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師表讀書筆記

  前出師表這篇文章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那我們如何寫此文的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文章解析

  分析形勢――提出三條建議―――敘經歷感帝恩――出師目標 ―――歸結責任

  作者思想感情:報先帝而忠陛下

  1.賞罰同一標準: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2.三條建議是:

  ①開張聖聽***廣開言路***;

  ②嚴明賞罰***賞罰分明***;

  ③親賢臣,遠小人*** 親賢遠佞***

  最重要的一條是:親賢臣,遠小人 *** 親賢遠佞***

  3.分析形勢:

  ①不利的客觀條件:“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有利的主觀條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4.作者志趣***無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5.臨危受命***創業艱難、患難與共***的經歷:“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6.先後漢興衰原因: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7.出師目標***“大事”、政治願望***:北定中原,攘除奸凶, 興復漢室, 還於舊都

  8.三顧茅廬***追隨先帝驅馳***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9.表達感情: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內容理解

  《前出師表》是諸葛亮出師伐魏臨行前寫給後主劉禪的奏章。文中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後主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臣,遠小人,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

  全文共9段,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作者以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當前形勢,提出了三條建議。這一部分又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第1段***:分析了不利和有利形勢,提出了廣開言路的建議。

  第二層***第2段***:提出嚴明賞罰的建議。

  第三層***第3-5段***:推薦文臣、武將中的賢良,提出親賢臣遠小人的建議***親賢遠佞***,這是三條建議的核心。“廣開言路”意在“親賢臣”,“嚴明賞罰”意在“遠小人”。

  第二部分***第6-7段***:追敘往事,表達了“興漢室”的決心和“報先帝”、“忠陛下”的真摯感情。

  第三部分***第8-9段***:總結全文,提出要求,對“已”,承“討賊興復之效”;對“賢臣”,揚“興德之言”;對“後主”,行“自謀”之宜。各方面的職責分明,要求明確,此情懇切,表達了誠摯的希望,顯示了作者對自己和對朝廷諸臣的嚴格要求。最後十二個字,再一次流露出出師前複雜的心情和對劉氏父子的深情。

  :心得

  《前出師表》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覆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nìng***,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就當時形勢分析,且不說蜀魏兩國實力懸殊,僅“勞師以襲遠”這種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諸葛亮仍堅持鋌而走險,***先後六次統兵伐魏***並表現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是先主劉備的遺願。後主劉禪儘管昏庸無志,***“樂不思蜀”的典故足以顯示他的人品***諸葛亮還要竭忠盡智的輔佐他,儘管劉備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遺詔,他也不存半點僭越之心,因為後主是先主的遺孤。“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是諸葛亮出師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後半生全部活動的精神力量。

  諸葛亮為蜀漢基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蜀漢建興五年***227***,他率師北伐,在出師前寫下這篇表文。閱讀本文應著眼於“出師”這兩個字。具體地說,一是要看諸葛亮對出師後國內政事的安排。諸葛亮跟後主劉禪之間既是君臣關係,又是輔政者與被輔政者的關係***劉備臨終託孤***。諸葛亮這次出師時,劉禪只有20歲,昏庸無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師後國內政局不穩,前方必然會受到重大影響。因此,出師後的國內政局就成了輔政者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有正確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為此,諸葛亮在這篇表文裡一面勸勉劉禪開張聖聽,嚴明賞罰,一面又向他舉薦人才來管理“宮中”“營中”之事,並殷切地闡明親賢遠佞的道理。這個問題解決得好,國內政局穩定,有了“平明之理”,諸葛亮才能無後顧之憂,可以專力伐魏,可見講治國大計和政事安排正是為了出師。二是要看諸葛亮怎樣說明出師的理由。北伐的決策,實際上是諸葛亮的決策。當時在蜀國內部也有不同意見,有些人持靜觀態度,“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反對立即出兵。在這篇表文裡,沒有重提這種爭論,只是對出師原因做了適當的說明。這種說明沒有反覆陳說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作者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為此,他歷敘自己的身世,從“躬耕”說到“許先帝以驅馳”,又從劉備的“寄大事”說到這次北伐的決心,其間五次提到“先帝”,表達自己的“感激”和“憂嘆”之情。這種方式既能打動君主,又有利於說服持不同意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