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真實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是蒙古族民間文學中一宗特別豐富多彩的遺產。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劉秉忠建議改國號

  那時候的蒙古帝國,已經擁有蒙古草原、華北、東北、中原、陝甘、西藏、雲南、四川北部、新疆大部,只有南宋王朝的地盤還沒有統一到版圖內,此外,帝國還有四個藩屬的汗國,是成吉思汗分封幾個兒子的地方,分別是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土地之廣大,民族之繁多,史無前例。

  為適應這一新形勢,劉秉忠向忽必烈提出改國號的建議。顯然,這樣龐大的帝國,再叫蒙古國已經不合適了,畢竟這個國家早已不是蒙古一個民族的國家了,而是一個橫跨兩大洲,包含數十個民族,據有世界性的,嶄新的政權。確定一個叫得響、配得上的名字,事關重大。

  當然,史書上並沒有明確指出改國號是劉秉忠一個人的主張,但他在中間起了關鍵的作用,則是毫無疑問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選擇和討論,“大元”這個名字橫空出世,正式誕生了。

  :元朝滅宋戰爭之渡江戰役

  長江號稱天塹,魏武在這裡折戟,前秦苻堅南下曾放出豪言,要“投鞭斷流”,也終歸失敗,那麼,元朝的滅宋戰爭能夠順利成功嗎?

  1275年初,元軍大舉入長江,兵圍陽邏堡,久攻不克,元軍副帥阿術率軍溯流四十里,“對青山磯止泊”,並連夜冒風雪渡江,阿術親身“血戰中流”、“攀巖步鬥”,一舉擊敗當面宋軍,陽邏堡宋軍大潰,渡江戰役僅用短短一個晚上,就取得了勝利。

  阿術是元軍副統帥,史稱“臨陣勇決,氣蓋萬人”。壯哉!長江天險,魏武為之折戟,秦王因之喪命,而蒙古英雄阿術一鼓而下,甩歷代英豪不止一條街半條街的。後人又有詩,專贊蒙古英雄阿術的臨陣勇氣,

  詩曰:

  周郎赤壁起東風,投鞭斷流夢成空。

  江山代有英雄起,一戰中流天塹通!

  :圍攻北京時王楫在蒙古軍中

  不久,王楫被成吉思汗授予宣撫使之職,兼行尚書六部事,王楫隨軍隊南征,下古北口,攻薊、雲、順等州,“所過迎降,得漢軍數萬,遂圍中都。”

  當時受金朝皇帝完顏珣委託守中都的是右丞相兼都元帥、定國公完顏承暉,副手是抹捻盡忠,被圍幾個月後,金右副元帥蒲察七斤率軍出降,抹捻盡忠攜姬妾南逃,完顏承暉自殺,北京城防禦瓦解,“中都降”,並未經過腥風血雨的激戰,北京城即為蒙古軍所得,時當1215年。

  北京城破,王楫向成吉思汗提出以下建議:

  一、“國家以仁義取天下,不可失信於民,宜禁虜掠,以慰民望。”

  二、“許軍士給糧,入城轉糶,故士得金帛,而民獲粒食。”

  三、“田野久荒,而兵後無牛,宜差官瀘溝橋索軍回所驅牛,十取其一,以給農民。”

  第一條禁止擄掠,第三條恢復生產,都很明白,不多說。說下第二條:准許士兵組織糧食進城轉賣,士兵獲得金錢財物,城中居民獲得糧食,一舉兩得。請問:如果城裡的軍民都被殺光了,蒙古軍犯得著費這勁嗎?如果人可以殺,東西可以搶,還有必要組織糧食進城嗎?還有必要通過賣糧來獲得財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