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馬克思主義人學的實踐唯物主義品格

論文關健詞:馬克思主義 人學 實踐唯物主義 感性 現實活動 
  論文摘要:當代馬克思主義人學的研究必須注重它的實踐唯物主義特徵,這主要基於兩個層次的理由:其一,實踐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徵,這是人學研究興起的深層動因;其二,實踐唯物主義與人學的研究領域有著共同的支點,即現實活動中的人:現實活動中的人是人學研究的中心內容,也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的實踐唯物主義品格的主要體現之處。 
  新近召開的世界哲學大會已經把對人進行哲學的研究作為當前一段時期哲學研究的主題,人學研究的興起是世界哲學的主潮、雖然它在中國的起步較晚,但起點較高,甫一興起,就已受到國內哲學界的廣泛關注,已成蓬勃之勢,學者們採用全新的眼光去重新審視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於馬克思主義的人學仍處於建設中,任何一種理論的建立都需要很多人很長時間的努力探索才能完成;理論又是開放性的,它需要汲取各學科的優秀成果完善自身,但理論又是獨立的。馬克思主義人學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它就有理由成為相關領域的典型代表而起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藝是時代精神的結晶,是先進思想的代表。因此,在人文學科領域內它將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如何建設當代的馬克思主義人學仍然是一個必項受重視的前提性的間題,也是一個基礎性的問題。我認為,馬克思主義人學的建設必須注重它的實踐唯物主義品格,以實踐唯物主義的科學態度和方法作為人學建設的指導, 


    一、實踐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徵 
    實踐概念在馬克思1$45年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1846年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曾有過重要的論述,馬克思是以實踐為基礎去批判舊唯物主義,建立新唯物主義的***新唯物主義又被稱為實踐唯物主義,是相對舊唯物主義而言的,這新就新在它是實踐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以往舊哲學的本質區別〕。整個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都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 
    提綱,開頭就批評了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舊唯物主義的直觀性,指出它們的主要缺點是不把事實、現實、感性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在人對自然界的關係的問題上,舊唯物主義哲學僅靠感性的直觀不可能瞭解人對自然界的能動關係,達到人和自然界的真正統一。真正實現這種統一的是人的感性的客觀活動,即物質生產勞動***這是人類實踐活動的首要的內容***。因此,作為哲學範疇的馬克思的實踐概念首要的和基本的內容,便是表現人對自然界的能動關係的物質生產活動。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實踐概念的提出才使馬克思決定性地超出了費爾巴哈、他不僅拋棄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而且根據唯物主義的原則改造了他的辯證法,從而積極地揚棄和克服了黑格爾哲學:討於馬克思來說,實踐概念決不是從“人的本質”或“人的特性”中引仲出來的人本主義概念,而是從人的現實存在即他們的現實生活關係中概括出來的歷史觀概念。實踐所表明的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是一種既受自然制約也受社會制約的主體的能動性。因此,馬克思的實踐範疇是指在一定社會關係形式下實現的人和物、主體和客體相統一的能動的生活過程。 

    實踐內在地包含著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以及人與意識的關係。這些關係的總和又構成了現存世界中的基本關係,實踐是人在現存世界的生活過程中最基本的生存狀態,人是在實踐過程中的人:可以說,實踐以縮影的形式映視著現存世界,它蘊含著現存世界的全部祕密,是人類所面臨的一切現實矛盾的總根源。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去反觀、透視和理解現存世界,把“物件、現實、感性”“當作實踐去理解”,而從實踐出發去理解現存世界的根本點在於.從物質實踐出發去把握現存世界,把物質生產活動所引起的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作為現存世界的基礎,由此看來,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規定為“實踐的唯物主義”,這是一個全域性性、根本性的定義,它所表明的不是一種要把理論付諸行動的哲學態度,而是指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和基本的觀點,“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建構原則。實踐的唯物主義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徵。
    二、馬克思主義人學研究的中心內容與實踐唯物主義的共同點—現實活動中的人 
    對於馬克思主義人學研究的物件和中.C"內容,國內學術界分歧較大二黃楠森等主編的老人學詞典》認為:人學是“關於作為整體的人及其本質的科學。它不同於人的科學***Enc. of man***,也不同於人類學*** anthropology ***,也不同於人的哲學。人學是一門基礎科學。韓慶祥認為:“人學研究的物件,是完整的個人及其本質、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孫鼎國、李中華主編的《人學大辭典》認為、本辭典所使用的人學實際是指“卜哲學人學”。季羨林在該辭典的《序》中亦說得明白:“人學”必須解決三個間題:人本身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間題,人與大白然之間的間題。這三個間題的中心環節是“卜人”。這些觀點從不同角度規定了人學研究的範圍。而我們認為,人學研究的第一要點應是現實的人及人的實踐活動”。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這種觀察方法並不是沒有前提的:它從現實的前提出發,而且一刻也離不開這種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自某種幻想的與世隔絕、離群索居狀態的人,而是處在於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人***這個“一定條件”既包括自然條件也包括社會條件,這些構成當時的現實條件。這種“人”也是“現實中的個人,也就是說,這些個人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質的,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活動著的。這些話雖然是針對當時德國黑格爾派的思辨唯心主義和費爾巴哈的直觀唯心主義而說的,實際上卻表達了一種關於人的實踐唯物主義的觀點。處於現實活動中的個人無疑是人學存在的前提,人性、人的本質、能力、個性、需要、權利、自由、解放、價值、全面發展,個人與群體、社會等研究範圍必須以此作為基礎。而且這個問題的研究也恰恰最精當地體現出了時代的要求,世界是不斷髮展變化的.時代是不斷髮展變化的,推動者又是受動者.處於歷史洪流中的個人永遠是個變數。而通過這種種變數所折射的,就是五彩斑斕的現實的生活世界。

 人學研究的中心內容無疑就是人的本質:人作為人而存在,有著他自己的本質規定,這是一種內在的規定,但正如、對事物、現實、感性的本質不能從它自身的直觀中獲得一樣,對人的本質也不是一經獲得便凝固不變的,而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在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歷史觀的視野裡,人不是自然界進化的直接產物,物件性的人,現實的因而是真正的人”是人白己勞動的結果,無論是人之為人本質規定的獲得,還是人的本質的歷史發展,都是以人的勞動或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是人的實踐及其歷史發展的結果。勞動、實踐,既是人的生命活動方式,也是人的本質生成與展開的方式。人以何種方式展開自己的活動,人也就以何種方式展現自己塑造自己與表現自己。因此,研究人及其發展唯一的途徑是研究人的實踐行動的發展以及在人的歷史實踐活動基礎上所生成的社會關係的總和,研究人的實踐活動所創造的一曠亭現實、感性”。 
  實踐活動中包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及人與其自身意識的關係,人是實踐活動的主體,如前所述,處於實踐活動中的人不是個抽象物,而是具體的人、現實的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具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認的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由此產生的個人對其他自然的關係。首先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人才能開始其實踐活動,實踐活動中人面對世界首先展開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因此,人對自然的物質生產活動即勞動是人的實踐活動的第一要素,“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人自身作為一種自然力與自然物質相對立。因此,對於馬克思主義來說,實踐決不是從“人的本質”或“人的特性”中引伸出來的人本主義的概念,而是從人的現實存在即他們的現實生活關係中概括出來的概念二它內在包含著人對自然界以及人對社會的雙向互動關係,實踐活動首先是人的感性的物質活動,偏離了這一點,就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也不是實踐唯物主義的歷史要求。 
    所以,按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觀點(即實踐的唯物主義觀點***,我們必須把人理解為從事實際活動、進行物質生產活動的、實踐的人。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從人的活動特別是從人的感性活動、實踐出發,才能理解人的現實的存在和人的現實的特性和本質。由於人的各種形式的活動都是人在歷史中的行動,它們是歷史性的,又是歷史地變化的發展的,因而人的存在‘人的特性和本質,都不是固定不變、始終如一的,而是隨著人的歷史性的活動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的。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學研究與實踐的唯物主義有著共同的支點—現實的人的活動,正是這種活動聯結了人學與實踐唯物主義的視域,使得人學以實踐唯物主義的視界去研究人,研究人的現實生產生活活動,研究人的本質及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等等關於人的學問。在二者的關係上,實踐的唯物主義的要求更具基礎性、優先性,這需要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馬克思主義人學關係的分析人手。 
    人學與哲學的關係的看法在學術界也有分歧:黃楠森認為:“哲學可以包括人學,但決不可等同於人學。”因為“人學研究人,而不是人的世界。高清海持相反看法:人是宇宙精華的結晶,人創造了自己的第二生命,屬於類的存在,運用種的認識方法難以把握人的本性,只有具備有關世界各種學科的知識基礎,才有可能徹底認識人。“這樣理解的人學,從根本上說來必然同時也就是世界觀理論,即哲學。”韓慶祥認為:“哲學既不是人學,人學也不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哲學的當代形態主要是人學。這三種觀點是爭論中富有代表性的觀點,對於我們關於人學與哲學的關係的認識有著啟示性的作用,完全絕對地說哲學是人學或把哲學與人的關係完全割裂開來都是有失中肯的。我們認為,無論是從全部哲學發展史上看,還是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本身看,人學都屬於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人學可以說是哲學自身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個問題城,它是哲學的自我意識覺悟、對哲學進行自我反思的學問,它更能促進哲學對人的自我理解與自我評價,馬克思主義人學的產生也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大推進。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包容著馬克思主義人學。從馬克思主義實踐唯物主義哲學的邏輯體系看,無論如何,人作為它考察的客體,人是全部“事物、現實、感性”訴諸人的感性實踐活動的把握和對理解的總體性思維方式的根本變革。而馬克思主義的人學針對的是對人本身訴諸人的感性實踐活動的把握與理解的根本革命。人學研究的中心內容是哲學的,人學的研究方法需要哲學對於思維方式的確立。因此人學是哲學,哲學離不開人學這個有機組成部分。 
    因此,實踐唯物主義同樣應該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研究的基礎,這不僅僅是一個本體論式的設定,更多的意義上是對人學的研究方法的重新確立。從這個意義上講,當前中國人學的前提,只能從這個時代的個人的現實生活過程和活動的研究中產生。實踐唯物主義的品格對於馬克思主義人學的確立具有基礎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