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名將冠軍侯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封冠軍侯。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圖片

  霍去病的個人簡介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封冠軍侯。

  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3歲***虛歲***。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象祈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諡為景桓侯。

  霍去病的軍事思想

  騎兵的建設與使用。武帝時期,是中國軍制史上由車騎並用向以騎兵為作戰主體這一重大轉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階段。大規模使用騎兵集團,快速機動,長途奔襲,是漢軍前期戰勝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漢代騎兵的發展大致可以漢武帝為界劃分階段,此前是騎兵與車兵並重,此後則由騎兵完全取代車兵,進而成為漢代軍隊的主力兵種。

  是突襲作戰戰術的運用。霍去病的作戰方略可以說是對漢軍戰術觀念的革新。他的作戰可謂是迂迴縱深,穿插包圍,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迴穿插,對匈奴實行合圍,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對其實行毀滅性打擊。

  在漠北之戰中,霍部帶著的傾一國之力準備的物資捨棄不用,反常地取食於敵***僅此一次***,就是在漠北想辦法補充軍需物資。客觀上最大程度的打擊了匈奴的生產能力。同時也可以解決漢朝國力不足以支援對匈奴作戰的問題。

  霍去病任用匈奴裔武人。包括取食於敵,千里奇襲都可能與這些匈奴裔武人有關。

  霍去病的軍事戰績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稱霍驃姚***,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籍若侯乃封號,名產***,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任命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時年22歲***各率騎兵5萬,"步兵轉折踵軍數十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裡,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別稱或曰即今俄羅斯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盪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他和衛青發起的對匈奴的進攻性戰爭,改變了漢朝長此在對匈奴戰爭中的守勢狀態,一舉打敗匈奴。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也就是在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此戰為漢朝進擊匈奴最遠的一次。

  霍去病的人物評價

  司馬遷:"驃騎亦放此意,其為將如此。"

  揚雄:"使衛青、霍去病操兵,前後十餘年,於是浮西河、絕大幕,破寘顏,襲王庭,窮極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以臨瀚海,匈奴震怖,益求和親,然而未肯稱臣也。"

  班固:"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祈連。"

  應劭:"孝武皇帝為驃騎霍去病治第舍,敕令視之,曰:'匈奴不滅,何以家為!'去病外戚末屬,一切武夫,尚能抗節洪毅;而規世家純儒,何獨負哉。"

  曹彰:"丈夫一為衛、霍,將十萬騎馳沙漠,驅戎狄,立功建號耳。"

  趙雲:"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王朗:"霍去病,中才之將,猶以匈奴未滅,不治第宅。"

  虞羲:"擁旄為大將,汗馬出長城。長城地勢險,萬里與雲平。涼秋八九月,鐵騎入幽並。飛狐白日晚,瀚海愁雲生。羽書時斷絕,刁斗晝夜驚。乘墉揮寶劍,蔽日引高旌。雲屯七萃士,魚麗六郡兵。哀笳關下聽,玉笛隴頭鳴。骨都先自攝,日遂次亡精。玉門罷斥堠,甲第始修營。位登萬庾積,功立百行成。天長地自久,人道有虧盈。未窮激楚樂,已見高臺傾。"

  司馬貞:"嫖姚繼踵,再靜邊方。"

  獨孤及:"漢興,蕭何、張良、霍去病、霍光以文武大略,佐漢致太平,一名不盡其善,乃有文終、文成、景桓、宣成之諡。"

  何去非:"昔者,漢武之有事於匈奴也,其世家宿將交於塞下。而衛青起於賤隸,去病奮於驕童,轉戰萬里,無向不克,聲威功烈震於天下,雖古之名將無以過之。二人者之能,豈出於素習耶?亦天之所資也。是以漢武欲教去病以孫、吳之書,乃曰:'顧方略何如耳,不求學古兵法。'信哉,兵之不可以法傳也。昔之人無言焉,而去病發之。此足知其為曉兵矣。

  蘇洵:"漢之衛、霍、趙充國,唐之李靖、李績,賢將也。漢之韓信、黥布、彭越,唐之薛萬徹、侯君集、盛彥師,才將也。"

  李惟清:"臣聞漢有衛青、霍去病,唐有郭子儀、李晟,西北望而畏之。"

  黃震:"凡看衛霍傳,須合李廣看。衛霍深入二千里,聲振華夷,今看其傳,不值一錢。李廣每戰輒北,困躓終身,今看其傳,英風如在。史氏抑揚予奪之妙,豈常手可望哉?"

  陳元靚:"暗合孫吳,時稱衛霍。殄滅群醜,肅清沙漠。意氣崢嶸,功名薰灼。民到於今,嘆其雄畧。"

  丘浚:"自古名將不用古兵法者三人,漢霍去病、唐張巡、宋岳飛而已,皆能立功當時,垂名後世,然則兵法果不可用耶?曰兵法譬則奕者之譜也,譜設為之法爾,用之以應變制勝則在乎人,兵法亦猶是焉。"

  王世貞:"餘嘗怪漢武帝時,下朝鮮,埽滇越,席捲甌、閩、南三越,不旋踵而若承蜩然。其最難者匈奴耳,而大、驃騎以輕騎絕大漠,數得志焉。此豈盡出天幸,不至乏絕哉?而太史公傳,自滷獲封戶外,略而不具載。意其人以文章高天下,怏怏奇數,不欲令武士見長耳。及讀至帝欲以孫、吳兵法教驃騎,不肯受,曰:'不至學古兵法,顧方略何如。'夫然後而知驃騎、大之微也。彼故長於技而短於法,即不盡出天幸,於後世何所見焉。"

  黃道周:"驃騎,名曰去病。出塞遠征,常繳天幸。渾邪欲降,眾尚未應。去病往迎,執回成命。欲亡斬之,請王入境。上教學兵,方略自勝。上為治家,志在平定。未將若斯,忠勇可敬。不惜士飢,是其一病。"

  王夫之:"武帝所遣度絕幕、斬名王、橫馳塞北者,衛青、霍去病、李廣、程不識、蘇建、公孫敖之流,皆拔起寒微,目未睹孫、吳之書,耳未聞金鼓之節,乃以用其方新之氣,而威行乎朔漠。"

  李繼白:"無敵之將於古能得數人焉,漢則霍去病,三國則趙雲、馬超,苻秦則鄧羌、張蠔。"

  蔡東藩:"衛青之屢次立功,具有天幸,而霍去病亦如之。六師無功,去病獨能戰捷,梟虜侯,擒虜目,斬虜首至二千餘級,雖曰人事,豈非天命!漢武諸將,首推衛霍,一舅一甥,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漢史中之一奇也。"

  陳梧桐:"霍去病是漢武帝親自培養、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對霍去病的寵信,似乎超過了所有的大臣。這其中固然不乏裙帶關係和私人感情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卻是因為霍去病具有一種強烈的忠君報國精神和奮發有為的氣勢。……從某種意義上說、霍去病正是因為具有為國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夠屢建奇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