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學習方法總結計劃範文

  物理是一門實用的課程,要想學好它,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物理的學習方法總結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物理的學習方法總結篇一

  1、“五會”

  會表述,熟記並正確地敘述概念、規律內容;會表達,明確概念、規律的表達公式及公式中每個符號的物理意義;會理解,掌握公式的應用範圍和使用條件;會變形,會對公式進行正確變形,理解變形後的含義;會應用,會用概念和公式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和計算。

  2、重視畫圖和識圖

  學習物理離不開圖形,從運用力學知識的機械設計到運用電磁學知識的複雜電路設計,都是主要依靠“圖形語言”來表述的。學會畫圖,就可以把複雜的圖形看簡單,從而使解題思路更清晰。

  3、重視觀察和實驗

  對於初學物理的學生,尤其要重視對現象的仔細觀察。只有這樣,才能所學知識的理解不斷深化。例如,老師講到參照物時,許多同學都會聯想到:坐在火車上的人,會觀察到鐵路兩旁的事物都向車尾飛奔而去。這個生動的例項使我們對運動的相對性有了形象的認識。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重視實驗,把所學的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中的現象結合起來。學習中,要認真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並獨立完成動手操作實驗。此外,還可自己設計實驗。

  4、“兩頭堵”

  物理知識的特點是由簡到難,逐步深入,隨著學習知識的增多,許多同學都感到物理題不好做。這主要是思考方法不對頭的緣故。拿到一道題後,一般有兩條思路:一是從結論入手,看結論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攏;二是要“發展”已知,從已知想到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當兩個思路“接通”時,便得到解題的思路。

  5、適當分類

  當學習過的知識增多時,就很容易記錯、記混。因此,可試著按照課文和某些輔導材料中繪製的框架圖去幫助記憶和理解。適當地對概念進行分類,使所學的內容化繁為簡;可以不斷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統化,不斷地把新概念納入舊概念的系統中,逐步建立一個清晰的概念系統。

  物理的學習方法總結篇二

  1、重視實驗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物理概念、物理規律都是從自然現象的實驗中總結出來的。多做實驗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概念,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物理規律的理解。

  高中物理課標中,有不少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對於高一新生,注重把這兩種實驗做好,對於演示實驗,在老師演示的過程中,學生要根據老師的引導認真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弄清每個實驗的目的、原理,瞭解一些儀器的效能與使用。

  對於學生實驗一定要強調人人動手,不能做“聽眾”;做實驗時,要遵守操作規程,明確實驗步驟,認真做實驗,仔細記錄資料,通過正確的處理和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在課後學生可以根據教材上的小實驗***如“懸掛法”找重心***或“做一做:測定反應時間”主動積極地去動手實驗,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

  2、善於觀察

  物理學得比較好的同學,大多是勤於觀察,善於觀察的。因而,他們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例如,在緒言課中,我們演示了小鐵球的碰撞現象,有的同學不僅單純地觀察到了一個球碰撞另一個球的現象,而且提出如果兩個球碰撞兩個球會出現什麼現象?

  三個球碰撞兩個球又出現什麼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勤於觀察,善於提出問題必將使自己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推動自己去看書,去研究,去探索。這樣才能對物理真正產生興趣。

  當我們學習了摩擦力之後,就應在平時觀察生活中接觸物體接觸面的情況***物質的材料、粗糙程度等***,以及賽車與平常汽車的輪子與地面間的摩擦有什麼不同,使平時生活中的現象與摩擦力的相關知識結合起來。

  學習了慣性後,當看到汽車啟動或剎車時,車上的人向後或向前傾倒,或者汽車轉彎時,車上的人向彎外傾斜,看到這一現象就應當與慣性聯絡起來,這樣觀察具有針對性和目標性,大腦中必然儲存了大量的物理現象以及與之有關的物理知識。

  3、勤于思考

  高中物理具有很強的規律性和邏輯性,聯絡實際多,靈活性強,學好物理單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規律。做物理題目首先要弄清它的物理過程,建立起正確的物理情景,分析它滿足的條件,從而正確地選用物理規律,不能把物理題簡單當作數學題去解。

  在高一剛開始的階段,我們所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較多,每學過一個概念,要弄清楚:這個概念是如何得來的?如何定義的?物理意義是什麼?和其他物理量之間有什麼關係……每學過一個公式,要力圖搞清:這個公式是如何得來的?適用條件和範圍是什麼?

  和其他公式之間有什麼關係……每做一道習題,首先審題要清晰,研究物件是誰?物理情景是什麼?選取哪個物理過程進行研究?該選用哪個公式去解題?將物理規律與數學知識緊密聯絡,勤于思考,善於總結,就一定會不斷提高分析、判斷、推理、歸納和想象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學習物理。

  物理的學習方法總結篇三

  1. 為興趣而讀書,而不是為考試

  現在我們總是喜歡把考試強調的太過重要,學生把前途都寄託在考試中,老師覺得要對學生負責,所以一上課老師不敢多寒暄,往往沒幾句"家常"就直奔主題,接著便是一大串拗口的外國人的名字和寫在黑板上像鐵絲網一樣密密麻麻的方程,讓人頭暈目眩。一節課下來,或許有的同學早已在睡夢中度過了半節課,有的隨著盼望已久的下課鈴聲的響起而應聲睡著了。

  課堂裡到底有多少學生在認真聽課?一個學生一個學期會認真聽幾節課?每節課會認真聽幾分鐘?我們學的物理學到底有什麼用?

  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物理研究的物件也是不斷更新,探索的規律也是越來越複雜,對於基礎較差或是智力不夠發達的同學來說當然是越來越吃不消了,真的是他們的能力不行嗎?

  縱觀歷史上眾多的物理學家,他們哪個不是對自己的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雖然他們的條件都是很艱苦的,但他們都是苦中作樂,始終幹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甚至有些人早年的時候被說成不是學物理的料,如愛因斯坦、德布羅意等等,他們都憑著自己的極大的興趣和毅力最後取得成功的。

  我們不能總把科學想得高深莫測,認為課堂上涵蓋得越多就越好,哪怕自己其實只是在照搬照抄。在美國科學的精神中。有一點就是把一個複雜的問題想得越簡單越好,一來自己要輕鬆得多,大家有問有答,老師也如魚得水,學生妙語連珠,學生老師彼此湯姆、彼德地稱兄道弟,即使是荒誕不經的問題,老師也能借機引伸一番。把簡單的問題引經據點的複雜化、神祕化其實就是影響我們對物

  理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學習的前一次課,如果我們能找一些問題主動去思考,我們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不僅看課本,還必須去圖書館看許多資料,結果會是遇到更多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上課時特別認真仔細地去聽老師講和同學的積極發言,我認為這樣的學習才是最好的!

  2. 多思多問,不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學習物理關鍵在於多思考,搞清楚其中的原理。學習物理不是簡單的套用公式,進行數字推導;物理重要的是要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要對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規律清楚弄清本質,明白相關概念和規律之間的聯絡,明白物理公式定理、定律在什麼條件下應用,而不能簡單地以做習題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學習和理解,如果概念不清做題不僅費時間費精力,而且遇到的矛盾或困惑就越多.做習題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基本知識,從而達到靈活運用。所以上課時是最重要的時間段,也許你上課不過聽了一個小時,也比你可惜啊一個人啃書本強得多!

  3. 預習和複習是學習物理的必經步驟

  與學習任何課程一樣,學習大學物理也要牢牢抓住課前預習、課堂聽講、做好筆記、課後複習***包括完成作業***和考前複習這幾個主要環節。課前預習就是粗略瀏覽將要學習的內容,目的在於明確課堂上必須重點解決的問題;課堂聽講就是要學習老師引出物理概念的目的、建立物理模型的思路、描述物理現象的方式、演繹物理原理的程式、解釋物理定律的思想、分析物理問題的過程、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在課堂上最重要的是學習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同時以提綱的形式記錄老師授課的全過程,重點記錄課本上沒有的內容和自己覺得重要的東西,

  以備查閱。課後複習***包括完成作業***就是所謂的“把書讀厚”,既要全面回顧課堂聽講的過程和所學內容,又要憑藉記憶和查閱課本,把提綱式課堂筆記補充為詳細筆記,並寫下自己的思考體會,還要理清知識重點、難點以及解決某類物理問題的步驟和技巧,更要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解決發現存在的問題。考前複習就是所謂的“把書再讀薄”,此時的重點不在於記憶概念、定律和結論,而在於理清課程體系和知識框架、獨特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模式、常見問題的處理流程和技巧、常用的數學知識,當然還要查漏補缺。

  以上就是本學期來,我學習物理的心得和體會,當然肯定還有什麼不足或者需要補充的地方,而我也會不斷總結,邊學習邊體會,在物理的這片天空下闖出自己的一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