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發現精選

  我們回顧這些中國考古發現,並希望藉此機會向無數為考古事業付出艱辛勞動的專業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1968年,在河北滿城發現了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子的墓葬。金縷玉衣、長信宮燈和錯金博山爐等罕見珍品得以重見天日。河北省保定市西北20公里的滿城縣有一座陵山,自古就被傳為帝王陵墓,當地居民也稱自己的先人是給人看墳的,但沒人知道更多的實情。

  1968年,這個古代謎案就在解放軍開山的炮聲中揭開了。5月的一天,施工官兵發現山坡上被炸出了一個大洞。經周恩來親自批示,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指派考古所專家與河北文物工作隊立即趕赴現場。

  滿城漢墓的發掘過程高潮迭起。考古工作者們驚異地發現,山中竟藏有這樣一座龐大的地下宮殿和文物寶庫。經考證,墓主是西漢中山國的第一代國王——靖王劉勝。他在位42年,死於公元前113年2月,距今已有2000多年。

  劉勝墓發掘完成後,郭沫若又根據西漢墓葬方式認定,在劉勝墓北側不遠處還應有一座其妻的陵墓。果然,就在他所指的地方,考古人員準確地找到了劉勝之妻竇綰的墓地。兩座規模巨大、儲存完整、年代明確,文物豐富的墓葬同時出土,已是中國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

  更令人振奮的是,在隨葬品中還有幾樣稀世奇珍。兩件首次發現的最完整的金縷玉衣共用去玉片4600餘片,金絲1800克。聞名遐邇的長信宮燈,其宮女雙手執燈的造型優美別緻,設計也極為精巧。此外還有一隻華麗精美的錯金博山爐,顯示出西漢時期手工業和工藝美術方面的高度發展水平。

  篇二

  1956年,發掘定陵的工作正式開始,一座神祕輝煌的地下宮殿被開啟。得到珍貴文物的同時,考古學界也得到了許多教訓和啟示。1955年10月3日,吳晗等人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長陵。雖有鄭振鐸、夏鼐提出異議,但周恩來還是簽字同意了。

  1955年底,長陵發掘委員會成立。但考慮長陵太大,考古隊提議先試掘一小型陵墓以積累經驗。1956年5月19日,定陵發掘剷下了第一鍬土。發掘從寶城南側一處砌磚塌陷處開始,在開啟兩條探溝後,意外發現了一塊上面刻有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小石碑。

  這一石碑是定陵建成又土封后,為在皇帝皇后一去世立即找到墓門而留下的指示標記。依石碑所指,第三條探溝挖成。1957年5月,正值發掘工作一週年之際,激動人心的場面出現了。石隧道的盡頭出現了金剛牆。

  開啟金剛牆,就進入了地下宮殿的第一道大門。定陵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除萬曆帝及其兩個皇后的三具屍骨外,還有袞服、金冠、鳳冠等稀世之寶。但是,豐富的收穫背後也隱藏著巨大的代價。

  在接踵而來的***風暴中,包括三具屍骨在內的大量珍貴文物被付之一炬。此外,由於當時並不具備處理、儲存特殊出土物的條件,加上工作中的失誤,致使一些文物遭到了無法彌補的損失。鄭振鐸、夏鼐於痛心疾首之際上書國務院,請求立即停止繼續發掘帝陵,並得到了周恩來的批准。就連當初積極籲請發掘的吳晗也對此後悔莫及。

  篇三

  1971年,修地下戰備醫院挖出了一個震驚中外的馬王堆漢墓。墓中除帛畫、素紗衤單衣等珍品外,還有一具歷經兩千多年、竟儲存得栩栩如生的古屍。在湖南沙市東郊五里牌外,有一個方圓半里的大土堆。土堆中央醒目地殘留著兩座東西對峙、高約五丈的封土。

  相傳為五代時楚王馬殷家的墓地,故名馬王堆。1971年冬天,湖南軍區所屬的一個醫院為修建地下戰備醫院在這裡施工。在挖掘的過程中出現了塌方,當挖掘者用鐵棍四處探測時,地下冒出了氣體,使火苗變成了藍色。在場的人當即認定,下面有寶貝。

  很快,湖南省博物館決定配合該工程進行發掘,自此拉開了馬王堆的發掘序幕。在馬王堆三個墓坑的數以千計的出土文物中,色彩絢麗、線條流暢、構圖嚴密對稱的T型彩繪帛畫和包羅永珍的竹簡和帛書都相當著名。而長達160釐米、僅重48克的素紗衤單衣更堪稱絕世珍品。

  當然,最受世人矚目的還是那具千年不壞的古屍。這具女屍出土時全身潤澤,面板覆蓋完成,毛髮尚在,指、趾紋路清晰,皮下脂肪豐富。注射防腐劑後軟組織尚有彈性,且四肢關節略可轉動。其胃部還殘留著138粒半的甜瓜籽。這是一具不同於木乃伊、乾屍和鞣屍的溼屍,儲存完好得近乎新鮮屍體,這在世界古屍記錄中都是極為罕見的。

  無怪乎到了1972年5月,古屍在湖南省博物館公開展覽時,每天參觀的人數竟多達1萬多,最多時達14000人,連博物館的玻璃大門都被擠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