。

  4、果蔬香料去口臭

  據記載,橘子、橙子、香芹、花椒、茴香等都能起到口氣清新的作用。嘉慶年間的男人,身上常拴一荷包,荷包裡裝滿胡椒籽兒,會客之前,手先伸進荷包裡,捏出一粒胡椒來,撂嘴裡嗑。見人說話,一嘴的胡椒味兒,把口臭蓋過去了。雖為笑聞,方法倒可以一試。

  5、茯苓當牙膏

  宋代,已有了類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如果怕清洗不乾淨,便用手指代替現在的牙刷,在不然,就是先前說的楊柳枝,沾上古牙膏清理牙齒。

  6、含香圓清新口氣

  北宋時期,《聖濟總錄》中都有口香劑與口香糖丸的祕方。如“含香圓”,是採用雞舌香、藿香、零陵香、甘松香、當歸、桂心、木香、川弓、香附子、肉豆蔻、檳榔、白芷、青桂香、丁香、麝香共15味藥研為細末,加蜜煉製成如同榛子大小的糖圓,使用方法是“常含一糖圓,咽津”,具有抗菌殺蟲,生津潤燥,止血消腫的作用。

  古代人自制的牙膏配方

  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配製過牙粉,他用松脂和茯苓做原料,晒乾搗末,拿小篩子篩一下,然後裝起來。但是這種牙粉並不結合牙刷一起使用,蘇軾刷牙的時候,用小勺子舀一勺配好的牙粉,倒嘴裡,喝一口水,咕嘟嘟,咕嘟嘟,然後吐出來。這與其說是刷牙,不如說是漱口。

  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也配製過牙粉,他用的原料很單一,只有苦蔘,同樣是晒乾搗末,拿篩子篩細。跟蘇軾不一樣的是,沈括刷牙是要用牙刷的,馬尾巴牙刷蘸清水,灑上牙粉,左刷刷,右刷刷……打住,沈括用的不是高露潔,是苦蔘末。

  宋朝時除了牙粉,還有牙膏。北宋末年,洪芻編《香譜》,收錄了十幾個牙膏配方,取例三個:

  1、龍腦香、乳香各半斤,青鹽二兩,一起搗成粉末,用熟蜜調成糊。

  2、沉香一兩半、白檀香五兩、蘇合香一兩、甲香一兩、龍腦香半兩、麝香半兩,以上香料搗成粉末,用熟蜜調成糊。

  3、黃熟香、馢香、沉香各半斤,檀香、零陵香、藿香、甘鬆、麝香、甲香、丁香皮各三兩。以上香料搗成粉末,用蘇合香油和熟蜜調成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