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名將衛青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封長平侯。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漢朝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勝,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圖片

  衛青個人簡介

  衛青是漢武帝時期抗擊匈奴的名將,霍去病的舅舅,衛青開啟了漢對匈戰爭的十年的戎馬生涯。

  反敗為勝的新篇章,七戰無一敗績,為歷代兵家所敬仰。

  衛青出身奴隸,從建元三年***前138年***獲救,任侍中、建章監、太中大夫,經過近十年宮廷為官的歷練,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為車騎首次出征奇襲龍城,開始了十年的戎馬生涯,官至大司馬大。是歷史上出身最低,功勞最大,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

  元朔二年***前127年***收復河朔被封長平侯;

  元朔五年***前124年***奇襲高闕,拜大,三子封侯;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出定襄,清掃漠南;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大戰合圍單于,加封大司馬。

  《史記》記載其所得封邑總共有一萬六千七百戶,《漢書》則有為二萬二百戶及三萬戶。

  《漢官儀》載:“漢興,置大,位丞相上。” 《文獻通考》卷五十九雲:“大內秉國政,外則仗鉞專征,其權遠出丞相之右”。《軍事辭海》:“漢朝時以大錄尚書事,則兼攝臺閣,位極人臣,為皇帝之下最高軍政首腦”。 《漢舊全家福制置司馬。時性交議者以為漢軍有官侯、千人、司馬,故加“大”為大司馬,所以別異大小司馬之號”, 故大司馬有太尉權。

  雖然衛青戰功顯赫,權傾朝野,但從不結黨。對士卒體恤較多,與將士同甘苦,威信很高。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病逝,漢武帝為紀念他的彪炳戰功,嘉其陪葬茂陵東北,“起冢像盧山***陰山***”。諡號為“烈”。《諡法》雲: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秉德尊業曰烈。

  衛青育有三子***衛伉、衛不疑、衛登***,三子生母不詳,但從《史記 外戚世家》衛青得封大時“三子在襁褓中”並得以封侯來看,三個孩子的母親可能不是同一人。前115年娶漢武帝姐平陽長公主為妻。衛青薨後,長子衛伉***並非嫡子***因平陽公主的緣故繼承長平侯爵位。

  衛青的軍事生涯

  龍城大捷

  元光二年,漢武帝策劃了主動對匈奴誘敵殲滅的馬邑之圍。馬邑之謀雖然失敗,卻結束了西漢自立朝初年以來對匈奴被動退讓的和親政策,同時也拉開了漢匈全面戰爭的序幕。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興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漢武帝果斷地任命衛青為車騎,迎擊匈奴。從此,衛青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這次用兵,漢武帝分派四路出擊。車騎衛青出上谷,騎公孫敖從代郡***治代縣,今山西大同、河北蔚縣一帶***,輕車公孫賀從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驍騎李廣從雁門出兵。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衛青

  衛青雖是首次出征,但他果敢冷靜,出其不意的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首虜近千人,取得勝利。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漢武帝看到只有衛青勝利凱旋,非常賞識,封衛青為關內侯。

  龍城之戰在漢匈交戰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漢朝自高祖劉邦建國以來,屢屢受到北方匈奴的掠奪羞辱,如高祖“白登七日”之困,呂后受冒頓單于書信之辱,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十四萬騎大入關,斥候一度略至長安附近的甘泉,以及匈奴頻頻對漢朝邊郡和百姓的燒殺劫掠等,可謂漢朝的心腹大患。龍城的勝利打破了自漢初以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大大鼓舞了漢軍士氣,成為漢匈戰爭的轉折點,為以後漢朝的進一步反擊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礎。龍城大捷後,衛青還向漢武帝為李廣和公孫敖開脫,說道:若不是二位牽制住敵方主力,他也無法取得勝利。漢武帝謂曰:真仁義也。

  收復河朔

  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秋,衛青為車騎出雁門,領三萬騎兵,長驅而進斬首虜數千人。

  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匈奴大舉入侵上谷、漁陽,先攻破遼西,殺死遼西太守,又打敗漁陽守將韓安國,劫掠百姓兩千多人。武帝派李息從代郡出擊,衛青率大軍進攻久為匈奴盤踞的河南地***黃河河套地區***。

  這是西漢對匈奴的第一次大戰役。

  衛青領四萬大軍從雲中出發,採用“迂迴側擊”的戰術,西繞到匈奴軍的後方,迅速攻佔高闕***今內蒙古杭錦後旗***,切斷了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同單于王庭的聯絡。

  而後,衛青又率精騎,飛兵南下,進到隴縣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兩王見勢不好,倉惶率兵逃走。漢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數百萬之多,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區。

  因這一帶水草肥美,形勢險要,武帝在此修築朔方城***今內蒙古杭錦旗西北***,設朔方郡、五原郡,從內地遷徙十萬人到那裡定居,還修復了秦時蒙恬所築的邊塞和沿河的防禦工事。這樣,不但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也建立起了進一步反擊匈奴的前方基地。

  《史記》《漢書》盛讚此仗漢軍“全甲兵而還”,衛青立有大功,被封為長平侯,食邑3800戶。蘇建、張次公以校尉從衛有功,封平陵侯[6]、岸頭侯[7]。

  奇襲高闕

  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敗,匈奴在幾年內多次出兵反撲——元朔三年***前126年***夏,數萬騎兵攻代郡,殺太守共友,擄掠千餘人。同年秋季入雁門,殺掠千餘人。元朔四年***前125年***匈奴又使各三萬騎攻入代郡、定襄、上郡。

  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領三萬騎兵出高闕;遊擊蘇建、彊弩李沮、太僕公孫賀為騎、代相李蔡為輕車從朔方;大行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為率兵從右北平出發,配合其行動。這次總兵力有十餘萬人。匈奴右賢王認為漢軍離得很遠,一時不可能到來。衛青卻率大軍急行軍六、七百里,趁著黑夜包圍了右賢王的營帳。此時,右賢王正在帳中擁著美妾飲酒,忽聽帳外殺聲震天,火光遍野,右賢王驚慌失措,抱了愛妾和幾百壯騎向北逃去。漢軍俘虜右賢王的小王十餘人,男女1.5萬餘人,牲畜達千幾百萬頭。***《史記》 “得右賢裨王十餘人,眾男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千百萬,於是引兵而還。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印,即軍中拜車騎青為大,諸將皆以兵屬大,大立號而歸”***

  漢武帝接到戰報,喜出望外,派特使捧著印信,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加封食邑6000戶***漢書8700戶***,所有將領歸他指揮。衛青的三個兒子都還在襁褓之中,也被漢武帝封為列侯。衛青謙辭說:“我軍勝利,全是將士們拚死奮戰的功勞。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兒子年紀尚幼,毫無功勞,陛下卻分割土地封他們為侯。這樣是不能鼓勵將士奮力作戰的。”漢武帝表示:“我沒有忘記諸校尉的功勞,同樣也會嘉賞。”

  於是衛青三子在襁褓中被封為列侯,長子衛伉為宜春侯,次子衛不疑為陰安侯,幼子衛登為發乾侯,均食邑1300戶。

  漢武帝隨後又封賞了隨從衛青作戰的公孫敖、韓說、公孫賀、李蔡、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

  二出定襄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春、夏,衛青為大兩次領十萬騎兵掃蕩漠南伊稚斜單于大本營。殲敵過萬。

  二月,以公孫敖為中,公孫賀為左,趙信為前,蘇建為右,李廣為後,李沮為強弩,分領六路大軍,統歸大衛青指揮,浩浩蕩蕩,從定襄出發,北進數百里。此戰中衛青派外甥嫖姚校尉霍去病獨自領八百騎兵,做為一支奇兵脫離大軍在大漠賓士數百里,打擊匈奴的軟肋。霍去病斬敵2028人,殺匈奴單于祖父,俘虜單于的國相及叔叔,封冠軍侯。

  戰後全軍返回定襄休整,一個月後再次出塞,斬獲匈奴軍一萬多人。但趙信和蘇建部的三千騎兵和單于的上萬主力意外遭遇,原是匈奴降將的趙信投敵,苦戰一日後,只蘇建突圍逃回。大賞千金。校尉張騫封博望侯。

  漠北大戰

  匈奴單于採納趙信的建議,遠走沙漠以北,為了徹底擊潰匈奴主力,漢武帝集中全國的財力、物力,準備發動對匈奴的第三次大戰役。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以十四萬匹戰馬及五十萬步卒作為後勤補給兵團,授與衛青與霍去病各率領五萬騎兵,兵分兩路,跨漠長征出擊匈奴。

  趙信曾向伊稚斜單于建議:“漢軍不知道厲害,竟打算穿過沙漠。到時候,人困馬乏,我們以逸待勞,就可以俘虜他們。”於是單于的糧草輜重,再次向北轉移,而把精銳部隊埋伏在了沙漠北邊。

  漢軍原計劃由霍去病先選精兵來攻擊單于主力,衛青打擊左賢王。後從俘獲的匈奴兵口中得知伊稚斜單于在東方,兩軍對調出塞線路,霍去病東出代郡,衛青西出定襄。

  此次敢深入力戰的兵士皆屬霍去病。但衛青大軍出塞一千多裡,卻與以逸待勞的匈奴單于主力遭遇了。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作者:白銀***

  衛青麾下,李廣為前,公孫賀為左,趙食其為右,曹襄為後。因漢武帝私諭衛青道李廣年紀已高、運氣又不好,不能用他當前鋒抵擋單于。大讓李廣與趙食其兩軍合併,從右翼進行包抄。衛青自率左公孫賀、後曹襄從正面對抗單于主力。但李廣、趙食其部卻因迷路失期,始終未趕來支援。

  面對以弱對強、少對多的逆境,衛青命部隊用武剛車***鐵甲兵車***迅速環結成陣,而後派5000騎兵配合軍陣向敵陣衝鋒。匈奴出動一萬多騎兵迎戰。激戰到黃昏時,颳起暴風,塵土滾滾,沙礫撲面,兩方軍隊互相不能見。衛青抓住戰機,派出兩支生力軍,從左右兩翼迂迴到單于背後,包圍了單于的大營。伊稚斜見勢不妙,乘六匹騾馬與數百隨從突圍逃跑,群龍無首的匈奴軍也隨之潰散逃命。衛青大軍乘夜挺進。天亮時,漢軍掩殺陣斬萬餘人,追襲二百餘里,一直前進到真顏山趙信城***今蒙古烏蘭巴托市西***,獲得了匈奴屯積的糧草,補給整編一日後將其徹底燒燬,勝利班師。在大軍回師的路上,才碰到迷路失期的李廣、趙食其部。

  漠北之戰被列入‘中國歷史十大戰役’,也是衛青以弱勝強,正奇兼善的代表之作,共殲敵一萬九千餘人。徹底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之再無能力南下窺視漢朝。自此匈奴逐漸向西北遷徙,出現了“漠南無王庭”。而漢軍損失也很大,出征的14萬馬匹僅三萬餘匹返回。

  漢武帝為表彰衛青、霍去病的大功,特加封他們為大司馬,令霍去病秩祿***即俸祿***與衛青相同。

  早前,因漢初丞相權過大,漢武帝設內朝,奏本的拆讀與審議,轉歸以大為首的尚書,由內朝參決政事,秉掌樞機。漠北之戰後,衛青和霍去病因為有了大司馬這一加官,得以名正言順地管理日常的軍事行政事務,以代太尉之職。***《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太尉...武帝建元二年省。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馬,以冠將驃騎、車騎之上,以代太尉之職。***

  衛青的軍事成就

  漢武帝即位之後,對匈奴的戰略,開始由消極防禦轉為反攻。第一次馬邑誘擊戰雖然勞師無功,但卻獲得了不少啟示。首先是發現了步兵機動性太差,無法與匈奴騎兵相比,使用於馬邑伏擊的軍隊,絕大多數為步兵,設伏時行動緩慢,準備費時,不易保守祕密,而當敵軍退走時,雖距離不遠,也無法實施有效的追擊。

  其次是發現這種“守株待兔”的戰法過於被動,必須主動出擊、尋敵決戰,才能真正解決邊患。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是漢軍宿將戰術思想保守,缺乏積極進取精神,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求。如當匈奴北撤時,老將王恢,雖有截敵輜重的想法,但囿於以往消極防禦思想的影響,明知可行,“亦不敢出”,使漢武帝不得不提拔一批年輕有為、英勇敢戰而又不受舊的戰術思想影響的將領,置於領導崗位,以執行他的反攻任務。

  年輕且‘才幹絕人’的衛青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出。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漢武帝組織了一次塞前近距離出擊,共分四個方向。由衛青等四將統帥。各萬騎。此役只衛青襲擊了匈奴的聖地‘龍城’,殲敵七百。其餘三將,或無所得,或損失過半,老將李廣亦戰敗被俘***途中搶馬奪弓,馳回本軍***。充分顯示了衛青的將材,使他初露鋒芒,“天下由此服上之知人”。衛青受封關內侯。出兵地圖***6張***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漢武帝發動了河南戰役,由衛青統一指揮。出雲中,至高闕,實行了進軍二千餘里的一側大圈轉包圍,聚殲了河南匈奴軍,僅跑掉白羊、樓煩二王。

  這是一次遠距離的側敵進軍,隨時有受到右賢王側擊的可能,所經大部分是從未到過的沙漠、草原,要從一側壓迫河南匈奴軍於河套而殲滅之,更需行動迅速,組織周詳。衛青對如何封鎖訊息,祕密行動,捕捉匈奴暗哨巡騎,尋找可靠的嚮導,瞭解水草位置,以及解決大軍供給等等,都計劃得很周到,從而達到了收復河南、聚殲白羊、樓煩王所部的戰役目的,顯出了衛青指揮一個較大戰役的卓越才能。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漢武帝又發動了襲擊右賢王庭戰役,此役衛青指揮四共十餘萬騎,已是大軍統帥了。在衛青的指揮下進行了一次非常出色的遠端奔襲。十餘萬騎的大軍,出塞六七百里,祕密迅速,做到了完全出敵意外,而且情況摸得很準,真是“飛將從天而降”。到達目的地後,衛青又十分果斷和迅捷的展開兵力,四面合圍,除右賢王僅率數百騎得以突圍逃走外,其餘右賢王所部、包括裨王十餘人,全部被殲。

  此役打得乾脆利落,的確很出色、很成功。可以這樣說,衛青的指揮藝術已經成熟,已掌握了在沙漠草原地帶、在廣正面大縱深中,以大騎兵集團捕捉和殲滅敵騎兵集團的要領。

  漢武帝立派使者至塞上,授衛青以內朝最高的職位大,諸將皆受大節制。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衛青率六兩出定襄,襲擊單于本部,未捕捉住匈奴主力,但斬獲一萬餘人,蘇建三千騎兵遭遇匈奴主力。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決心在漠北與匈奴主力決戰。命衛青率四、五萬餘騎出定襄求左賢王所部決戰,命霍去病率五萬精騎,出代郡求單于主力決戰,另有步兵數十萬掩護輜重在後跟進。

  這次關鍵性的漠北決戰,衛青把沉著謹慎與大膽猛進和諧的結合起來,表現了很高的指揮藝術。

  衛青大軍一出沙漠就遇單于主力嚴陣以待,衛青沉著應戰,首先環車為營,自立於不敗之地。假如匈奴發起衝擊,則漢軍可依託武剛車陣,發揮強弩的威力,先以防禦作戰消耗敵人,然後後發制人發動攻擊,這就大大削弱了匈奴以逸待勞的有利條件,奪得了戰場的主動權,正合乎孫子所說的:“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當大風驟起之時,對雙方造成的困難完全相等。取勝的因素主要看雙方指揮官的智勇和軍隊的素質。衛青佔敵機先,立即縱大軍合圍單于主力,充分顯示了衛青的膽略。匈奴主力陷人包圍。不知漢軍有多少,戰鬥意志已完全瓦解。這時軍隊素質亦起重要作用。漢軍訓練有素,賞罰嚴明,縱然在兩軍互不相見的情況下,衛青的號令仍能層層下達,堅決執行。匈奴軍則素來“不羞遁走”,善作鳥獸散,此時各級組織已失去指揮,各人自顧逃命,單于本人一走,勝敗之局就定了。

  衛青不愧是西漢傑出將領,司馬光評他“有將帥材” “故每出輒有功”,是很恰當的。他的戰略戰術的成就,可以歸納為:善於在沙漠草原組織騎兵集團的進攻戰役;善於發揮騎兵的特長,實行遠端奔襲,捕捉戰機和包圍殲敵。在此之前,漢族名將中沒有人在沙漠草原地帶指揮過規模如此巨大而又獲得成功的戰役。衛青的戰略戰術運用,是極其有創造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