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課外文言文複習題

  期末即將到來了,同學們要如何複習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1、呂蒙正不記人過

  呂蒙正不喜記人過。初任參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於簾內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耶?”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之,令詰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平,悔不窮回。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忘,故不如無知也。不問之,何損?”時人服其量。

  1、解釋:①過 ②是 ③佯 ④遽 ⑤猶 ⑥復

  2、翻譯:悔不窮問

  3、上文有五個“之”,依次說明它們指代的內容: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梁鴻尚節

  梁鴻家貧而尚節,博覽無不通。畢,乃牧豕上林苑中,曾誤遺火,延及他舍。乃尋訪燒者,問所失財物,悉推豕償之。其主猶以為少。鴻曰:“無他財,願以身居作。”主人許。因為執勤不解。耆老見鴻非恆人,乃共責讓主人,而稱鴻長者。於是,始敬鴻,還其豕,鴻不受。

  1、解釋:①豕 ②他 ③恆 ④讓

  2、翻譯:①曾誤遺火 ②悉推豕償之 ③願以身居作

  ;④稱鴻長者

  3、蹇材望偽態

  蹇材望,蜀人,為湖州倅。北兵之將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錫牌,鐫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銀二笏鑿竅,並書其上曰:“有人獲吾屍者,望為埋葬,仍見祀,題雲'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銀所以為埋瘞之費也。’”日系牌與銀腰間,只伺北軍臨城,則自投水中,且啟遍祝鄉人及常所往來者。人皆憐之。丙子正月旦日,北軍人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謂之溺死。既而北裝乘騎而歸,則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

  1、解釋:①鐫 ②竅 ③系 ④憐 ⑤既而

  2、翻譯:①只伺北軍臨城

  ②蹇已莫知所之

  3、解釋下列各句中的“見”:①仍見祀***上文*** ;②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川》***

  ;③扁鵲見蔡桓公***《扁鵲見蔡桓公》***

  ④兒童相見不相識***《回鄉偶書》***

  4、理解:蹇材望一再表示自己是“大宋忠臣”,這是真的嗎?何以看出?

  *** 二***

  38、米芾索帖

  米芾詼譎好奇。在真州,嘗詣蔡攸於舟中,攸出所藏王右軍《王略帖》示之。芾驚吧,求以他畫易之。攸意以為難。芾曰:“公若不見從,某不復生,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據船舷欲墜。攸遽與之。

  1、解釋:①詣 ②易 ③據 ④遽

  2、翻譯:①攸意以為難

  ②公若不見從,某不復生

  3、請另外寫出三個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姓名:① ② ③

  39、趙孟頫過揚州

  元盛時,揚州有趙氏者,富而好客。其家有明月樓,人作春題,多未當意者。一日,趙子昂過揚,主人知之,迎致樓上,盛筵相款,所用皆銀器。酒半,出紙筆求作春題。子昂援筆書雲:“春風閬苑三千客,明月揚州第一樓。”主人得之,喜甚,盡撤酒器以贈子昂。

  1、解釋:①致 ②相 ③援 ④雲

  2、翻譯:①多未當意者

  ②盡撤酒器以贈子昂

  40、歐陽修不喜釋氏

  歐陽文忠公不喜釋氏。士有談佛書者,必正色視之,而公之幼子字“和尚”。或問:“公既不喜佛,而以和尚名子何也?”公曰:“所以賤之也,如今人以牛驢名小兒耳。”問者大笑,且伏公之辨也。

  1、解釋:①或 ②以 ③伏 ④辨

  2、翻譯:①必正色視之 ②而以和尚名子何也? ;

  ③所以賤之也

  21.宋仁宗忍餓

  1.①趕身②睡著③宮中④實在⑤每⑥飢餓2.而開了宰殺無數羊的風氣。3.①近來②匹配、比較③近④到處4.夢寐以求。

  22.范仲淹罷宴

  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喪④備辦⑤淚2.①空閒的日子帶領手下官員登上高樓擺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詢問他們③先天下之優而優,後天下之樂而樂。

  23.顧榮施炙

  1.①譏笑②遭③後來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於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給***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

  24.逆旅主人無情

  1.①交給②別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連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幾千銅錢②要是不繳中租金必然被責罵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闆天性本來就是這樣的3.①放下一張床***作動詞用***②房間低矮。

  ***四***誠信

  25.陸元方賣宅

  1.①同“值”,錢財②只③立刻④拒絕2.①子侄們以此怒怨陸少保②不這樣,這是欺騙別人了。3.邀請,沒邀請而自己上門的客人。

  26.岑鼎

  1.①把②損壞③保全④為難2.①魯侯想獻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請求和齊國友好②如果柳季說它是岑鼎,那麼我們接受它。3.①相信②誠信4.因為若獻出岑鼎,那就將國家最珍貴的寶物丟失了;若不獻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損害了柳季誠信的品格。

  27.楊萬里與“誠齋”

  1.①貶官②命名2.①關起門來謝絕來客②張浚用端正良心誠意待人的學問勉勵自己。

  28.和氏壁

  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於⑤淚⑥那2.①楚王認為卞和在欺騙他②你為什麼要哭得那麼傷心?3.因為發現它的人叫“卞和”。

  29.幽王擊鼓

  1.①築②曾③便2.①於是多次擊鼓②被天下人嘲笑。3.失信於諸侯。

  ***五***品性

  30許生端方

  1.①很②幾乎③跳入④拿著⑤揹著2.①平時行為端正不隨意說話②已躲過了火災,為什麼還要投河?3.衣服。

  31.王安石待客

  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備⑤一會兒⑥罷了⑦吃⑧回去2.①覺得很飢餓但不敢離去②那人心裡對這事已感到奇怪。3.胡餅的四傍。

  32.範文正正直

  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為④成家立業2.①適逢那個有道術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給他③放在范仲淹懷裡***內,同“納”***。3.之當以[之]還汝。4.不自私,不貪利,為人正直。

  33.王安國直言

  1.①同“耳”,罷了②立刻③表情嚴肅2.①難道他的事業僅僅停留在這上面嗎?②何況自己幹這種事呢?③還不如遠離花言巧語的人④呂惠卿認為在批評他自己,從此尤其與平甫不和睦。

  34.海瑞清廉

  1.①死②做官③只有④罷了2.即使千言萬語讚揚他,能勝過這評論嗎?3.①4.不怕死,不愛錢,不立黨。

  35.呂蒙正不記人過

  1.①過失②這③假裝④立刻⑤還是⑥再2.懊悔沒有徹底追問。3.①呂蒙正②朝士③這件事④同列⑤朝士的姓名。

  36.梁鴻尚節

  1.①豬②別的③常、一般的④批評2.①只等候元軍到達湖州城②蹇材望已經不知到哪兒去了。3.①指代“我”②同“現”③拜見④指代“我”。4.假的,偽態;先一日出城迎拜***北軍***矣。

  ***三***

  38.米芾索帖

  1.①到②交換③抓住④立刻2。①蔡攸思想上對這事感到為難②如果不聽從我,我不想活了“見,我”。3。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文徵明等,選取其中三位即可。

  39.趙孟過揚州

  1.①到②他,指代趙子昂③提④說、道2。①大多是不滿意;②把酒器全部撤下並把它們贈送給趙子昂。

  40.歐陽修不喜釋氏

  1.①有人②用、把③同“服”,佩服④同“辯”2。①一定板著臉看對方②卻為什麼用“和尚”給兒子命名呢?③因為鄙賤它。41、唐伯虎識破術士

  有術十千唐六如,極言修煉之妙。唐雲:“如此妙術,何不自為,乃貺及鄙人?”術士雲:“恨吾福淺!吾閱人多矣,仙風道骨,無如君者。”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城北,甚僻靜,君為修煉,煉成兩剖。”術士猶未悟。日造門,出一扇求詩。唐大書雲:“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說會燒銀。如何不自燒些用?擔不河頭賣與為。”

  1、解釋:①鄙人 ②閱 ③但 ④悟

  2、翻譯:①何不自為 ②無如君者 ③煉成兩剖 ④日造門

  3、理解:“擔水河頭賣與人”是什麼意思?

  42、朱文公受騙

  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為施針熨之術,旋覺輕安。公大喜,厚謝之,且贈以詩云:“幾載相扶藉瘦筇,一針還覺有奇功。出門放杖兒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道人得詩徑去。未數日,足疾大作,甚於未針時。亟令人尋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吧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詩,恐其持此詩誤他人爾。”

  1、 解釋:①厚 ②徑 ③作 ④甚 ⑤亟 ⑥莫 ⑦持

  2、翻譯:①幾載相扶藉瘦筇

  ②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詩

  43、章惇書絕壁

  章惇嘗與蘇軾同遊南山,抵仙遊潭,潭下臨絕壁萬仞,岸甚狹。子厚推軾下潭書壁,軾不敢。子厚履險而下,以漆墨濡筆大書石壁上曰:“蘇軾章某來。”厚曰:“何也?”軾曰:“能自拼命者能殺人也。”子厚大笑。

  1、解釋:①抵 ②仞 ③拊 ④異日

  2、翻譯:①子厚推軾下潭書壁 ②以漆墨濡筆大書石壁上

  3、理解:“子厚履險而下”中的“履”,它在句子中的詞性屬 詞,解釋為

  44、李白之死辨誤

  世俗多言李白在塗採石,因醉泛舟於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雲:“陽冰試絃歌於當塗,公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為序。”又李華作《太白墓誌》亦云:“賦《臨終歌》而卒。”乃知俗傳良不足信,蓋與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1、解釋:①俯 ②修 ③亦 ④賦 ⑤卒 ⑥蓋

  2、翻譯:①因醉泛舟於江 ②公疾亟 ③俾為序

  3、“乃知俗傳良不足信”中的“良”,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正確的? ①很;②真的;③尚;④恐怕。

  4、理解:上文末句說的“杜子美”是誰?

  ***七***政事

  45、雋不疑之母

  雋不疑每行縣錄囚徒,還,其母輒問不疑:“有何平反?活幾何人?”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母喜,笑為飲食,語言異於他時;或亡所出,母怒,為之不食。故不疑為吏,嚴而不殘。

  1、解釋:①輒  ②亡

  2、上文有三個“為”,除了“笑為飲食”中的“為”解釋為“給”、“與”外,其餘兩個“為”分別依次解釋為:①  ②

  3、翻譯:①活幾何人? ②語言異於他時

  4、理解:①上文“或亡所出”中的“出”指什麼?

  ②雋不疑母親對兒子的希望是

  46、徐有功秉公執法

  皇甫文備,武后時酷吏也,與徐大理論獄,誣徐黨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無何,文備為人所告,有功訊之在寬。或曰:“彼曩時將陷公於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

  1、解釋:①無何 ②或 ③守

  2、翻譯:①奏成其罪 ②彼曩時將陷公於死 ③今公反欲出之

  ;④安可以私害公?

  47、王翱秉公

  王翱一女,嫁於畿輔某官為妻。公夫人甚愛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語女曰:“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且遷我如振落葉耳,而何吝者?”女寄言於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擊傷夫人,出駕而罕於朝房,旬乃還第。婿竟不調。

  1、解釋:①置 ②白 ③案 ④竟

  2、翻譯:①婿固不遣 ②則汝朝夕侍母 ;③且遷我如振落葉耳

  ④旬乃還第

  48、麼恩與公法

  漢順帝初,蘇章遷冀州刺史。其故人為清河太守,章知其奸藏,將按其罪。一日,請太守,為設酒餚,陳往日之好甚歡。太守喜曰:“人皆言若為青天。”章曰:“今日蘇孺文與故人飲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太守默然。翌日,遂收太守。

  1、解釋:①餚 ②若 ③翌日 ④收

  2、翻譯:陳往日之好甚歡

  3、上文有兩個“為”:①“為設酒餚”中的“為”,解釋為 ②“若為青天”中的“為”,解釋為

  4、理解:為什麼在蘇章一番話後太守會“默然”?

  5、理解:“刺史”與“太守”分別是 與 行政區長官。

  49、晉平公遊於河

  晉平公遊於河而樂,曰:“安得賢士與之樂此也?”船人盍胥跪而對曰:“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於江海,玉出於崑山,無足而至者猶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蓋主君無好士之意耳。無患乎無士也。”

  1、解釋:①對 ②耳 ③夫 ④猶 ⑤蓋

  2、翻譯:①安得賢士與之樂此也? ②無患乎無士也

  3、“而”多作連詞用,有承接與轉折兩種作用。上文有四個“而”,請依次指出它們的作用:① ② ③ ④

  4、理解:盍胥的話對不對?為什麼?

  50、子產不毀鄉校

  鄭人遊於鄉校,以議執政。然明謂子產曰:“何不毀鄉校?”子產曰:“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吾聞為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民之言,吾聞而藥之也。”

  1、解釋:①焉 ②損 ③作

  2、翻譯:①以議執政之善否 ②其所惡者,吾則改之 ③若之何毀之?

  ④吾聞而藥之也

  51、董閼於法無赦

  董閼於為上地守,行石邑山中,見澗深峭如牆,因問左右曰:“人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曰:“嬰兒、痴聾、狂悖之人,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牛馬犬彘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董閼於喟然太息曰:“吾能治矣!使吾法之無赦,猶人澗之必死也,人則莫之犯也,何為不治哉!”

  1、解釋:①對 ②狂悖 ③赦

  2、翻譯:①澗深峭如牆 ②人則莫之犯也 ;③何為不治哉!

  3、成語“嚴懲不貸”中的“貸”解釋為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

  ***八***奇聞

  52、商陵君養“龍”

  有獻陵鯉於商陵君者,以為龍焉。商陵君大悅,問其食,曰:“蟻。”商陵君豢而馴之。或曰:“是陵鯉也,非龍也。”商陵君怒而抶之。於是左右皆懼,莫敢言非龍者,遂從而神之。商陵君觀龍,龍捲屈如丸,倏而伸,左右皆佯驚,稱龍之神。夜穴壁而逝,左右走報:“龍壯,今果穿石而去!”商陵君悼惜不已,仍養蟻以伺,冀龍復來也。無何,天大雨,震電,真龍出焉。商陵君以為豢龍來也,持蟻以邀之。龍怒震其宮,商陵君死。

  1、解釋:①倏 ②佯 ③走 ④伺 ⑤無何

  2、翻譯:①商陵君豢而馴之

  ②遂從而神之 ;③夜穴壁而逝 ;④悼惜不已

  53、錢貨入瓶

  唐揚州有丐者,曰胡媚兒。其有一瓶,與人言:“若錢施滿此瓶,則永世福矣!”觀者見瓶但容半升,故有施十錢、百錢者,然瓶未見滿,人怪之。一富人過,施千錢,仍未見滿。有好事者牽一驢,曰:“施驢。”丐者頷之,驢隨變之類細繩而入瓶,一市人皆驚。其時有貨車過,貨主聞之戲言:“能令諸貨車入瓶否?”曰:“可。”丐微側瓶口,貨車一一入瓶。貨主大驢駭,欲捽丐,而丐已潛入瓶。貨主擊碎其瓶,一無所有。

  1、解釋:①但 ②頷 ③類 ④駭

  2、翻譯:①人怪之 ②一市人皆驚

  3、成語“欲蓋彌彰”中的“蓋”、“彌”、“彰”,分別解釋為 、 與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54、田真兄弟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資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然。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木同株,聞將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知木也。”因悲不自勝,不復解樹。樹應聲榮茂,兄弟相感,遂為孝門。

  1、解釋:①惟 ②諸 ③憔悴 ④勝 ⑤解

  2、翻譯:①樹木同株 ②是人不如木也

  3、成語“行將就木”中的“就”,解釋為 ;這個成語意思是

  55、樵夫毀山神

  康熙十五年,餘姚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鄧樵夫許之。明晨,客伺於神祠外,果見一樵夫過之,逆謂曰:“子鄧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聞見,戒勿往。鄧曰:“吾有母,仰食於樵。一日不樵,母且飢。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顧,客隨而覘之。樵甫採樵,虎突出從竹間。樵手搏數合,持虎尾盤旋久之。虎不勝憤,乃震哮一躍,負痛遁去,樵遂而殺之。客逆勞之。樵曰:“感君高義,盍導我至廟中。”既至,大詬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

  ***四***

  1、解釋:⑴作 ⑵乞 ⑶許 ⑷伺 ⑸祠 ⑹逆 ⑺然 ⑻且 ⑼合 ⑽遁 ⑾遂 ⑿勞 ⒀詬

  ⒁竟

  2、翻譯:①仰食於樵 ②遂去不顧

  3、上文“因告以夜所聞見”中,“告”後省略了

  4、山神與考慮合夥謀害樵夫,請用兩個成語來概括① ;②

  56、奇鷹

  楚文王少時好獵。有人獻一鷹。文王見之,爪距利,殊絕常鷹。故文王獵於雲夢,置網雲布,煙燒張天。毛群羽族,爭噬競搏;此鷹軒頸瞪目,無搏噬之志。王曰:“吾鷹所獲以百數,汝鷹曾無奮意,將欺餘邪?”獻者曰:“若效於雉兔,臣豈敢獻。”俄而,雲際有一物翔,不辨其形。鷹遂竦翮而升,矗若飛電。須臾,羽墮如雪,血下如雨。有大鳥墜地,度其兩翅,廣數十里。眾莫能識。時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鵬雛也。”文王乃厚賞之。

  1、解釋:①利 ②噬 ③曾 ④墜 ⑤雛

  2、翻譯:①殊絕常鷹

  ②置網雲布,煙燒張天

  3、上文有“俄而”,請在本文中找出它的同義詞。

  57、雉鳥報復

  有獵于山者,射雄雉而置雌雉,或扣其故,曰:“置雌者留以招雄也,射雌則雄者颺,並獲則絕矣。”數月後,雌果招一雄雉來,獵者又射之。如是數年,獲雄雉無數。一日雌雉隨獵者歸家,以首觸庭前香案而死。後其家人死相繼,又為訟累而蕩其產,未幾獵者亦死,竟絕後。或曰:“人莫不愛其伉儷,鳥亦然耶。”獵者之計雖狡,而雉鳥之報更慘矣。

  1、解釋:①未風 ②伉儷

  2、翻譯:①或扣其故 ②並獲則絕矣 ③又為訟累而蕩其產

  ④鳥亦然耶 ;⑤而雉鳥之報更慘矣

  3、成語“置若罔聞”中的“置”與“罔”,分別解釋為 與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58、桑中生李

  張助於田中種禾,見李核,欲持去。顧見空桑中有士,因植焉,以餘漿灌溉。後人見桑中生李,轉相告語。有病目痛者息陰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謝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聞者傳語:“盲者得視。”遠近翕赫,其下車騎常數千百,酒肉滂沱。間一歲餘,張助遠出來還,見之,驚雲:“此有何神?乃我所種耳。”因欲之。

  1、解釋:①禾 ②去 ③顧 ④乃 ⑤間

  2、翻譯:①因植焉 ;

  ②有病目痛者息陰下 ③盲者得視

  3、成語“好高騖遠”中的“騖”,解釋為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

  59、縣令捕捕蝗

  錢勰任如皋縣令,會歲旱蝗發,而泰興獨紿郡將雲:“縣界無蝗。”已而蝗大起。郡將詰之,令辭窮,乃言縣本無蝗,蓋自如皋飛來,乃檄如皋請嚴捕蝗,無使侵鄰境。穆得檄,輒書其紙尾報之曰:“蝗蟲本是天災,即非縣令不才。既自敝邑飛去,卻請貴縣押來。”

  ***選自宋·葉夢得《避暑錄話》***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會 ②獨 ③紿 ④雲 ⑤已而 ⑥詰 ⑦蓋 ⑧檄 ⑨不才

  2、翻譯:①令辭窮 ;②輒書其紙尾報之曰

  3、理解:這兩個縣令的共同點是什麼?

  60、天敵

  蘇轍曰:“魚不畏網罟,而畏鵜鶘,畏其天也。”一村叟見蜈蚣逐一蛇,行甚急,蜈蚣漸近,蛇不復動,張口以待。蜈蚣竟直入其腹,諭時而出,蛇已斃矣。村叟棄蛇於深山中,越旬往視之,小蜈蚣無數食其腐肉。蓋蜈蚣產卵於蛇腹中也。又嘗見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籬搶竹中。蜘蛛不復入,但以足跨竹上,搖腹數四而去。伺蜈蚣久不了,剖竹視之,蜈蚣已節節爛斷矣。蓋蜘蛛搖腹之時,乃灑溺以殺之也。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1、解釋:①叟 ②逐 ③斃 ④蓋 ⑤但 ⑥溺

  2、翻譯:①逾時而出

  ②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41.唐伯虎識破術士

  1.①我②看過③只④省悟2。①為什麼不自已幹②沒有像你這樣的③爍出***金銀***後各得一半④每天到家來3。意為在河邊挑了水當場要賣給人,比喻玩弄把戲。

  42.朱文公愛騙

  1.①重②直接③發④嚴重⑤立刻⑥沒有人⑦拿2。①好幾年依靠細竹竿著我***行走***②我不想懲罰他,只想追討那首詩。

  43.章亨書絕壁

  1.①到②古代八尺為一仞③拍④往後2。①章子厚要求蘇軾下仙遊潭在石壁上寫大字***留念***②用毛筆蘸墨在石壁上寫了幾個大字。3。動;踩。

  44.李白之死辨誤

  1.①彎下身子②編③也④寫⑤死⑥大概2。①因為喝醉了酒乘船在長江裡行駛②李白的病很危急③讓我給它作序3。①4。杜甫。

  ***五***

  45.雋不疑之母

  1.①總是②同“無”2.①因②做、擔任3。①讓幾個人“因平反”而活命了?②說話跟平時不一樣4.①平反出獄②平反冤獄。

  46.徐有功秉公執法

  1.①不久②有人③堅持2.①呈報***皇上***構成他的罪狀②他早先要陷害你置你於死地③如今你反而要使他解脫***罪行***④怎麼可以因為私人的恩怨去危害公法呢?

  47.王翱秉公

  1.①裝置②稟報③几案④最終2.①女婿堅持不放走②那麼你可以整天陪侍你母親③況且調動我輕易得如同振落枝葉④十天後才回家。

  48.私恩與公法

  1.①葷菜②你③第二天④逮捕2.雙方述說著從前相交友好的情況,很快樂。3.①給、替②是。4.察覺災難要臨頭了。5州;郡。

  49.晉平公遊於河

  1.①回答②罷了③句首助詞,無義④因為⑤大概、恐怕。2.①怎麼能得到有才能的人並跟他共享這歡樂?②不要擔憂沒有人才。3.①承接②承接③轉折④轉折4.對的。有才能的人到處都有,關鍵在於統治者是否要真心獲得他們。

  50.子產不毀鄉校

  1.①於之,在那裡②減少③發2.①來議論朝廷要員的好壞②他們所認為厭惡的,我就改掉它③怎麼能廢掉它呢?④我聽到這些言論就把它當作良藥。

  51.董閼於法無赦

  1.①回答②發瘋③赦免2.①山溝極深,陡得如同牆壁②人就沒有誰敢觸犯它③為何不能治理好呢!3.寬恕;嚴厲懲罰,絕不寬恕。

  52.商陵君養“龍”

  1.①一下子②假裝③奔④等候⑤不多久2.①商陵君養它並使它溫順②就跟著商陵君認為它是神③夜裡穿透牆壁逃走了④痛惜不停

  53.錢貨入瓶

  1.①只②點頭③似④驚訝2.①人們對此感到奇怪②整個市場上的人都感到驚訝。3.掩蓋;更加;分明。想要掩蓋事實的真相,結果後而更加顯露出來***指壞事***。

  54.田真兄弟

  1.①只有②眾③枯黃的樣子④控制⑤分開2.①樹木是同一株②這是人不如樹③走向;不久將走進棺材,意為不久將死。

  55.樵夫毀山神

  1.①發出②求③答應④等候⑤廟⑥迎上去⑦是的⑧將⑨回合⑩逃跑⑾跟上去⑿慰勞⒀罵、斥責⒁最終2.①靠打柴為生②就頭也不回地走了。3.之;因告[之]以夜所聞見。4.①狼狽為奸②一丘之貉③沆瀣一氣***選擇其中兩個填入***

  56.奇鷹

  1.①鋒利②咬③竟④掉下⑤幼禽2.①跟普通的鷹很不相同②設定的網像雲一樣佈滿,火燒的煙蓋住天空。3.須臾。

  57.雉鳥報復

  1.①不多時②配偶2.①有人問他這是什麼緣故②都抓住便完了;③又因為被官司牽連而傾家蕩產④鳥也是這樣的⑤而雉鳥的報復後果更慘了。3.放著;沒有;放在一旁如同沒有看見聽見的樣子。

  58.桑中生李

  1.①苗②離開③回頭④是⑤隔2.①於是***把它***種在那裡②有個眼痛的人在李樹下休息③眼瞎的人能復明。3.馬跑得遠;不切實際地追求高遠的目標。

  59.縣令捕蝗

  1.①適逢②卻③欺騙④說⑤不久⑥責問⑦大概⑧公文,此指傳送公文⑨沒才能2.①***泰興***縣官無話可說②就在對方公文的未了***寫了首詩***回覆他。3.都不負責任。

  60.天敵

  1.①老人②追③死④原來⑤只⑥尿2.①過了一段時間出來②動物害怕它的天敵竟有如此奇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