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印度的珠寶文化

  在印度,嫁妝的多少決定婦女在家中的地位,婚禮慶典是婦女展示首飾的最佳時刻,佩戴多少首飾,是婆家衡量新娘嫁妝是否豐厚的重要標準,以下是小編為你提供的印度的珠寶文化,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你知道世上第一顆鑽石是在這裡被發現的嗎?你知道“克拉”的說法也是印度人發明的嗎?自古以來,印度人最愛用一片五顏六色的絢爛和這束寧靜的光交相輝映,用古老淳樸的手工藝打造最傳統也是最時尚的印度珠寶。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珠寶首飾出口國。當地首飾多以24K黃金為主,造型極富民族特色,做工精湛,以古典、華美、複雜和誇張聞名於世。遊客喜歡印度首飾,對印度人來說,首飾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裝飾品,對婦女來說首飾尤為重要。

  印度的女性首飾種類繁多,有耳環、項鍊、戒指、手鍊、手鐲、髮飾、額飾、胸飾、腳鏈等。印度人認為,“首飾是女性生活的一半”,女子應當充分地利用首飾打扮自己。即使家境清貧的婦女,也要傾其所有,佩戴一些低廉的金屬或塑料首飾。

  首飾是女性身份的象徵。賓迪類似銀質腳鈴,是大多數印度新娘必備的裝飾物。據當地朋友說,腳鈴發出的丁當聲能避免新娘做出越軌的事情。在馬哈拉施特拉邦,穿有黑色珠子的吉祥金鍊,是已婚婦女的標誌;在西孟加拉邦,戴在頭髮中縫的星環,是女子出嫁的標誌。

  除了婚禮,在生孩子、過生日、朋友聚會等各種大型的社交場合,女性都儘量把自己打扮得珠光寶氣。長輩給晚輩的見面禮一般也是首飾。在印度,成年男性至少人均一枚戒指,有的手腕上還戴著手鐲或拴著紅線,以保佑平安。

  嫁妝的多少決定婦女在家中的地位。婚禮慶典是婦女展示首飾的最佳時刻。佩戴多少首飾,是婆家衡量新娘嫁妝是否豐厚的重要標準。印度新娘的首飾因地域不同存在差異。南部地區的新娘在鼻孔兩側穿洞,戴上鑽石鼻釘,或在左鼻孔下方佩戴鑲有珍珠的鼻環,腳趾上也戴戒指。北部地區的新娘佩戴金鼻環,並用一條精美的金鍊連線,金鍊的另一端掛在耳朵上。

  在印度人的心目中,金色是最輝煌燦爛的顏色,也是最具能量和質感的高貴色彩。目前印度全年黃金需求居世界首位。除了純金首飾,印度目前流行的首飾品種還包括黃金鑲嵌的鑽石、紅寶石、綠寶石、藍寶石、黃玉、紫晶、石榴石、貓眼等。

  為了讓這些寶石與黃金融合得“天衣無縫”,印度珠寶商一般都選用質地較硬的18K金。雖然近幾年印度黃金首飾開始受到鉑金首飾和純銀飾品的衝擊,但黃金首飾還是穩坐印度首飾市場“老大” 的位子。

  印度珠寶最經常出現的主題是印度的國鳥孔雀

  要說印度珠寶最經常出現的主題,那非印度的國鳥孔雀莫屬。印度教的體系之中,孔雀是溼婆神的大兒子,六頭四臂的戰神俱摩羅的坐騎,1963年,印度政府正式把藍孔雀定為國鳥。與此同時,印度人熱愛自然和生靈的天性也使得珠寶的光芒聚焦到這種性靈美麗的鳥兒身上,無論是孔雀造型還是羽翎上的圖騰,都成為設計師傳統珠寶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靈感元素。

  在印度女子看來,珠寶從來都不是以一件為單位,而是應該以一整個成套的系列為基礎。幾千年來,每逢節日慶典,印度女子身上就會裝點以成套的珠寶於行走間叮噹作響,不下數十種之多的各式珠寶承載著不同的吉祥寓意隨身晃動,和那眉心的一點硃紅交相輝映,形成了獨有的印度傳統。

  這種珠寶套裝的歷史起源於王室對於身份的追求,這些保守的統治者們希望用莊嚴而渾然一體的整體美感來彰顯自己的財富和權力。這種思想在民間流傳開來,轉化成一種華麗而奢侈的傳統,並且逐漸成為了印度最普遍的風俗。

  美豔瑰麗的紅寶石搭配鮮翠欲滴的綠寶石,或是秀色可餐的黃色水晶加以潤澤華貴的紅玉髓,印度珠寶濃烈的撞色搭配造就了它獨一無二的風格密碼。這裡的珠寶作品總是拒絕單調和蒼白,用一片強勢的色彩昇華感官的饕餮享受,如今,印度發達的寶石開採和加工業更為彩色寶石珠寶提供了難能可貴的資源。

  印度珠寶還擁有最誇張奢華的設計,就像滿街色彩濃豔的紗麗。從大型搖曳的垂墜式耳環,到質地厚重的黃金手鐲,加粗放大的經典符號,成就了印度珠寶奢侈華麗的恢弘氣勢。縱觀一部印度珠寶史,一向呈現的是一個古文化大國的莊重和尊貴,那些如漣漪般散開的錯層項鍊,晃動著長長流蘇吊墜的誇張耳環,都是不折不扣的印度奢華風骨。

  印度珠寶中,鑽石難見精雕細琢的痕跡,原石的形狀被信手拈來,獨一無二的天然光澤竟然比多面人工切割後的尖銳效果更讓人神往。另外一些廣為人知的原始工藝也是如今印度珠寶中最常用的工藝,這些歲月悠長的製作方法更為印度珠寶平添了幾分濃厚的文化感和歷史氣息。

  瞭解印度的發展體制

  印度獨立後經濟有較大發展。農業由嚴重缺糧到基本自給,工業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自給能力較強。但是20世紀90年代之前,印度實行國家大規模干涉經濟政策,反而導致經濟發展緩慢。20世紀90年代,經濟改革之後,印度服務業發展迅速,佔GDP比重逐年上升。印度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

  印於1991年7月開始實行全面經濟改革,放鬆對工業、外貿和金融部門的管制。1992年至1996年實現經濟年均增長6.2%。“九五”計劃***1997年至2002年***期間經濟年均增長5.5%。1999年起實行第二階段經濟改革。2001年,出臺“十五”計劃***2002年至2007年***,深化第二階段經濟改革,加速國有企業私有化,實行包括農產品在內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銷售自由化,改善投資環境,精簡政府機構,削減財政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