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燒餅歷史資料

  說“老北京人愛吃燒餅夾肉”,這應該是過時的老話兒啦!如今,那些上了年歲的老北京老人,就是想吃過去那種“燒餅夾肉”,也根本不可能了;就是那些正宗的老北京人的後裔,尤其是那些年輕的北京人,也和全國的年輕人一樣,手裡拿的、嘴裡吃的,已經不是昔日的燒餅夾肉,而是那“巨無霸”、“漢堡包”等洋餐啦。和其他一些老北京傳統食品的不斷消逝一樣,燒餅夾肉恐怕也要逐漸自生自滅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北京燒餅的歷史資料,歡迎大家參閱。

  北京燒餅資料

  凡事兒都要兩說著,看不見多少人還吃燒餅夾肉,也不能完全怪群眾。如今那燒餅夾肉確實使人不好“恭維”。除了在一些所謂的老字號小吃店裡,能看到擺在磁碟兒裡的、早已夾了肉的乾燒餅,已經沒有過去那種燒餅夾肉的經營形式和品位啦。我曾“咬咬牙”買了一個燒餅夾肉,那燒餅嚼起來的感覺和“皮筋兒”差不多,那肉大概也不是剛出鍋的鮮嫩的肉,吃幾口那燒餅夾肉可就不知如何處理啦!所以,一些老字號也好、傳統食品也好,“廟”、“神兒”基本都走樣了。好在現在都是“一窩蜂”的吃主兒,吃不出好壞或是否正宗的味道,稀裡糊塗地吞下肚子,倒也使各個飯館或小吃店的外觀罩著個“紅火”的光圈兒!要是那些吃過見過的老北京老人,大概不會往那地方湊!

  談一種老北京傳統食品,就不得不事先把事兒掰開揉碎地說個“明白”,要不寫著沒勁兒,聽的、看的,也覺得枯燥無味,好似“八哥學舌”。所以希望大家千萬理解、諒解!

  燒餅夾肉的燒餅,指的是昔日剛出爐的熱芝麻燒餅;“肉”,那可就多樣兒化啦,什麼熟豬頭肉、醬牛肉、醬羊肉、肘子肉等。待會兒回憶起那做法和吃法兒,我恐怕會垂涎三尺,有些老北京老人您也忍住饞癮!燒餅夾肉若說是老北京人飲食的“專利”,未免有些強詞奪理,但是若說是老北京人喜愛的食品,進而說成是老北京傳統食品,大概沒人提出異議。其實燒餅夾肉早就在老北京飲食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不說有多少文人為其“塗脂抹粉”,就是那帶點兒平民百姓文化色彩的順口溜、俗語中,也沒少提到燒餅夾肉。如“燒餅夾肉,吃起沒夠”、“燒餅果子夾羊肉,你要吃,管你夠”及昔日在老北京一些廟會上流傳的“廟裡廟外逛個夠,餓了就吃燒餅夾肉”,等等。總之,燒餅夾肉這種平民百姓普通吃食,在那時候就算是“美食”。

  我們旗人大概不少人愛吃燒餅夾肉,反正我家親戚都愛吃,大部分人愛吃熱燒餅夾清醬肉和豬頭肉。寫到這裡,慷慨地暴露一點兒“家醜”。即我的一個表姑從小就特別貪玩兒,到了上學的年齡,挺聰明的女孩就是有些稀裡糊塗。報考小學時,家長怕分不清左右手的她到時候犯暈,就買了一套她愛吃的燒餅夾肉,在她右手拿著吃時,家長告訴她:“老師要是問你哪隻是右手,記住,那拿著燒餅夾肉的手就是右手!”待進了考試場地,家長萬萬沒想到,這位“小姑奶奶”把燒餅夾肉“轉移”到左手啦,所以當老師問及“右手”時,小姑奶奶倒是沒忘記是拿著燒餅夾肉那隻手,於是舉起了左手,這下子可“砸”啦!事後才知道,這位愛乾淨的小姑娘因為右手沾了肉油,所以把燒餅夾肉換到左手拿著吃。可見一個小小的孩子,光顧得吃燒餅夾肉,把考學就沒當回事兒,從而也看到那時候燒餅夾肉對大人和孩子的吸引力。

  截至上世紀50年代初,北京城裡賣芝麻燒餅的鋪子還不少,還有不少街頭賣芝麻燒餅的小販。賣燒餅的鋪子裡,一邊都備有夾燒餅的豬頭肉或醬羊肉、醬牛肉。考慮到不同民族飲食風俗問題,一般賣有豬頭肉的,就不備牛羊肉,反之,亦如此。可見商家考慮多麼周到。那些擺攤兒的小販,也都把攤位設在距離賣熟肉食的鋪子近的位置,以方便那些買了熱燒餅的客人可就近買熟肉夾燒餅。就拿我家所住衚衕的附近地面兒看,既有街頭擺攤兒賣燒餅的,也有燒餅鋪子。記得街頭有個禿頂的中年賣燒餅的小販,他推著車子到了每天擺攤兒的地方後,就開始一邊做燒餅一邊賣。我記得他烙燒餅的火爐,好像是固定在那兩輪的木頭車上,爐口周圍有一鐵圈兒,大概隔開火爐和木頭接觸吧,具體情況我當時沒太注意。我有時候愛看他揉麵、擀麵、抹油、撒芝麻、把燒餅放在火爐上的餅鐺裡等各種動作。因為我經常買他的燒餅,買回家或夾肉,或夾油炸薄脆吃,我母親愛吃熱燒餅夾薄脆。我最愛聽的,就是燒餅即將出爐時,那小販用擀麵杖在案板上激打的有節奏的、悅耳動聽的“花點兒”。小販以此告訴大家“燒餅熟了”,周圍人聽了覺得這是悅耳的“音樂”。有一次,我在母親擀烙餅時,拿起擀麵杖激打案板,想學那小販“打花點兒”。結果,“花點兒”沒打成,倒是把家裡養的貓嚇跑了,真是有趣。

  我們衚衕東口北邊那家燒餅鋪,烙的燒餅真是外焦裡嫩,表面的芝麻也多。我每次買回燒餅後,都要把撒落在包裝紙上的芝麻粒舔乾淨,因為我愛吃芝麻,從這點看,我堪稱“節約模範”。我5歲時,就有了“助人為樂”的行為,鄰居的幾位老奶奶,就愛吃燒餅夾豬頭肉,每當她們買來豬頭肉後,就讓我幫她們到衚衕口旁邊的燒餅鋪買燒餅。我小小年紀特別熱心,買了剛出爐的熱芝麻燒餅後,總是跑回那些老奶奶住處,為的就是讓那些老奶奶趁熱吃燒餅夾肉。

  要說老北京商家的經營具有人情味兒,我真是從小就有切身感受。如,我所說的那家燒餅鋪在炎熱的夏天,總是備有適口的綠豆湯,是免費供應那些吃燒餅夾肉的、幹體力活兒的蹬三輪車工人或趕大車的農民等。談不上人家是做“順水人情”,還是“沽名釣譽”,反正就從人家一直堅持供應,且分文不取這一點看,你不得不佩服人家的商德和愛心!大熱天熬綠豆湯,肯定是個苦差事兒;跑路餓了、熱天口渴,肯定吃飯時要喝口溫湯或水最舒服。鋪子裡的夥計辛苦,可是那些汗流浹背的勞動人們吃喝舒服,你說他們能不感謝鋪子裡的人想得周到、做得體貼嗎!這些人不僅以後是“回頭客”,而且經他們的嘴到處一說,那鋪子裡的客人可就越來越多了。更令我這個小孩子感動的,是有些沒有在鋪子裡買燒餅的幹體力活兒的人,聽說有免費的綠豆湯,有些口渴難耐者,也向鋪子裡要一碗綠豆湯解渴,那鋪子裡的人從來是來者不拒。當然,過去來往客人再多,也無非是增加有數的客人,因為那時候人口少,多個十幾個或幾十個客人,對一般店鋪不是負擔,何況也增加了他們的收入。這真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如今,你要是想吃口熱芝麻燒餅夾肉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是芝麻燒餅基本沒有現烙現賣的啦。在一些農貿市場裡,也有經營五花八門燒餅的攤販,附近也有賣熟肉的,但是大概由於大家知道的原因,真沒有幾個人敢買敢吃,尤其是老北京人!敢吃的那些來自五湖四海的、蜂擁而來的人們,還真沒有幾個知道如何享受“這一口”的!年輕人又基本不吃。所以在文章一開頭,我就提到:說不定這老北京的食品燒餅夾肉,也快自生自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