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寺廟歷史資料

  北京十大寺廟,你去過幾個?下面小編分享了北京十大寺廟的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寺廟資料

  北京網***beijing***上有北京十大著名寺廟專題頁,我一下,除歷代帝王廟沒到之外,其他的算是都拜訪過了。首先說: 潭柘寺,大部分北京人都去過,就因為“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這句民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廟,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307***,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我去過三次。攝影/黃華

  潭柘寺裡著名一景曲水流觴。攝影/黃華

  潭柘寺裡的塔林也很出名。攝影/黃華

  雍和宮,信佛敬佛的朋友肯定都去過,北京市內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歷史上曾為明朝內宮監房,清朝康熙33年***1694***改為皇四子胤禛的府邸,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胤禛降旨將“雍親王府”升為行宮賜名“雍和宮”。紫檀木雕刻的五百羅漢山,金絲楠木雕龍的大佛龕和十八米高的白檀木大佛成為雍和宮木雕工藝的三絕。攝影/黃華

  雍和宮的昭泰門。攝影/黃華

  戒臺寺,離著潭柘寺很近,原名慧聚寺,明英宗賜名“萬壽禪寺”,民間俗稱“戒臺寺”,始建於隋代開皇年間***581~600***,建有全國最大的佛教戒壇,並可授佛門最高戒律菩薩戒,故有“神州第一罈”的美譽。攝影/黃華

  戒臺寺的祈福大鐘。攝影/黃華

  大覺寺,始建於遼鹹雍四年***1068***,初名“清水院”,為金代著名的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後改為“靈泉寺”,明宣德三年皇帝敕資重修後親賜“大覺禪寺”。大覺寺的泉水、蘭花、素齋有名。攝影/黃華

  大覺寺山門內的放生池。攝影/黃華

  大覺寺無量壽佛殿外簷下懸掛的乾隆御筆匾額“動靜等觀”。攝影/黃華

  雲居寺,始建於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曾出土唐遼時期的石、磚塔和距雲居寺1公里石經山雷音洞中出土的佛祖肉身舍利。尤以1122部、3572卷、14278塊石刻佛教大藏經著稱於世,被譽為“佛教聖地,石經長城”。雲居寺20世紀40年代毀於日軍炮火中,解放後經過兩次大規模修復重現昔日莊嚴。攝影/黃華

  雲居寺內正在舉辦佛事活動的毗盧殿。攝影/黃華

  法海寺,始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年***,大雄寶殿內儲存有最完好而又鮮明的明代壁畫,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壁畫藝術中佔有重要位置。攝影/黃華

  法海寺內藏著著名明代壁畫的大雄寶殿。攝影/黃華

  法源寺,始建於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原名憫忠寺。明清重修,雍正賜名為法源寺。1955年中國佛學院在此成立,1979年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成立,1980年恢復中國佛學院。是我國珍藏佛經最多、版本最珍貴的寺廟之一。攝影/黃華

  法源寺內的石碑石刻。攝影/黃華

  廣化寺,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清三次修建,明天順七年***1463年***重建過一次,明萬曆年間、清咸豐十二年***1852年***重修,光緒二十年***1894年***重建。1937年名畫家溥心畲曾出資修整。清宣統元年***1909年***曾在此籌建京師圖書館,魯迅先生曾在此任職。目前也是北京市佛教協會所在地。攝影/黃華

  廣化寺的大雄寶殿。攝影/黃華

  白塔寺,妙應寺的俗稱,白塔始建於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由尼泊爾工藝家阿尼哥設計建造,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竣工後賜名“大聖壽萬安寺”。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寺院遭雷火焚燒,唯白塔尚存。明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重建寺院,改名為“妙應寺”。攝影/黃華

  白塔寺的白塔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大的藏式佛塔,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標誌。攝影/黃華

  歷代帝王廟,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1530***,是明、清兩朝祭祀三皇五帝、歷代各民族傑出帝王和功臣名將的皇家廟宇,在全國是唯一的。民國後,曾先後為北平幼稚女子師範學校、北平市立第三女子中學,新中國成立後為北京第三女子中學,1972年為北京第159中學所佔用, 2004年4月正式對社會開放。這裡是瞭解歷代帝王廟及其祭祀制度的建立、發展和完善過程的最佳場所,也是十大寺廟中我唯一沒參觀過的寺廟。圖片轉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