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是怎麼讀書的

  從毛澤東開始,中國愛讀書、會讀書的國家領導人不勝列舉。從領導人愛看的書中,能體現其執政的智慧,瞭解他們的讀書方式亦可以帶給我們諸多啟發。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毛澤東讀書的方法

  毛澤東讀書很偏深,除了常用的馬列經典和文史哲方面有代表性的著述外,還有興趣讀一些在特定環境中流傳不廣的書,並注意其中一些細瑣的觀點。中央文獻研究室在編輯和整理毛澤東的著作和談話時,對一些引文做註釋,需要查很多書,有的就很難查到出處。

  例如,編《毛澤東文藝論集》時,對毛澤東提到徐志摩說“詩要如銀針之響於幽谷”這句話,就沒有查到原始出處。毛澤東經常講拿破崙說過一支筆可以抵得上三千毛瑟兵,還寫進了給丁玲的詩:“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同志問了許多專家,都沒有弄清楚出處。

  1972年發生九一三事件,林彪乘飛機外逃,有關人員問毛澤東怎麼辦,毛澤東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這句話肯定是一個俗語,但這個俗語出自哪裡,一直找不到。近年才知道,出自清朝嘉慶年間一個叫張南莊的人寫的一本講鬼故事的滑稽章回小說,叫《何典》。毛澤東最晚是在1941年就讀了《何典》,那時他曾託人為遠在莫斯科的兩個兒子從中國帶去一些書,其中就有《何典》。毛澤東晚年在一次會議上講過:“藥醫不死病,死病無藥醫。”是說吃藥只能醫那些不會死的病,註定要死的病,藥是治不了的。他用這句話比喻像花崗岩一樣的人,怎麼做思想工作都是做不通的,這句話也是來自《何典》。

  周恩來讀書的方法

  周恩來出身於書香門第。牙牙學語不久,嗣母陳氏就超前地教他認字了。1946年9月,周恩來接受美國著名專欄作家沃爾特?李勃曼採訪時說:“我小時候在私塾唸書。從8歲到10歲我已開始讀小說。我讀的第一部小說是《西遊記》,後來又讀了《鏡花緣》、《水滸傳》和《紅樓夢》。”

  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致力於傳承和發揚中華五千年曆史文化。他說:“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歷史,就會成為一個愚昧的民族。而一個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的。”1959年4月29日,他發表《把知識和經驗留給後代》的講話,強調“我們要把自己所掌握的歷史遺產貢獻出來”。1971年4月20日,接見全國出版工作座談會領導小組成員時指出:要多出歷史書,“不講歷史、割斷歷史怎麼行呢?中國人不講中國歷史總差點勁”。

  在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筆下,周恩來渾身散發著中國古典文化氣息,“他的教養,來自孔子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君子’和‘人上人’應具有的品德、智慧、尊嚴、寬厚、仁慈、決心、剛毅”。周恩來的讀史狀態同樣令人頗多感慨。1973年3月26日,他在送給毛澤東的一個報告中說:“凌晨讀《史記·汲黯、鄭莊列傳》及太史公曰云雲,深有所感,愧未能及。”要知道,兩週前他剛剛寫了治病請假報告。作為日理萬機的國家,在病重體衰之際依然堅持讀史,一句“愧未能及”,足以見出周恩來以歷史先賢為標尺磨練和提升品格修養的不倦追求。

  鄧小平讀書的方法

  鄧小平很喜歡看歷史地理方面的圖書,出門必帶兩本地圖冊,一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集》,一本是《世界地圖》,到每個地方都要開啟地圖知道自己的方位。據鄧榕回憶,鄧小平還愛看字典辭典,常看的有《中國古今地名》《中國人名大辭典》。家裡的《辭海》是中華書局1947年的版本,已被他翻得很舊了,折損的硬紙殼書皮是用訂書釘固定住的。

  據公開報道,鄧小平還是武俠大師金庸在內地最早的一批“粉絲”,“你書中的主角大多歷經磨難才成大事,這是人生規律。”這是鄧對金庸小說的評點,也是對自己親身經歷的寫照。上世紀70年代,當金庸小說在內地尚為禁書之時,恢復工作的鄧小平從江西返回北京後不久,就託人從境外買了一套金庸小說。

  在黨內,鄧被認為是“實踐派”的代表,以“貓論”聞名於世。“他喜歡看寫鬼的書。”他的夫人卓琳曾透露,鄧非常喜歡《聊齋志異》,有時外出,還讓工作人員拆成活頁,帶幾篇偷閒著看。

  有人還專門考究鄧看聊齋的動機:《聊齋志異》手稿本卷三《驅怪》篇末,有“異史氏曰:黃狸黑狸,得鼠者雄!”狸者,貓也。翻譯成白話就是:“不管黃貓黑貓,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鄧小平的“貓論”,與其何等相似!

  讀書的方法

  1997年,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曾向美國《時代》週刊記者談到這個問題:“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席,但同時是一個普通公民,我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比如說,我喜歡讀唐詩、宋詞和元曲,也讀過但丁、莎士比亞、巴爾扎克、托爾斯泰和馬克吐溫的一些作品。我還喜歡聽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和柴可夫斯基的樂曲……我相信,藝術的各個領域都是相通的。”

  喜歡古典文學,國學功底深厚。 1994年,近年七旬的他曾在南開大學,當場背誦了王勃的《滕王閣序》和蘇軾的《中秋見月和子由》,令學生們歎服。

  在讀大學期間,的學習偏重理工科、自然科學,但因為“家學深厚”,他常被同學們稱作“江博士”。

  勤學好問,在讀書時常常向人請教。這一品格,即便成為領導人後也未曾丟棄。錢學森,就是經常請教的一位“老師”。,錢學森給送了一本他寫的《系統工程論》。此後,特意向錢學森請教了超弦理論,最尖端的物理學理論等知識。 後來,發表講話時,還引用了“系統工程”的原理。

  胡錦濤讀書的方法

  關於胡錦濤讀書的新聞比較少。1983年,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決定當年10月起,在全國城鄉青年中開展讀書活動。同年11月17日,《中國青年報》頭版刊登對胡錦濤的專訪,題為《讀書活動要堅持不斷持之以恆》。時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胡錦濤,就是“全國青年讀書活動辦公室”主任。

  2004年10月14日,胡錦濤接見來訪的俄羅斯青年訪華團時說:“我清楚地記得,在青少年時代,我們曾滿懷激情地閱讀過貴國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卓婭和舒拉的故事》,演唱過貴國的歌曲《紅莓花兒開》、《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後來我們熟知了普希金、托爾斯泰、高爾基。”

  讀書的方法

  愛讀書至少可推溯到1969年。那年他16歲,在黃土高坡上,開始知青生涯,讀書不輟。“愛看書”、“好學”,是他留給陝北樑家河村老鄉們的印象之一。他們記得,他“帶一箱子書下鄉”,在煤油燈下看“磚頭一樣厚的書”,“有時吃飯也拿著書”。在談到自己的愛好時說:“我個人愛好閱讀、看電影、旅遊、散步”,“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

  40餘年後,已是國家主席的,用自身經歷激勵新時代青年。2013年青年節,他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我到農村插隊後,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圈在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