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戰雙方兵力有多少

  垓下之戰,是楚漢相爭中決定性的戰役,它既是楚漢相爭的終結點。亥下之戰前,楚漢之間有著“鴻溝和議”,然而劉邦採用張良、陳平二人建議,背棄盟約,發動垓下之戰。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垓下之戰雙方兵力,希望你喜歡。

  垓下之戰雙方兵力

  漢將劉賈率軍數萬會同九江王英布,自淮北出發,從西南方發動對楚地的進攻,先克壽春,再攻下城父並將此城軍民全部屠盡;

  而鎮守南線的楚將大司馬周殷卻在此時叛楚,先屠滅六縣,再與英布、劉賈會師,隨後北上合擊項羽;同時,得到關中兵丁補充的劉邦則率本部軍二十多萬出固陵東進;

  漢軍五路大軍、合計近七十萬之眾,形成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率十萬楚軍向垓下後撤。

  漢五年十二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五路大軍於垓下***今安徽靈璧南,一說今河南淮陽、鹿邑間***基本完成了對10萬楚軍的合圍。劉邦立刻任命韓信為聯軍統帥,指揮大軍作戰。韓信命劉賈、英布軍自南將楚軍外圍出路全部封閉,命彭越軍自北封閉通路,韓信親率自軍主力三十萬與劉邦本部軍二十萬合成一股,向困守垓下的十萬楚軍發起進攻,展開決戰!

  當時的情況,楚軍處於絕對劣勢:

  一、西楚國位於長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十萬楚軍成為絕對的孤軍;二、楚軍缺糧已經幾個月,士兵飢餓,軍隊根本沒有半點補給;

  三、漢軍聯兵約五十萬以上,且精力飽滿、糧食充足、士氣旺盛,而項羽孤軍十萬,連續久戰疲憊,決戰之時已是十二月的大冬天,而楚軍剛從廣武前線上撤下來,未經補給,多為穿著夏秋季的裝備,寒冷飢餓,士氣潰散;

  四、漢軍分五路有秩序推進,先佔楚土,再行合圍,步步為營,包圍圈完善,楚軍難以發動突然性的反攻;

  五,楚軍離江東五郡距離遙遠,即使衝破包圍圈,也很難在漢軍的追擊下及時回到己方領土,可以說是“突圍無效”。

  最後進攻

  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韓信三十萬主力與劉邦本部軍合兵一股,向盤距於垓下困守的十萬楚軍發起了最後的圍攻!

  韓信將主力大軍排出了這樣一個陣形:韓信親率三十萬大軍居中,為前鋒主力;孔熙率軍數萬在韓信軍左方;陳賀率軍數萬在韓信軍右方;劉邦率本部主力尾隨韓信軍跟進,周勃率軍斷後。

  而項羽方面,對於楚軍而言,如今的情況即不能守、也不能退。

  後勤斷絕、無糧而守,無異於坐以待斃,等死!

  垓下之戰簡介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漢戰爭中,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漢軍以韓信親率三十萬人為主力,孔為左翼,費為右翼,劉邦坐鎮後方,周勃、柴武等預備軍在劉邦軍後待命,項羽被迫退回垓下城。楚軍雖敗,但漢軍亦傷亡慘重,僵持中,漢軍夜間高唱楚歌,楚軍自項羽以下莫不以為漢已盡得楚地,乃士氣崩潰。項羽指揮這二十八騎,向南疾走,至烏江,最後自刎而死,年31歲。

  垓下之戰劉邦撕毀盟約的原因

  鴻溝和議後,項羽引兵東歸,劉邦卻趁這個時候突然撕毀盟約,追擊項羽,想要把項羽一舉消滅,但和劉邦約定一起出兵的韓信和彭越卻沒有來,項羽引兵反擊劉邦,大破漢軍,劉邦於是深溝高壑,堅守不出。

  劉邦以加封土地為條件,說動韓信從齊地南下,佔領楚都彭城和今天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自東向西夾擊項羽;樑王彭越率軍數萬從樑地出發,先南下後西進,於劉邦本部軍共同逼楚軍後退;漢將劉賈率軍數萬會同九江王英布、合兵十萬,自淮北出發,從西南方發動對楚地的進攻,先克壽春,再攻下城父並將此城軍民全部屠盡;而鎮守南線的楚將大司馬周殷卻在此時叛楚,先屠滅六縣,再與英布、劉賈會師,隨後北上合擊項羽;同時,得到關中兵丁補充的劉邦則率本部軍二十萬出固陵東進;漢軍五路大軍、合計近六十萬之眾,形成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率十萬楚軍向垓下後撤。

  劉邦以韓信引兵三十萬為前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周勃斷後,項羽引兵十萬,先與韓信大戰,韓信軍失利往後退卻,令左右兩翼包夾項羽軍,項羽軍抵敵不住,於是往後撤,韓信趁機反擊,項羽軍大敗,退到壁壘堅守,劉邦乘勝領大軍將項羽重重包圍。

  項羽軍在垓下,不但兵少,而且糧草不夠,又被劉邦幾十萬大軍包圍,於是率領八百騎兵趁夜突圍,天亮後,漢軍發覺項羽離去,於是灌嬰率五千精銳騎兵追擊,等他渡過淮河。

  隨從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來到陰陵時,項羽迷路了,他去問一個老農,老農回答:“左”往左去,陷入了一片沼澤,耽誤了時間,漢軍追了上來,經過一場激戰,項羽又往東去,到達東城的一座山上,只剩下了二十八騎,而追擊的漢軍卻有數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