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楊銳的簡介

  楊銳出身於四川綿竹書香門第,幼承父兄教養,少年時代即開始顯露頭角。卻因為參加變法被捕,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楊銳***1857—1898***,字叔嶠,四川綿竹人,戊戌六君子之一。18******光緒十五年***授內閣中書,後晉為侍讀。曾入張之洞幕府,在北京任職期間經常寫信向張之洞密報朝中動態。中日甲午戰爭時,主張集精兵猛將大舉北援,保衛津沽。1895年參與發起強學會。

  1898年春在京創立蜀學會,並辦蜀學堂,以張之洞的《勸學篇》為指南,兼習中學和西學。4月列名保國會,而每於集會時常當眾假寐。在百日維新中受到光緒帝召見,賞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與新政。與康有為相交,但變法主張多有不合,攻擊康“多謬妄”,聲稱要對新法“稍加裁抑”。戊戌政變時被捕,張之洞營救不及,被害。遺著編為《楊叔嶠文集》和《楊叔嶠詩集》。

  戊戌六君子楊銳的生平

  楊銳出身於四川綿竹書香門第,幼承父兄教養,少年時代即開始顯露頭角。參加院試時,張之洞將楊銳與其兄楊聰二人比為蜀中當代的蘇軾和蘇轍。及長,入已升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幕府,任職期間以其卓越的才華與高尚的品格深得張之洞的敬重,成為其重要幕僚。15年中,凡送呈朝廷的奏疏與重要文獻,大多出自楊銳之手。

  光緒十年***1884年***,法軍侵犯涼山和滇桂邊境,楊銳力主援越抗法,並促成張之洞起用退職愛國老將馮子材為廣西軍關外軍務幫辦,率軍出關,奮起反擊,打敗法軍三路進攻,重傷法軍司令尼格里,並攻佔涼山。捷報傳來,楊銳滿懷激情,代張之洞草擬了《廣軍援桂奏稿》,此稿成為近代史上一篇重要文獻。

  光緒十五年***18******,楊銳考取內閣中書,獲章京記名,協編《大清會典》,書成後晉升內閣侍讀。楊銳身入政壇以後,即義無反顧地投入救國活動。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中,和議傳出,楊銳深切憤慨,而慈禧卻在此時要辦六十大壽,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太監寇連才阻諫被殺,無人再敢直言勸阻。獨有楊銳激勵御史王鵬運進諫並代王作疏上奏,奏疏中有“齊頃公敗於鞍,七年不飲酒食肉,越勾踐敗於會稽,二十年臥薪嚐膽”之句。慈禧看後甚為惱怒,要恭親王奕訢將其充軍,奕訢回答:“言官無邪。”方得免。

  甲午戰敗以後,1895年4月17日,中國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對此全國人民非常憤慨。康有為在京發動一千三百多名應試舉人“公車上書”。楊銳作為年輩較早的京中名士帶頭參加。“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這年8月底,楊銳同文廷式、康有為等18人在京發起組織以振興中華、開通民智為主要上的的“強學會”。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德國強佔膠州灣,康有為多次向光緒帝上書都被守舊派作梗阻撓,光緒都未看到。康有為又來北京準備再向光緒陳述救亡自強之策,楊銳日夕與康籌劃,為之宣揚,並在都察院一位官員高燮曾面前極力稱讚康有為的變法主張,將主要內容予以條陳,高燮曾上疏向光緒推薦。

  戊戌六君子楊銳的故事

  楊銳出身於四川綿竹書香門第,幼承父兄教養,少年時代即開始顯露頭角。參加院試時,張之洞將楊銳與其兄楊聰二人比為蜀中當代的蘇軾和蘇轍。及長,入已升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幕府,任職期間以其卓越的才華與高尚的品格深得張之洞的敬重,成為其重要幕僚。15年中,凡送呈朝廷的奏疏與重要文獻,大多出自楊銳之手。

  光緒十年***1884年***,法軍侵犯涼山和滇桂邊境,楊銳力主援越抗法,並促成張之洞起用退職愛國老將馮子材為廣西軍關外軍務幫辦,率軍出關,奮起反擊,打敗法軍三路進攻,重傷法軍司令尼格里,並攻佔涼山。捷報傳來,楊銳滿懷激情,代張之洞草擬了《廣軍援桂奏稿》,此稿成為近代史上一篇重要文獻。

  光緒十五年***18******,楊銳考取內閣中書,獲章京記名,協編《大清會典》,書成後晉升內閣侍讀。楊銳身入政壇以後,即義無反顧地投入救國活動。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中,和議傳出,楊銳深切憤慨,而慈禧卻在此時要辦六十大壽,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太監寇連才阻諫被殺,無人再敢直言勸阻。獨有楊銳激勵御史王鵬運進諫並代王作疏上奏,奏疏中有“齊頃公敗於鞍,七年不飲酒食肉,越勾踐敗於會稽,二十年臥薪嚐膽”之句。慈禧看後甚為惱怒,要恭親王奕訢將其充軍,奕訢回答:“言官無邪。”方得免。

  甲午戰敗以後,1895年4月17日,中國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對此全國人民非常憤慨。康有為在京發動一千三百多名應試舉人“公車上書”。楊銳作為年輩較早的京中名士帶頭參加。“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這年8月底,楊銳同文廷式、康有為等18人在京發起組織以振興中華、開通民智為主要上的的“強學會”。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德國強佔膠州灣,康有為多次向光緒帝上書都被守舊派作梗阻撓,光緒都未看到。康有為又來北京準備再向光緒陳述救亡自強之策,楊銳日夕與康籌劃,為之宣揚,並在都察院一位官員高燮曾面前極力稱讚康有為的變法主張,將主要內容予以條陳,高燮曾上疏向光緒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