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怎麼讀

  最初認識蒙恬是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那時候我還處在和多音字作鬥爭的時期,所以“蒙恬”兩個字的讀音對我來說是個難題。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蒙***meng***”字有三個音調,分別是一聲、二聲、三聲。讀三聲的時候不用多說,是蒙古族的“蒙”;“蒙”只有讀二聲的時候可以作為姓氏。蒙恬,姬姓,蒙氏,恬名。從這點來看,蒙恬的“蒙”讀二聲,毋庸置疑。蒙姓的淵源有三個,分別是源於山名,以官名為氏;源於高陽氏,以地名為姓;從其他姓氏改過來。高陽氏是遠古時代黃帝之孫顓頊的後代,所以在許多姓氏古籍的記載中,蒙姓中國人是黃帝的直系後裔。李文鄭撰寫的蒙姓宗祠通用聯有云:“功高秦國,威震匈奴。”這裡“威震匈奴”說的就是秦代名將蒙恬,率三十萬蒙家軍擊退匈奴,收復河套區域,並修築長城,守衛數年。

  撇開這些來說,二聲“蒙”還有繼承,承繼的意思。韓愈在《祭十二郎文》中有云:“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恬”從心,從舌,甜聲。曹丕有云:“恬淡寡欲”,即淡泊名利,清靜無為之意。出生於世代名將之家的蒙恬,從小接受祖父,父親的薰陶,淡泊名利,一心衛國,忠心耿耿。這就是他從祖輩父輩那裡繼承來的恬淡寡欲知心。

  蒙毅和蒙恬真的存在嗎

  看完《神話》,或許很多人都會問:“蒙毅和蒙恬真的存在嗎?”電視劇裡的大在歷史河流中是否真的出現過,然後留下一些痕跡?他們是否有像劇裡那麼絢麗斑斕的人生,敢愛敢恨,飲酒對歌,馳騁沙場。

  據史料記載,蒙恬是秦時的,山東省蒙陰縣人,其祖父蒙驁,父親蒙武都是秦國的名將,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所以,蒙毅和蒙恬是切切實實真實存在的人物。蒙氏兄弟同時效力於秦始皇,蒙恬擔任外事,在邊疆之外帶兵打仗,抵禦外侵;蒙毅常為內謀,在朝廷之上為秦始皇出謀劃策,進諫忠言。他們被合稱為“忠信”,皇寵國恩,榮耀一時。

  司馬遷有云:“吾適北邊,自直道歸,行觀蒙恬所為秦築長城亭障,塹山堙谷,通直道,固輕百姓力矣。”說的就是蒙恬在率三十萬蒙家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套一帶後,修築萬里長城,西起隴西東至遼東,把原來燕、趙、秦的長城連在了一起,抵禦外敵的同時還方便了百姓生活交通。正是因為有了蒙恬的一番努力,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萬里長城。現在萬里長城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是我國的標誌。再踏上長城的驛道,撫摸每一塊古磚,似乎都能聽得到,它們講述蒙恬當年風光無限的歲月往事。

  真正光芒閃耀過的人,是不會被歷史長河沖刷走的,也不會被時間歲月蒙塵。他們留下的每一處痕跡都在用自己的語言訴說著,他們曾經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