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

  在八年級初二的語文知識學習中,有一些必考的知識點你都知道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

  短文兩篇 巴金

  一、字音

  暘谷***yáng*** 一撮灰***cuō*** 皓月***hào ***

  二、詞義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臺:晒臺。 暘谷:古書上指日出的地方。暘,日出。

  三、課文解析

  主題:

  表達了作者對光和熱的追求和嚮往,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遠離黑暗、寒冷、死亡,要使民族得到解放

  巴金,現、當著名文學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

  巴金作品:長篇《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霧》《雨》《電》***愛情三部曲*** 中短篇《將軍》《神·鬼·人》《復仇》散文《龍·虎·狗》《還魂草》

  註釋:1選自《巴金選集》,原載散文隨筆集《龍·虎·狗》中,寫於1940年至1941年。

  日

  燈火和太陽都能發光,都能發熱

  本文敘述了飛蛾撲火、夸父逐日

  表達了對光明的熱烈追求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表達了作者不願苟且偷生,而要為了民族的解放而奉獻一切的人生追求

  月

  月光冰冷,是死了的光

  本文寫了嫦娥奔月,她獲得了寒冷寂寞的生

  難道那個服了不死之藥的美女便可以使這已死的星球再生嗎?:表達了對生者的期盼,希望他們擔負起拯救民族的重任

  ***二***

  雪

  一、字詞

  磬口***qìng*** 脂粉奩***lián***目光灼灼***zhuózhuó***

  褪盡***tuì*** 朔方***shuò*** 凜冽***lǐn******liè***

  二、課文中心

  《雪》選自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對北方的雪的讚頌表現出來的。像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能讓人喜歡,但更崇高的美應該像北方的雪那樣,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鬥中得到昇華。

  江南的雪:一方面作者惋惜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另一方面暗示如江南的雪的美好事物經不起環境外了的打擊,不能過於眷戀。

  北國的雪:用了一連串動詞,展現出北國的雪的奮鬥和向上,決不妥協的個性,以及鋪天蓋地、橫掃千軍的氣勢。

  北國的雪的環境:“無邊的曠野,凜冽的天宇”象徵了當時極度黑暗和嚴酷的社會現實。

  ***三***

  海燕 高爾基 前蘇聯

  一、字音

  高傲***ào*** 呻吟***yín*** 翡翠***fěi*** 掠起***lüè*** 睏乏***fá*** 蜿蜒***wān yán***

  二、詞義

  高傲:原指極為驕傲,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人。貶義詞,課文中貶詞褒用,指清高、自負、不卑躬屈膝。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發出聲音。

  翡翠:一種名貴的半透明的翠綠色的硬玉。課文比喻海浪。

  掠起:輕輕擦過或拂起。 睏乏:疲乏。

  震怒:異常憤怒,大怒。震,情緒過分激動。

  蜿蜒:蛇類爬行的樣子,彎彎曲曲地。

  三、課文解析

  高爾基作品:《母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自傳三部曲***

  本文線索:暴風雨的逼近

  本文修辭:比喻,擬人,誇張,反覆

  “暴風雨將要到來”,海燕高傲的飛翔,渴望暴風雨的來臨

  “暴風雨逼近”,海燕搏擊風浪,迎接暴風雨

  “暴風雨即臨”勇敢的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熱情的呼喚暴風雨

  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飛翔:寫出了海燕矯健的姿態

  烏雲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直壓下來,而波浪一邊歌唱,一邊衝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寫出大海強大的力量,浩大的聲勢

  它在大笑,他又在號叫……:表現海燕的樂觀自信、堅強勇敢、慷慨豪邁

  他從雷聲的震怒裡,早就聽出了睏乏,他深信,烏雲是遮不住太陽的——是的,遮不住的:反動派是紙老虎,表達了一種必勝的信念

  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強化海燕興奮喜悅的心情,預示著革命的到來。

  海燕是: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的藝術形象,象徵著英勇善戰的無產階級的革命先驅

  海鷗:呻吟、飛竄、恐懼、掩藏

  海鴨:呻吟,嚇壞了

  企鵝:蠢笨,膽怯

  以上三者象徵害怕革命破壞他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不革命假革命者。

  海燕與以上三者對比,突出了海燕的形象。

  大海:象徵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

  烏雲、狂風、雷聲、閃電:象徵反革命的黑暗勢力

  環境描寫***渲染烘托***

  暴風雨象徵一場醞釀中的推翻沙皇獨裁統治的無產階級革命

  本文藝術特色:

  1.象徵手法 2.豐富多彩的修辭 3.圓熟精湛的技巧:對比,烘托

  4.句式靈活多變 5.用詞準確生動

  作者:抑惡揚善,愛憎分明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祈使句,表達了作者期盼經受革命風暴的洗禮,及召喚革命者奮起反抗,贏得解放的豪情,同時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註釋:1《海燕》是高爾基在1901年三月寫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結尾部分,原題為“海燕之歌”。 俄國大革命爆發於1905年

1.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普及卷

2.八年級語文書每課知識點

3.張衡傳知識點練習 張衡傳知識點梳理

4.初二語文手抄報內容

5.初二下冊語文第二單元檢測試題及答案

6.人教版初二下冊語文第二單元測試試題及答案

7.語文版初二下冊語文第二單元測試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