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高考文言文實詞推斷方法
文言文試題是高考語文試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其展開研究不僅對於師生更好掌握這一部分、提高學生成績有直接作用,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大家參考!
摘抄
1、字形分析法
比如“統過幹”中“過”字,可以根據其部首 “辶”推斷其與行走、行動有關,再根據語境可解釋為“拜訪”,上文中“盈其箱笥,沒於塵坌”的“笥”“坌”,“敢請外廄之下駟”的“駟”都可以根據其部首作出解釋。
方法闡釋:漢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聲字,由形旁和聲旁組成,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們可以通過這個表意的形旁來推測這個詞的意思。
比如:“貝”與錢財有關;“田”與田地或耕作有關; “石”與石頭或堅硬有關;“忄”與內心活動有關;“糹”與絲織品有關;“飠”與食物或吃有關;“辶”與行走、行動有關;“刂”與刀或使用刀有關;
2、結構分析法
比如“有學士才,非宰臣器”中“器”在這樣一個對稱的結構中,很有可能和“才”的意義是一致的,所以,可以判定其為“才能”之意。
方法闡釋: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等並列結構較多,在對稱的句式結構中,處於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詞性相同,意義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對,利用這一點可以求得詞語正確的解釋。
推薦
1、語境分析法
根據上下文語境,比如上文練習中的“既啟之而復卷之”,前文說到要看白居易的文章,開箱取文,後面又說將文章“卷”起來,可以判定此處“啟”為“開啟”之意。
方法闡釋:“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要把握一個實詞的含義,絕不能離開它生存的語境,有時上下文之間存在著照應、解釋或暗示關係,這恰恰是我們要尋找的鑰匙。語境包括內部語境和外部語境。內部語境: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外部語境:上下文的語言環境。
2、鄰詞推斷法
就是根據旁邊的詞來推斷這個詞的含義。比如“盈其箱笥,沒於塵坌”,可以根據“箱”和“塵”來解釋“笥”和“坌”,又如“幹善待遇”中,可以根據“待”字推斷“遇”的含義。
方法闡釋:古漢語中雖然單音節詞居多,但是任然存在部分合成詞,這些合成詞往往是同義複詞或是偏義複詞,表達的意義往往是相同或是相對的,如果知道其中一個詞的意義,那麼就可以推斷出另一個詞的意義。
3、成語詞語印證法
比如“曹沫投其匕首”中“投”字,可以***平常瞭解的典故“投筆從戎”判定為“丟下”意。與此類似的還有“披”可以聯絡“披覽、披閱”,“器”可以聯絡“大器晚成”,“的”可以聯絡“有的放矢、一語破的”,這些都可以根據我們已有的知識儲備遷移,解答出來。
方法闡釋: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闢的定型片語或短語。成語以及一些常見的詞語的含義未因時間的流逝而改變,為我們推斷實詞詞義提供了方便。
精選
1、聯想遷移法
根據課內已學知識,比如可以根據《六國論》中“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判定“劫”為“脅迫”意,可以根據《陳情表》中“本圖宦達,不矜名節”判定“矜”為“注重”意,《張衡傳》中“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判定“就”為“赴任就職”意。
方法闡釋:高考所考查的實詞,一般秉承“課外材料課內考”的原則,也就是說給我們的文段是課外的,但是考察的知識點卻是課內的,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因此,我們要善於根據已有知識舉一反三,來確定試題中的實詞詞義。
2、語法分析法
比如“銜策在汝手”中“銜策”在句中充當了主語,應該是個名詞,再根據語境可以推斷為“馬嚼和馬鞭”之意。再如“觴”“卒”“和”都可以如此解釋。
方法闡釋:根據漢語語法知識,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根據詞在句中的語法地位以及詞語的搭配,可推斷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詞義。
3、通假代入法
比如“桓公怒,欲倍其約”中,“倍”可以聯絡其通假字“背”,作“背叛”解,很合乎語境;又如“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這裡的“支”很明顯應通“肢體”的“肢”字。
方法闡釋:文言文中有許多通假字,有時通假字與本字的讀音是相同或是相近的,有時通假字與本字的字形存在相似處,當根據本字的義項無法講通時,我們可以結合語境運用聲旁或字形找到通假關係,去推斷詞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