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名將李陵的個人簡介

  李陵,字少卿,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南***人。初為西漢將領,善於騎馬射箭,對人有仁愛之心,謙讓下士,名聲很好。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李陵年紀輕輕的李陵就擔任了侍中建章監一職位,他擅長於騎射,對待別人都是有禮有貌,對待下屬都很謙虛,因此,他的名聲特別的好。甚得漢武帝滿意,認為他具有李廣大的風範,就讓他率領八百騎兵。李陵為人勇敢,有一次還深入到匈奴境內2千餘里,他想要越過居延來偵查那邊的地形,來回途中竟沒有一個匈奴兵,順利返還。

  後來,李陵被任命為騎都尉,率領5千精兵,駐紮在甘肅等地,讓他來教習那些士兵們箭術,用來防衛匈奴。過了幾年之後,朝廷派李廣利率軍隊去攻打大宛,而命令李陵率領那5千兵馬斷後。行軍到邊塞的時候,漢武帝又下命令,命李陵留下手中的5千騎兵,只允許他率領5百輕騎兵出發,去迎接李廣利班師回朝,然後命他駐紮在張掖。

  在公元前99年的時候,李廣利率軍去攻打右賢王,而令李陵去給大軍護送糧食。但是李陵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去叩見漢武帝,希望他能夠讓自己率領5千兵馬,就可以直逼王廷。於是,李陵率領這些士兵孤軍深入,在浚稽山的時候,卻遭遇到單于的主力軍隊,被三萬多的人圍繞,雖然漢軍很勇猛,奈何敵軍眾多,終究一敗。沒辦法,李陵只好投降,本來李陵還想找機會迴歸故里,但是漢武帝聽信讒言,認為李陵在替匈奴人訓練士兵,於是,誅殺了李陵的三族,這也導致了李陵跟漢朝的關係徹底決裂。

  日後,漢朝還想把李陵召還回去,但是李陵覺得自己不能反覆無常,倘若回去,那就意味著再一次蒙羞。於是,他在匈奴境內待了20多年,最終病死它鄉。

  飛李廣個人資料

  其年長的就是李廣,他被後人稱為飛。他的出身跟常人不一樣,是將門出身,他這一家族世代傳習射箭。在公元前166年,由於匈奴大軍入侵,李廣就憑藉自己的家族身份從軍,由於他擅長騎射,常常能斬殺匈奴,並獲得他們的首級,很快他就認為漢中郎。在一次隨皇帝出行的時候,他跟猛獸搏鬥,獲得了漢文帝的稱讚,認為他生不逢時,假如生在劉邦的年代,肯定是可以獲得萬戶侯。在漢景帝登基之後,他就被任命為都尉。直到漢武帝登基之後,任其為驍騎,令其領軍去攻打匈奴,曾有一次,因為敵眾我寡,打不過匈奴大軍,然後李廣就詐死,趁機找機會逃跑。之後,被任命為太守,跟匈奴大軍對此交鋒,並取得了多次的勝利。由於他的勇猛,讓匈奴都有點畏懼,稱其為飛,只要是他鎮守,就多年不敢來犯。在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的時候,由於迷失道路,不能第一時間參與戰鬥,李廣自認慚愧,以死謝罪。

  而他死了之後,李氏一族依舊出現了一位將領,那就是李陵。他從小就習得騎射,由於他的性格好,受到了大夥的一致好評,名聲很好,甚至漢武帝還說過,認為他具備李廣大的風範。雖然他在日後跟匈奴的作戰中,取得了不少的勝利,但都不能改變局面。本來,他率領5千步兵想要偷襲匈奴大本營,但遭遇敵軍主力,最終被殲滅,甚至自己被俘虜。就因為他的一次戰爭失敗,就遭到了漢武帝以及百官的唾罵,一代名將也就只好身居匈奴,從此再也沒有迴歸故里。

  漢武帝李陵分析

  關於李陵投降,這個訊息傳回長安之後,京城中的大臣深知漢武帝習性,知道他這次必然會勃然大怒,為了明哲保身,不惜趨炎附勢,不斷地訴說李陵的罪責。就因為這起事件,導致司馬遷受到了宮刑,還誅殺了李陵的三族,也許有些人覺得這樣處置有所不公,但是合乎情理。

  在這次攻打匈奴的戰役中,主將是李廣利,他是漢武帝的親信,但就因為他的指揮不利,導致這次無功而返,並且沒有支援李陵,導致他被俘虜。因此,李廣利回到京城之後,就得需要替罪羊,而李陵恰恰可以稱為這樣的人,百官們為了討好漢武帝,就一味的掩蓋李廣利戰爭的不力,以及掩蓋李陵拼死抵抗的事實,更多的是講訴李陵投降的事情,這樣的話,漢武帝會選擇相信哪一方呢?一方是自己的親信和百官,而另一方是縹緲的事實,很明顯,他會選擇前一者,為了安撫百姓,他就得做出決斷,那就是重罰李陵一家,將其誅殺。

  而從李陵的角度看,本來他提議帶5千步兵去攻打匈奴,就是為了改變這個局面。雖然在西漢剛剛建立的時候,大將樊噲曾提議,說自己可以率領10萬大軍,足以掃平匈奴,但是遭到了季布的否定,認為他可以被斬首。因為在他們的眼裡,10萬大軍根本不足以掃平匈奴,未免有點以卵擊石,而李陵只不過是率領5千兵力,而且還是步兵,在草原上,匈奴的眾多起兵足以掃平一切。雖然李陵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卻得不到漢武帝的信任,致使他缺乏補給,這也就成了他失敗的一個原因。

  就是因為誅殺了李陵的三族,導致李陵根本就不願迴歸祖國,但他在日後的餘生,也沒有過率領一次匈奴軍去攻打漢,可見李陵還是忠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