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痔瘡的原因
很多人患上了痔瘡都還不知道原因,因為生活的各方面不良習性都有可能引起痔瘡。同時痔瘡在早期症狀不太明顯,因此患者很容易忽略。那麼,引起痔瘡的病因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解答。
不好的大便習慣:很多人在上廁所的時候有看書看報的壞習慣,這樣會使得排便時間延長,容易造成肛門直腸內瘀血而引發痔瘡疾病;在排便時如果過於用力,盲目不停地猛力努掙,就會使直腸肛門和盆底肌肉增加不必要的負擔與區域性瘀血,致使疾病發生和蔓延。
大便異常:引起痔瘡最大的原因就是腹瀉和便祕,而且直腸內長期存有有毒物質不僅可引發直腸癌,還會影響血液迴圈。
飲食原因:長期食用刺激的食物,會導致肛門部位充血,從而誘發痔瘡;食物過於精細,使腸內容物減少,繼而導致便祕,引起痔瘡。
生理原因:人體站立或直坐時,肛門位置低,受地心引力的影響,直腸肛門靜脈血液迴流受障礙,直腸上靜脈及其分支缺少靜脈瓣,血液容易產生瘀積,且直腸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平面穿過肌層容易受糞便壓迫,使粘膜下疏鬆組織中的靜脈容易擴大、曲張而產生痔瘡。
慢性疾病:長期營養不好,體質虛弱,就會導致肛門括約肌鬆弛無力;長期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因為咳喘造成腹壓上升,盆腔瘀血。慢性肝炎、肝硬變、腹瀉、結腸炎等也可導致痔瘡的發生。
痔瘡的症狀
大便出血
無痛性、間歇性便後有鮮紅色血是其特點,也是內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見症狀。出血一般發生在便前或者便後,有單純的便血,也會與大便混合而下。血色鮮紅,其出血時呈噴射狀、點滴狀、擦拭帶血等。
注意:大便出血往往是間歇性出血,不出血不代表已經好了。肛腸內部有創口方會導致出血,所以科學檢查,找到創口很重要!
大便疼痛
大便時出血肛周疼痛現象。因為肛周的神經系統比較發達和敏銳,受到刺激後很容易發生疼痛。一般表現為輕微疼痛、刺痛、灼痛、脹痛等。
直腸墜痛
肛門直腸墜痛主要是外痔的症狀。如果內痔被感染、嵌頓、出現絞窄性壞死,這樣會導致劇烈的墜痛,輕者有脹滿下墜感,重者則會出現重墜痛苦。
腫物脫出
肛門內部出現腫物脫出,這主要是中晚期內痔的症狀。隨著內痔痔核的不斷增大,使粘膜及粘膜下層與肛層分離,排便時,內痔結節可下降到齒狀線以下,遊離於肛管之外,經肛門脫出。輕者只有在排便時才會脫出肛外,重者在咳嗽、壓腹、用力下蹲時即可脫出。
如何預防痔瘡
1、多喝水
多喝水可防止大便乾結,減輕痔瘡疼痛。通常每天應喝水至少8杯***每杯約227克***,夏天和運動後飲水量應更高。另外,避免或少喝酒精飲料和咖啡因飲料。
2、保證足夠鍛鍊
鍛鍊是防止和治療便祕的重要一環。久坐者每小時應起身活動數分鐘。儘量避免長時間坐馬桶和提重物等加重痔瘡症狀的活動。
3、便祕病人自我按摩肚子
有便祕的病人可以在自己肚子上由左到右地打圈按摩,這是糞便從形成到排出的路徑,自我按摩可以改善便祕。
4、縮短如廁時間
專家稱,許多忙碌的上班族都有在如廁時讀書、看報的習慣,更有甚者,在廁所裡一蹲就是半個小時。殊不知如廁時間長不僅不衛生,長此以往還會使直腸靜脈長時間受到擠壓,誘發痔瘡。縮短如廁時間是預防痔瘡的有利措施,應該注意每次如廁儘量不要超過3分鐘。
5、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很多人排便不定時,很容易便祕,只要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就可以緩解便祕,建議每天早上無論是否有便意,都要去洗手間蹲一下,讓機體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建立排便的訊號,這樣的習慣就會改善便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