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間故事精選

  民間故事是蒙古族民間文學中一宗特別豐富多彩的遺產。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成吉思汗和戰爭孤兒劉敏

  劉敏,北京宣化人。金末天下大亂,蒙古大軍南下,劉敏十二歲,逃難中與父母失散,成為一名戰爭孤兒,被蒙古軍方將領收養。一日,成吉思汗大宴群臣,在席間見到劉敏,見他齒白脣紅、鼻直口方,很喜歡他,於是將他帶在身邊,令他學習蒙古語。不足兩年,劉敏即通習諸部語言,成吉思汗十分高興,賜名“玉出幹”。

  成吉思汗徵西域,劉敏一直在他身邊工作,是成吉思汗身邊最親近的臣子之一。東歸後,劉敏備受信任,授行尚書省事,掌管稅課、漕運、鹽場、僧道、司天等事,又設立工匠局,交劉敏總管。元太宗窩闊臺曾手詔劉敏“卿之所行,有司不得與聞。”專斷專行,寵信非常。

  :成吉思汗與唐朝名將郭子儀之後郭寶玉

  郭寶玉是唐朝名臣郭子儀之後,金末封汾陽郡公,蒙古大軍至,金軍敗,郭寶玉舉軍降蒙古。

  郭寶玉降蒙古並不是因為膽怯,恰恰相反,他渾身是膽,勇冠三軍,不久,成吉思汗決定西征,郭寶玉在出徵將官之列。考慮到西域山高池險,成吉思汗向郭寶玉徵求攻取之策,郭寶玉說出一番驚天動地的豪言:“他們的城池要是在天上,那我們攻取不了,若不是在天上,至則取矣!”成吉思汗一聽,也不得不服,名將之後,果真不同凡響啊。

  一次戰鬥中,郭寶玉胸中流矢,生命垂危,成吉思汗命人剖開一頭牛的胸腹,將郭寶玉放置其中,過了好久,郭寶玉才漸漸甦醒了,撿回一條命來。將垂危的重傷員放在牛腹中治療,是早期蒙古族的一種治療嚴重創傷的辦法,雖然不見得有科學依據,但對於重要將領,成吉思汗往往下令不惜一試,屬於當時的“天價手術”。

  郭寶玉率軍參與了著名的攻克撒馬爾罕城的戰鬥,據說撒馬爾罕城慘遭屠城,如果屬實,郭寶玉恐怕也難辭其咎。阿姆河邊的戰鬥十分激烈,敵人築十餘座堡壘在岸上,河中佈列戰船,恃險迎戰西征軍。郭寶玉下令用火箭射擊敵方戰船,將其一舉燒燬,乘勝直出對岸,擊破護岸敵兵五萬之眾,斬大將佐裡,“遂屠諸壘,收馬裡四城”。當年,郭寶玉率軍追擊殘敵,直至印度河畔。

  郭寶玉是成吉思汗西征大軍中的一柄尖刀,成吉思汗指向哪裡,郭寶玉就打到哪裡,勇往直前,勢不可當,立下了赫赫的戰功。

  :元朝名將郭寶玉之子郭德海

  郭德海是郭寶玉的長子,隨其父降蒙古,他也是西征大軍中的一員。一天,西征大軍渡乞則裡八海,攻擊鐵山,己方軍隊的衣幟與敵軍不相辨,郭德海急中生智,“乃焚蒿為號,煙焰漫野,敵軍動,乘之,斬首三萬級”。隨後,郭德海帥軍進至大雪山西北萬里之遙,進軍次答裡國,平之。西征凱旋,郭德海率軍還至崢山,遭遇到一支吐蕃軍隊的阻擊,郭德海率軍將其擊敗,斬其首領。後來,郭德海還參加了一系列與金軍的戰鬥,為蒙古帝國***元朝***立下了赫赫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