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學大師劉文典的經歷評價

  劉文典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位國學大師,他具有傳統士大夫的傲骨與近代文人的氣節,顯現出“狷狂”模樣。這樣的他有著什麼經歷,人們又是怎麼評價的?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國學大師劉文典生平經歷

  劉文典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位國學大師,他具有傳統士大夫的傲骨與近代文人的氣節,顯現出“狷狂”模樣,他內心追求的卻是獨立與尊嚴。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位國學大師劉文典生平。

  在劉文典幼年時,家裡就請了私塾先生與美國基督教會院士,教他經書、古文與英文,所以劉文典很早就接觸到了中國古典和西洋文化。後來劉文典就讀於蕪湖安徽公學,受教於陳獨秀、劉師培等名師。在此學習時,劉文典接觸到了當時的進步思潮,後來,他東渡日本留學,結識了章太炎先生,成為章門弟子。

  1911 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劉文典回國擔任當時具有極大社會影響力的《民立報》編輯和英文翻譯。時隔不久,劉文典與範鴻仙等人赴安徽蕪湖,決議成立討袁第一軍、第二軍,醞釀討袁行動。後來 “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通緝革命黨人,劉文典不得已再度赴日本。

  1914 年7 月,中華革命黨成立大會在東京召開,孫中山任。劉文典經人介紹,任中華革命黨黨部祕書,主要負責孫中山英文電報的起草工作。袁世凱倒臺後,劉文典回國,經陳獨秀引薦,在北京大學擔任預科教授,併兼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教員。

  1926 年,劉文典在安徽致力於籌建安徽大學,安徽大學成立後,劉文典被推舉為文學院籌備主任,並代行校長之職,主持校務。後來因在維護學生利益時頂撞了蔣介石,於 1928 年辭去了安徽大學職務,重回北京大學任教。

  1942 年,有西南聯大的學生請劉文典到普洱的磨黑講學。後來因小人誣陷,西南聯大解聘了劉文典,但不久劉文典就在友人的推薦下到雲南大學任教,抗戰勝利後,劉文典選擇留在雲南大學任教,與家人留在了雲南,一直到去世。以上是劉文典生平介紹。

  人們對劉文典的評價

  劉文典,是安徽合肥人,曾在北京大學、國立安徽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雲南大學任教,是一位傑出的國學大師、文史大師,是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之一,劉文典善於狂言妙論、見解獨到,極具傳統士大夫的傲骨,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副“狂生”模樣。那麼世人對劉文典的評價又如何呢?

  劉文典師承劉師培、章太炎,結交胡適,自稱“十二萬分”佩服陳寅恪,在西南聯大中文系任教時,不把朱自清、沈從文這些“才子”出身的教授放在眼裡。

  追隨過孫中山,營救過陳獨秀,驅趕過章士釗,痛斥過蔣介石。他內心追逐的永遠是獨立與尊嚴,堅守的是對社會命運的思考與悲鳴。

  對劉文典的評價的重要一部分便是劉文典的教學與學術研究。劉文典一生治學嚴謹“一字之微,徵及萬卷”便是劉文典的治學格言。劉文典學識淵博,一生主要從事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講授的課程有《淮南子研究》、《莊子研究》、《先秦諸子研究》、《大唐西域記研究》、《論衡研究》、《杜甫研究》、《史通研究》、《校勘學》、《文選學》等,為傳統文化的發展培養了大量人才,並且做出了重要貢獻。劉文典的主要著作包括《淮南鴻烈集解》、《莊子補正》、《說苑斠補》、《三餘札記》、《群書校補》、《杜甫年譜》等,他在學術上的地位和對我國教育事業的貢獻,值得我們永遠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