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冊語文期末考知識點總結

  不知不覺一學期就這樣過去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將初三這學期所學過的知識點進行總結為即將到來的期末考準備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三下冊語文期末考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初三下冊語文期末考知識點***一***

  1.《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文體是新聞,也叫訊息。它是由標題、導語和主體三部分組成的。從表達方式看,因為新聞主要是用事實說話,所以一般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有時也可以插入簡要的 議論。

  2.《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文體與上文不同,其體裁是通訊,作者是魏巍,我們還學過他的《我的老師》。 《誰是最可愛的人》中讚揚志願軍戰士崇高思想境界的排比句是: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3.《荔枝蜜》一文中引用了蘇軾的《惠州一絕》詩中“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句,讚美了荔枝的鮮美。 《阿長與〈山海經〉》選自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我們以前還學過他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 《山海經》共計18卷, 戰國至西漢初年的作品。內容主要是我國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還儲存了不少上古時代流傳下的神話故事。 魯迅稱之為“古之巫書”。 4.“驛路梨花處處開”引自宋代詩人陸游的《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 5.《我是一條小河》的作者是馮至被魯迅稱為“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

  6.請寫出《三峽》中從視覺角度描寫兩岸連山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 《三峽》中描寫夏季三峽景色的句子: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三峽》中描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三峽》中描寫秋季三峽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7.蘇軾《記承天寺夜遊》中描寫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直接抒發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8.《周處》中清河的一句話曾經深深地觸動過我們的心靈,給我們以深深的教益。這句話是: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

  9.《五柳先生傳》中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環睹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好讀書,性嗜酒,著文章。 引用前人之言,讚揚五柳先生的高潔人格並且與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的句子: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10.《小石潭記》: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亻叔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1. 王維的《使至塞上》:詩中寫塞外奇特美麗風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寫出《紅樓夢》中香菱所評論的《使至塞上》的兩句描寫塞上風光的是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12. 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本詩中,正面寫詩人的愁緒,表達對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詩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

  13.杜甫的《春望》:言明春望所見的詩句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運用對比的手法,表達詩人憂國思家的詩句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本詩的前四句寫景,所寫內容均統在一個\" 恨 \"字中; 後四句抒懷,一個\" 搔 \"的動作***細節***將一位白髮稀疏、孤立於長安城頭的老詩人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14. 王安石的《登飛來峰》:寫出登飛來峰中與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曾樓”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兩句詩: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登飛來峰》一詩中,蘊含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的詩句是: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15. 清朝趙翼的《論詩》:常用來讚美人才的人才輩出,也用來表示一代新人過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現,長江後浪推前浪的詩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這首詩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李白和杜甫,\"風騷\"原來指《詩經》裡的“國風“和屈原的《離騷》。

  16.李白的《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7.劉禹錫的《秋詞》:讚美秋景勝春光的詩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18.杜牧的《赤壁》:詩中蘊含機遇造人的哲理的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9.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概括寫出詩人被捕前的全部經歷的詩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寫出國家和個人的境遇的詩句是: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概括寫出兩次抗元,遭受失敗後的心情的詩句是: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表現詩人誓死報國,表現詩人崇高的愛國情懷與堅貞的民族氣節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蘇軾的《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其中抒發感慨,表現作者雖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初三下冊語文期末考知識點***二***

  1. 簡介《墨子》、《戰國策》、《史記》。

  ⑪《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記敘墨子言行的輯錄。墨子是墨家的創始人。

  ⑫《戰國策》西漢末劉向根據戰國時事的記錄編輯整理的。共33篇。

  ⑬《史記》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作者司馬遷是我國漢代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 《核舟記》中描寫佛印神情的句子是:袒胸露乳,矯首昂視。 核舟右刻“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表現王叔遠精湛技藝的語句是: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介紹蘇黃二人友好關係和相切磋、談論的神情的句子是: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3. 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中,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導火線***: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起義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文中陳勝、吳廣起義的策略是:今誠以吾觽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為什麼用這樣的策略?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陳勝為起義做了哪些輿論準備***宣傳工作***? 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取得了什麼效果?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陳勝在分析當時的形勢和起義的前途時得出“宜多應者”的結論,他的根據主要有兩條,具體是***1***天下苦秦久矣 ***2***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用文中的詞語組成兩個4字短語,概括陳勝、吳廣利用鬼神來威眾的兩件事:***1***魚腹罾書 ***2***篝火狐鳴 文中寫陳涉發動起義\"召令徒屬\"時,直接向封建統治者挑戰,以激勵眾人的一句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袖,在他身上具有超出當時一般農民的進步思想,請把文中表達這一思想的原句寫出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也是展現千古壯士之胸襟的語句 。 《陳涉世家》中,陳勝對秦朝統治者對農民的壓迫認識得非常深刻,在文段中他是這樣談這個問題的?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最能表現陳勝、吳廣決心造反***起義***這一行為的句子是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吳廣起義隊伍迅速壯大,起義隊伍發展的情況如何?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 陳勝、吳廣起義在全國的影響如何?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陳涉世家》中陳勝在動員起義時,最具有鼓舞性,氣魄雄偉、扣人心絃,能表現他的卓越的宣傳能力的一句話是: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李白曾豪邁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與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這句表現了陳涉青年時代的遠大抱負。 4. 《馬說》中寫伯樂對千里馬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描寫千里馬終身遭遇的句子是 祗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千里馬的才能被埋沒的原因: ①伯樂不常有。②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食馬者淺薄愚妄表現在: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盡其材。③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根本原因是:伯樂不常有。 在文中第三段作者認為對“千里馬”的摧殘、埋沒體現在三個方面: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盡其材。③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策馬者是怎樣的不認識千里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對食馬者進行強烈諷刺的一句: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馬說》中提出人才培養需要外在條件的句子是: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描寫千里馬終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說》的主旨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懷才不遇的人常慨嘆的兩句話是:千里馬常用,而伯樂不常有。 這篇文章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 伯樂比喻善於識別人才的統治者;千里馬比喻有才之士;食馬者比喻不識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淺薄愚妄的統治者。

  5. 《 送董邵南遊河北序》:今之燕趙與古之燕趙有什麼區別?今之燕趙:燕趙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古之燕趙: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作者寫此序的意圖是什麼?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作者寫序所送的董生是怎樣的一個人?董生自舉進士,屢不得志於有司,懷抱利器,鬱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

  6.《西湖一 》中寫西湖全景的句子 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

  《西湖一》中寫作者遊西湖的心境的句子 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 《西湖二》中寫西湖月景的句子是: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7.《與朱元思書》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陽至桐廬沿途所見,歷歷如畫,令人有同行親見之感。同時,也表現出他沉湎於山水的生活情趣。第一段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路上的奇山異水: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第二段 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描寫了富春江的異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異”的特點: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第三段描寫了 富春江夾岸的奇山,並抒發了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8.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兩句詩,寫出了禪院幽靜的環境,以及這幽景給人生的啟示。

  9.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本詩中表明韓愈被貶的態度和主張的詩句是: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初三下冊語文期末考知識點***三***

  成語

  不動聲色:內心活動不從語氣和神態上表現出來,形容態度鎮靜。

  一瀉千里:指江河水勢奔流直下,比喻文筆奔放暢達

  勃然大怒:勃然:突然。突然變臉大發脾氣。

  呱呱墜地:形容嬰兒出生

  左右為難: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無論怎樣做都有難處。

  提心吊膽: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腰纏萬貫:形容人極富有。

  不恥下問: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識比自己少的人請教為可恥。

  咬文嚼字:過分地斟酌字句***多用來指死摳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實質***

  崇山峻嶺:高而險峻的山嶺。

  斷壁殘垣:殘缺不全的牆壁。形容房屋遭受破壞後的淒涼景象。

  如坐鍼氈:形容心神不寧

  天倫之樂:指父子、兄弟等關係融洽。

  妙手回春:稱讚醫生醫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芒刺在背: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紮在背上一樣。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一氣呵成:比喻文章的氣勢首尾貫通。也可比喻完成整個工作的過程中不間斷,不鬆懈。

  無精打采:沒精打采。

  異想天開:形容想法離奇,不切實際。

  束手無策:比喻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海市蜃樓:比喻虛幻的事物。

  漠不關心:形容對人或事物冷淡,一點也不關心。

  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錯

  肅然起敬:十分恭敬的樣子。

  萬籟俱寂:形容四周非常寂靜,沒有一點聲音。

  裝模作樣:故意做作,裝出某種樣子給人看。

  輕而易舉: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恰如其分:辦事或說話正合分寸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傾家蕩產:把全部家產喪失淨盡。

  中流砥柱:比喻堅強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

  雞犬不寧:形容攪擾得很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

  萬惡不赦:極端惡毒,罪惡多端

  手舞足蹈:雙手舞動,兩隻腳也跳起來,形容高興到極點。

  躡手躡腳:形容走路時腳步放得很輕。

  猝不及防:事情突然發生,來不及防備。

  恍然大悟:忽然醒悟。

  無可奈何:沒有辦法可想。

  垂頭喪氣:形容情緒低落,失望懊喪的神情。

  鱗次櫛比:象魚鱗和梳子的齒一樣,一個挨一個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等密集。

  流連忘返:留戀不止,捨不得離去。

  通宵達旦:從天黑到天亮。

  頂禮膜拜:比喻對人特別崇敬,今多用於貶義。

  不動聲色:內心活動不從語氣和神態上表現出來,形容態度鎮靜。

  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輕視意***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小心翼翼:原形容嚴肅虔敬的樣子,現用來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出人頭地: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籌。

  葉落歸根:比喻事物總有一定的歸宿,多指客居他鄉的人終究要回到故鄉。

  賞心悅目:指因欣賞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暢。

  樂此不疲:因喜歡做某事而不知道疲倦。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越俎代庖:越權辦事或者包辦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