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馬克思實踐唯物主義的邏輯路徑
作為個性化理論的馬克思哲學就是實踐唯物主義,馬克思明確地把自己的哲學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以區別於舊唯物主義。馬克思實踐唯物主義的創立是哲學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它克服了以往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不足,對人類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馬克思是在繼承和發展前人理論成果的基礎上不斷超越自我。最終建立起完整的實踐唯物主義體系的。我們認為。馬克思實踐唯物主義的邏輯路徑包括萌芽、確立、構建核心內容三個重要的階段。
一、萌芽:《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勞動”理論
實踐唯物主義的創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馬克思實踐唯物主義的發端,最早可以追溯到馬克思著名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手稿》中的“勞動”理論的提出,可謂是馬克思實踐唯物主義的萌芽。
在《手稿》中,馬克思還沒有完全擺脫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影響,在馬克思看來,人是類存在物,人的本質是勞動,而勞動是自由自覺的活動,這種自由自覺的活動構成了人類活動最基本的內容。在《手稿》中,馬克思把人類的勞動分為兩類:一類是作為人的“類生活”的物件化勞動,另一類是私有制下的異化勞動。物件化勞動是指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對自然界的佔有和改造,它是人類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人的本質的集中體現。正如馬克思所說:“勞動這種生命活動、這種生產活動本身對人來說不過是滿足一種需要即維持肉體生存的需要的一種手段。而生產活動就是類生活。”“動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動是直接同一的。動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動區別開來。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動。人則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識的物件。他具有有意識的生命活動。這不是人與之直接融為一體的那種規定性。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正是由於這一點,人才是類存在物。”這樣就明確地把人的生命活動與動物的生命活動、人的勞動與動物的本能活動區別開來了。人在類本質的支配下,通過勞動創造物件世界,在創造世界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完善自我。正如馬克思所說:“正是在改造物件世界中,人才真正證明自己是類存在物。這種生產是人的能動的類生活。通過這種生產,自然界才表現為他的作品和他的現實。因此,勞動的物件是人的類生活的物件化:人不僅像在意識中那樣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動地、現實地使自己二重化,從而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人是類存在物,物件化勞動是人所特有的,是人區別於動物的重要標誌。在物件化的勞動中,人的物件化勞動的終點,不是創造外部世界而是創造自己。但在改造物件世界的同時,人也將自己的本質凝結到勞動產品中,因此,人們可以在勞動中確證自己的本質,證明自己是類存在物。
勞動理論的提出在馬克思實踐唯物主義的創立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成為馬克思實踐唯物主義的理論萌芽。馬克思把人的本質歸結為勞動,即自由自覺的活動。在馬克思看來,人類社會是在人的勞動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人類社會的歷史,也就是人改造自然的歷史。馬克思在這裡看到了勞動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為馬克思提出科學的實踐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確立:《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實踐”理論
馬克思在深入分析國民經濟學之後,得出了勞動是人的本質的結論。勞動是聯結人與自然的紐帶,人通過勞動與自然發生關係。馬克思的新哲學是以改造世界為目的的。改造世界不能憑空想象,必須以勞動為基礎付諸實際行動。後來,馬克思進一步意識到改造世界的活動不只是作為人類早期活動形式——勞動。因此,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提綱》***中,馬克思就順理成章地提出了實踐的概念,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實踐的基本觀點,標誌著實踐唯物主義的真正確立。
《提綱》的第一條馬克思就重點闡述了實踐的觀點。“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物件、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做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馬克思在這裡批評舊唯物主義只是把客觀事物作為自在存在之物,是與人的實踐沒有任何聯絡的、孤立的直觀物件:沒有從人的實踐方面去理解客觀世界以及人與外部世界的關係;沒有看到人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動性。人的能動性被舊唯物主義忽略了,但卻被唯心主義大肆發揮。“和唯物主義相反,能動的方面卻被唯心主義抽象地發展了,當然,唯心主義是不知道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人的能動性被唯心主義抽象的發展和片面的誇大,人成為無所不能的人。在馬克思實踐唯物主義誕生之前,所有哲學的共同缺點是沒有真正理解實踐。針對舊唯物主義,其學說具有直觀陛的缺點,馬克思明確指出實踐具有能動性;針對唯心主義不理解“真正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其學說具有抽象性的缺點,馬克思明確指出實踐具有客觀性。在馬克思看來,實踐就是主體的“能動的”“現實活動”、“感性活動”、“客觀活動”。
理論來源於實踐,但實踐又需要理論的指導。人們從事實踐活動時,總是以一定的思維活動為前提,而思維活動又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區分正確與錯誤的標準是什麼?在馬克思看來只有實踐,也只能是實踐。“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於思維——離開實踐的思維——的現實性或非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祕主義的神祕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與舊唯物主義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實踐性,“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造世界”。馬克思強調哲學家不能僅僅滿足於解釋世界,更重要的是改變世界。從《提綱》來看,馬克思在哲學上所實現的變革是對傳統哲學的總體性變革,用實踐把主體與客體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克服唯心主義只從主觀方面去理解和舊唯物主義只從客觀方面去理解的不足。實踐從此成為馬克思唯物主義的首要觀點和理論基礎,同時也標誌實踐唯物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形成。
三、構建核心內容:《德意志意識形態》的“物質生產”理論
實踐是人們能動地改造物件世界的雙向物件化活動,物質生產是人們為了能繼續存在和發展而進行的改造物質世界的實踐活動。實踐是人們改造物件世界活動的總稱,而物質生產只是人類實踐活動最重要的一種形式,是實踐的具體化。馬克思在批判費爾巴哈的直觀唯物主義時就明確指出:“他沒有看到,他周圍的感性世界絕不是某種開天闢地以來就直接存在的、始終如一的東西,而是工業和社會狀況的產物,是歷史的產物,是世世代代活動的結果。”“這種活動、這種連續不斷的感性勞動和創造、這種生產,正是整個現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礎。”馬克思實踐唯物主義基本形成後,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以下簡稱《形態》***中對實踐的最基本形式——物質生產作了系統的闡述,建構了實踐唯物主義的核心內容——物質生產理論。這既是實踐唯物主義理論的完善,也是馬克思創立實踐唯物主義的真正目的、理論旨趣和關鍵所在。
現實的人的存在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條件,離開人來談人類社會是毫無意義的。在馬克思看來。“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認的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由此產生的個人對其他自然的關係”。對現實生活中的人來說,面臨的第一問題就是生存問題,也就是解決基本的生活需要。如果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障,就很難想像人們會有心情去做別的事情,就談不上創造歷史,更談不上追求自由,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明確告訴我們,“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顯然在這裡,馬克思關於人類歷史的發展基本條件的思想,已經超越了自己先前提出的作為人的自由自覺活動的“類”,而是現實生活中有生命的個體的存在以及他們的實際生活需要和日常生活。
人類存在和發展的首要條件是有生命的個體的存在。人要想存活下去。就要有保障基本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因此,馬克思認識到生活資料的生產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人類“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而且這是這樣的歷史活動,一切歷史的一種基本條件,人們單是為了能夠生活就必須每日每時去完成它,現在和幾千年前都是這樣”。這就是說,人類為了生存首先必須進行生活資料的生產,生活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社會是不斷向前進步的,同樣人的需要也是不斷向前發展的。人們不會僅僅滿足於基本生活需要,“已經得到滿足的第一個需要本身、滿足需要的活動和已經獲得的為滿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這種新的需要的產生是第一個歷史活動”。這就是說人類的第一個需要得到滿足後又會引起新的需要,人類的第二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用以滿足相關生產需要的生產資料的活動,也就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物質資料的生產與再生產是歷史運動的動力和基礎。在馬克思看來,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歷史活動中最基本的活動,而這種物質生產活動不再被認為是費爾巴哈眼中的卑汙的“猶太人的表現形式”的活動,而是人類改造現存世界、推動歷史前進的歷史活動。
現實生活中的人並不是直觀的、孤立存在著的個人,他總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一方面,人的社會關係是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建立的,人的社會本質由物質生產實踐所決定。另一方面,物質生產活動也不可能以單個人的活動形式而存在,它必然要受社會分工的制約,以不同個人的共同社會活動的形式而存在,總是與不同的社會群體相聯絡。“生產本身又是以個人彼此之間的交往為前提的。這種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產決定的。”總之,物質資料的生產實踐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決定著人類社會的性質和發展方向。
縱觀馬克思實踐唯物主義的創立過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是以勞動理論為出發點,在勞動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的實踐觀,在科學實踐觀的指導下最終找到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物質資料生產實踐。實踐唯物主義是馬克思在揚棄前人已有的理論成果的基礎上,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不斷地超越自我而完成的。實踐唯物主義的創立是人類哲學史上的一個偉大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