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天文學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天文學也是我國古代最發達的四門自然科學之一,其他包括農學、醫學和數學,天文學方面屢有革新的優良曆法、令人驚羨的發明創造、卓有見識的宇宙觀等,在世界天文學發展史上,無不佔據重要的地位。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萌芽

  我國古代天文學從 原始社會就開始萌芽了 。公元前24世紀的堯帝時代,就設立了專職的天文官,專門從事“ 觀象授時”。早在仰韶文化時期,人們就描繪了光芒四射的太陽形象,進而對太陽上的變化也屢有記載,描繪出太陽邊緣有大小如同彈丸、成傾斜形狀的太陽黑子。

  發展

  公元16世紀前,天文學在 歐洲的發展一直很緩慢,在從2世紀到16世紀的1000多年中,更是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在此期間,我國天文學得到了穩步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國古代天文學的成就大體可歸納為三個方面,即:天象觀察、儀器製作和編訂曆法。

  天象觀察

  我國最早的天象觀察,可以追溯到好幾千年以前。無論是對 太陽、 月亮、 行星、 彗星、 新星、 恆星,以及日食和 月食、 太陽黑子、 日珥、 流星雨等罕見天象,都有著悠久而豐富的記載,觀察仔細、記錄精確、描述詳盡、其水平之高,達到使今人驚訝的程度,這些記載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在我國 河南安陽出土的 殷墟甲骨文中,已有豐富的天文象現的記載。這表明遠在公元前14世紀時,我們祖先的天文學已很發達了。舉世公認,我國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記載。我國是 歐洲文藝復興以前天文現象最精確的觀測者和記錄的最好儲存者。

  天文儀器

  我國古代在創制天文儀器方面,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創造性地設計和製造了許多種精巧的觀察和測量儀器。我國最古老、最簡單的天文儀器是土圭,也叫 圭表。它是用來度量日影長短的,它最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已無從考證。

  此外,西漢的落下閎改制了渾儀,這種我國古代測量天體位置的主要儀器,幾乎歷代都有改進。東漢的 張衡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作為動力的渾象。元代的 郭守敬先後創制和改進了10多種天文儀器,如簡儀、高表、仰儀等。

  成就

  我國公元前240年的彗星記載,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記錄從那時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迴歸了30次,我國都有記錄。1973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 湖南長沙馬王堆的一座漢朝古墓內發現了一幅精緻的彗星圖,圖上除彗星之外,還繪有云、氣、月掩星和恆星。天文 史學家對這幅古圖做了考釋研究後,稱之為《天文氣象雜佔》,認為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圖。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對各種形態的彗星進行了認真的觀測,不僅畫出了三尾彗、四尾彗,還似乎窺視到今天用大望遠鏡也很難見到的彗核,這足以說明 中國古代的天象觀測是何等的精細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