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學備考方案

  臨近高考,怎樣備考才是關鍵。下面小編給你分享,歡迎閱讀。

  第一輪複習

  一、 研究高考***考綱、考題和考點***,分析試題特點,把握複習的方向

  就化學複習而言,一般來說,高三第一輪複習階段應該做到理清知識點,構建知識體系,通過經典的題例和大量練習,將主幹知識、重點知識進行擴充套件。考綱是權威、準確的資訊源,巨集觀上指引複習的方向。因此,必須以考綱為基本框架,以課本為基礎,以老師的講解和點撥為重點,對課本知識進行再認識,力爭形成對知識理解上的昇華。結合課本梳理考綱中的知識點***即考點***,把握複習的重點和方向,結合歷屆高考真題,注重夯實基礎,忌在學習上構築空中樓閣。

  1、熟悉《考試大綱》:《考試大綱》是命題的依據,是化學複習的“總綱”,不僅要讀,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確高考的命題指導思想、考查內容、試題型別、深難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層次要求等。不僅如此,在以後的複習中要進一步閱讀,不斷地增強目的性,隨時調整複習的方向。

  2.認真研究近年高考試卷,瞭解試卷的變化:縱觀每年的高考化學試題,可以發現其突出的特點之一是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始終保持穩中有變的原則。近幾年試卷愈來愈堅持遵循《考試說明》規定的測試內容和要求,考查內容覆蓋各模組的主幹知識,注重考查化學“四基”和應用能力,體現了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3.合理篩選複習資料:除了高考試題、考綱、教材、大綱外,獲得資訊的途徑有很多,如各種專業雜誌、名校試題、網路資訊等。宜以廣泛收集資訊為主要目的,以免干擾複習、浪費時間。教師應認真收集高考資訊資料、試題,分析篩選。

  4.處理好幾對關係,加強複習

  5、迴歸教本、處理好教本與資料的關係。教材是化學總複習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資料都無法替代的。在化學總複習中的抓綱務本就是指複習以考試說明作指導,以教材為主體,通過複習,使中學化學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網路化,並在教材基礎上進行拓寬和加深,而複習資料的作用則是為這種目的服務,決不能本末倒置,以複習資料代替教材。複習資料只能供整理知識、練習使用,在複習的過程中應隨時迴歸教材,找到知識在教材中的落腳點和延伸點,不斷完善和深化中學化學知識。

  6、重視方法,處理好基礎和能力的關係。基礎和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基礎,能力就缺少了紮根的土壤。化學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是每年化學高考試題的基本出發點,但試題的呈現往往靈活多變。如果學生的化學雙基知識是浮於表面的“死”知識,那一定是經不起考驗的。學好化學雙基,必須做到兩點:

  ①透徹理解基礎知識與技能。

  ②通過適當的化學問題與練習,檢驗、修正對雙基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經過不斷的自我反思,自我發展,做到“會”,這才是理解,這樣才能靈活應用雙基去分析解決化學問題。高考是選拔性的考試,化學高考在關注雙基的同時,更注重對學生化學科學素養、思維品質、學習策略、創新能力等全方位的考核。教師在教學中只有善於啟發、引導學生去感悟有關科學原理、定律及其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規律,才能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教師在備考中要注重方法、改進教法,從而解決如下問題:

  ①如何準確、全面、快捷審透試題;

  ②如何挖掘題意,抓準立意與情境和設問之間的內在聯絡;

  ③如何使答題規範優化;

  ④題幹資訊的有效選擇與轉化技巧在哪?

  ⑤各種試題應答策略。把基本方法與解題能力相結合,從而再生知識,產生創新能力。

  7、研究疑點,處理好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關係。學習過程的實質就是與疑難問題乃至錯誤作鬥爭的過程,化解疑難問題和改進錯誤的多少決定著學

  第二輪複習

  我們將化學分為四大塊: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元素及化合物、有機化學、化學實驗。由於考試的形式和複習的時間緊,我們把化學計算融合在四大塊裡面進行復習。它們之間不是完全獨立的而是有著緊密聯絡。例如:對無機化學來說,我們學習元素及化合物這部分內容時,可以以“元素·單質·氧化物***氫化物***·存在”為線索;學習具體的單質、化合物時既可以“結構·性質·用途·製法”為思路,又可從該單質到各類化合物之間的橫向聯絡進行復習,同時結合元素週期律,將元素化合物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路;有機化學的規律性更強,“乙烯輻射一大片,醇醛酯一條線”,熟悉了官能團的性質就把握了各類有機物間的衍變關係及相互轉化。專題確立後,組織本專題知識內容時,不能簡單重複一輪內容,而是要突出主幹知識的整合、把握主幹知識,要做到兩點:一是要抓住每一專題中的最基本原理及方法論,二是要抓住非常容易與日常生活中相結合的知識點,這樣學生在複習本專題內容時,會很自然地用其所掌握的基本原理去聯絡現實進行分析,為後面熱點專題複習打下基礎。

  第二輪複習不同於第一輪複習,因此教師在第二輪複習中要適當地轉換角色。教師在第二輪複習中要當好一名指揮者和策劃者。所謂指揮者,即要指導學生幹什麼,怎麼幹,知識要精講,課堂上要少講、多引導、多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所謂策劃者,即要教師要精選試題,每一次訓練、測驗都要在時間上、難度上,內容上做周密的計劃與安排,爭取使每次訓練,達到好的效果,使學生有效地從題海中解脫出來,提高複習效率。強化訓練,增強適應性 第二輪複習以提升能力為目標,以加強綜合、突出應用為特徵,為實現這一目標,抓好訓練這一環節顯得十分重要。 抓好自主性學習,精講精練,提高能力縱觀近年高考命題立意旨在降低知識難度,突出能力立意,而能力考查中思維能力是核心,四月以後我們化學科內的主要任務是針對學生反映的綜合問題精講精練,多留足時間學生的自主複習,去領會還不會做的題目來龍去脈,以求能力昇華,同時讓學生自己查漏補老師跟蹤輔導。

  第三輪複習

  此階段是學生考前靜悟階段,是學生們提高成績的最後一步,要做好計劃、準備好資料。我們要充分注意區分知識重點、難點、非重點和高考熱點,有的放矢、合理而高效的利用有限時間,減少無效“勞動”。“靜悟”並不只是一味的看,要適時組織學生“動手”—化學一定堅持每天的定時訓練,以防“手生”—喪失題感。

  理解重要規律方法,做例題,看解析。要讓學生髮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反思自己在這一部分曾經出現過的錯誤,在此基礎上,看錯題本、看課本、看複習資料。看題可只看“錯題”、針對自己而言的薄弱題型、個別好題、巧解題;回扣課本時注意:對比較淡漠或模糊不清的章節、知識點,要逐一進行回憶、檢索,再詳細看書,防止泛泛看課本、不知所措的現象發生。

  信心、意志、毅力是提高複習質量、複習效率、考試成績的重要前提。因此,每個學生都要把思想意志品質的培養和磨鍊貫穿於總複習的全過程。不要認為一兩次考評自己的成績不夠理想,就片面地認為自己基礎知識不牢固,審題能力差,應變能力弱,甚至認為自己笨,天生不是學化學的料,從而對學好化學失去信心,。從化學知識的特徵看,知識有些鎖碎,難記愛忘。可通過適當的綜合練習加深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和掌握。另外,對於化學基礎較差、自控能力不強的同學來說,還可和那些學習有計劃、有章法、成績好的同學結成對子,共同制定複習計劃,互相監督,互相促進,共同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