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作為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情節。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聰明的劉伯溫

  劉伯溫是朱元璋的軍師,他富有智慧,有謀善斷。他為何會如此聰明,還有個動人的傳說呢。

  元朝末年,劉伯溫在西山教私塾。可這兵荒馬亂的年月,誰還有心事讀書,塾館也只得關門。

  劉伯溫一介書生,雖手無縛雞之力。但他的學問可多了,除了會教書,他還精通易經、藥理學,還常常上山採草藥。

  一天,劉伯溫到一座廟裡閒逛,看到許多人到廟裡進鄉還願,乞求天下太平,企求身體健康。

  劉伯溫眼睛一亮,一拍手掌,有了!他託人雕了個太上老君,擺在堂屋中央,然後貼出告示:太上老君,賞賜仙水,包治諸病,確保平安。

  起初,有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前來拜菩薩,求神靈。問醫求藥後,喝下了劉伯溫的“仙水”後,說來也巧也怪,這些人的身體果然大有起色。於是,大夥一傳十,十傳百,劉伯溫的聲名鵲起,來劉伯溫家拜神仙討仙水的人,絡繹不絕。

  其實,這哪是什麼仙水,是劉伯溫根據不同的病所熬的不同的草藥湯。香客在拜神仙時,劉伯溫總要詢問病的症狀,然後對症賜湯,身體自然會有起色。

  有個小夥子,拜劉伯溫為師,劉伯溫就將醫藥知識傳授給他。劉伯溫在家忙了一陣子,就將事情託付給徒弟,自己身穿道袍、手執拂塵雲遊四海去了。

  一次,元朝皇帝跑了匹御馬,這御馬可是匹汗血寶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是元朝皇帝心中的至寶。大傢伙都知道,元朝皇帝都是蒙古人,善於騎馬,狩獵。

  元朝皇帝龍顏大怒,限令三日之內找回御馬,否則侍衛們提人頭來見。

  侍衛們哪敢怠慢,四下裡尋找,可這也只是大海撈針。

  已經是第三天了,是皇上的最後限期,侍衛們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侍衛們來到城外的一座山上搜尋。此時,劉伯溫身穿道袍,手執拂塵,剛好和侍衛們相遇。

  侍衛們看到了劉伯溫,便叫住了他。

  劉伯溫問道:“官家有何事情?”

  侍衛頭說:“你看到一匹馬嗎?紅棕色的毛髮,出的汗都是紅的呢!”

  劉伯溫剛才路過後山時恰巧碰到這樣一匹馬,還是他把馬系在樹上的呢。但他卻說:“馬倒是不曾看到,不過我可以給你們算算,看馬在哪兒。”

  劉伯溫捏著指頭,雙眼微閉,口中唸唸有詞。不一會兒,他拂塵一揚,道:“有了。”他告訴侍衛們馬就在後山,被系在一棵樹上,馬正在那裡嘶鳴呢。

  侍衛們立刻向後山趕去,果然汗血寶馬被系在一棵樹上了,馬正在仰天長嘯。

  御馬找到了,元朝皇帝滿心歡喜,他詢問侍衛們是如何找到的。侍衛們一五一十地告訴皇帝。皇帝感嘆道:“天下竟有如此奇才。”

  且說這元朝皇帝還真不走運。剛找回了御馬,又丟了御印。這御印可是皇帝的命根子。沒有了御印,你想皇帝怎麼下聖旨?這盜印者一定是吃了豹子膽。

  元朝皇帝叫手下人四處查詢,可皇宮都被他們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有看到御印的影兒。

  元朝皇帝想起了御馬的事兒,就派人把劉伯溫找來,叫他查詢御印的下落。

  劉伯溫來到京城,他明察暗訪,沒有一點兒線索;他苦思冥想,沒有一點兒頭緒;他起掌掐算,沒有一點靈感。

  一天夜裡,劉伯溫昏昏欲睡。突然,一個聲音在叫他:“伯溫,伯溫。”

  ??中,劉伯溫看到一頭獅子在叫他。這不是皇宮前面的那頭大石獅子嗎?這頭大石獅子已經有幾百年道行了,修煉成精了。這下它正託夢給劉伯溫。

  獅精告訴劉伯溫,御印是給老鼠精偷去的,在大殿第三個臺階下一丈二深的地方,有一塊大石板,石板下就藏著御印,不過得用十二個勞力去挖才能挖出。

  劉伯溫第二天一大早就趕去見元朝皇帝。皇帝派出了十二個勞力,在大殿的第三個臺階下開始挖。挖了一丈二深,果然看到了一塊大石板,掀開大石板,御印果然在下面。

  元朝皇帝要封劉伯溫做官,劉伯溫不肯接受,說雲遊四海自由多了。元朝皇帝賜給他許多金銀財寶,劉伯溫只拿了些銀子作雲遊四海的盤纏。

  劉伯溫從皇宮出來,天色已晚,他找了家旅館歇息下來。半夜,有老鼠精託夢給他。這老鼠精就是偷御印的那個,因獅子精洩露了它的祕密,它懷恨在心,這次他是來報復獅子精的。老鼠精告訴劉伯溫,皇宮門前的石獅子的口中有三顆夜明珠,只要劉伯溫拍三下獅子頭,夜明珠就會滾出來。如果劉伯溫吃下它們,就會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因為這夜明珠是獅子精幾百年的修煉所在。

  第二天天剛亮,劉伯溫就趕往皇宮,守門的衛兵都認得劉伯溫,以為皇帝又找他有事兒,很客氣地讓他進去了。

  劉伯溫來到獅子前,抬起手,在獅子頭上拍了三下,果真有三顆夜明珠滾出,劉伯溫便把它們吞入肚中。

  從此,劉伯溫真的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了,而那頭獅子就只是頭呆頭呆腦的石獅子了,幾百年修煉的道行一下子全沒了。

  後來,劉伯溫以他的聰明才智輔佐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暴政,建立了明朝。

  :借計除奸

  吏部尚書金盛是個十足的奸臣,而且一直覬覦著宰相的高位,希望手中能擁有更多、更大的權力。因此,他認定薛宰相是他往上爬的擋路石,成天想著怎麼把薛宰相搞垮。

  薛宰相有個八歲的孫子,大名薛登,很受薛宰相喜愛,經常在他身邊玩鬧。金盛每回上宰相府都能見到薛登。

  有一天,金盛退朝出宮時,看到薛登正與一群孩子在皇宮門外玩耍。他突然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既然從薛宰相那兒難以下手,為什麼不在他孫子身上打主意呢?這麼個小屁孩,太好騙了。於是,他藉故停下來,待朝中文武百官全部離開,現場除了他自己的隨從人員,已沒有一個成年人,他這才不慌不忙地走到薛登面前,試探著用言語刺激薛登:“薛登賢侄,有人說你的膽子比老鼠還小,是這樣的嗎?”

  “金伯伯,這話您是聽誰說的?也太小看人了吧!”

  “其實,那話我也不相信。堂堂當朝宰相的寶貝孫子,難道這世上還有你不敢做的事嗎?”金盛見薛登已開始上鉤,於是進一步刺激他,“不過,耳聽為虛,什麼事都得親眼看見才能使人心服嘛。賢侄,你如果真有膽量,敢把這皇宮門口的大木桶砸掉一個嗎?”

  身為宰相的孫子,薛登哪怕年紀再小,對這種事的嚴重性還是很瞭解的。對方那話一出口,他就敏銳地意識到金盛的用心:金伯伯居然挑唆我去砸皇宮門口的東西,這不是欺負我年紀小不懂事,想借皇帝的手要了我全家人的命嗎?好呀,我倒要看看,我倆到底誰更聰明?打定主意後,他故意傻乎乎地皺著眉頭說:“可是,金伯伯,我手上沒個工具,拿什麼去砸爛那麼大個木桶呢?”

  “這個容易,我讓我的隨從把腰刀借給你用一下。”金盛笑眯眯地回答,同時回頭吩咐隨從把身上的腰刀解下來遞過去。

  薛登接過腰刀,二話不說,幾步跨到皇宮門口左邊的大木桶前,舉刀就劈。皇宮門口那兩個木桶叫“承露桶”,據說是皇帝有一回患病,按照一位得道真人的指點,用名貴的楠木打造而成,目的是用它們來承接露珠與雨水,供皇帝一家飲用治病,一直以來被視為不可侵犯的聖物。如今卻被薛登砍壞了一個,後果有多嚴重可想而知。

  第二天就有官員將這事兒上奏了朝廷,皇帝大怒,當即傳薛宰相祖孫倆問罪。薛宰相跪倒在大殿下,面無血色,他自知除了乖乖受死,已不必指望再有第二條路可走了,索性閉了嘴不作任何辯解。相比之下,薛登卻是沉著多了,始終保持著一副若無其事的神態,彷彿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一般。皇帝一看他那模樣,越發氣不打一處來,不由得厲聲怒喝:“大膽薛登,竟敢砸爛皇宮門口的聖物,該當何罪?”

  “皇上英明!”薛登毫無懼色,從容地抬起頭來反問,“皇上您不妨仔細想一想,到底是一統***桶***天下好呢,還是兩統***桶***天下好?”

  “大膽狂徒!”皇帝隨口反駁,“自古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什麼混賬兩統天下?你這不是明目張膽地想要造反嗎?來人,速將這小逆賊推出午門斬首!”

  “皇上息怒!”薛登還是從容不迫地說,“皇上說得對,天下是皇上一統的天下!也正是出於這一重要原因,我才把皇宮門口那個多餘的桶給砸了嘛!”滿朝文武官員一聽,不約而同一愣,目光齊刷刷地盯住了皇帝。

  “這小屁孩,真有你的!”對於正直無私的薛丞相,皇帝一直是非常看重的,即使是其孫子犯了罪,他也只想本著“一人犯事一人當”的原則,儘快結案,絕不牽連其一家人。想不到,面前這小小孩童居然能用那麼簡短的言語說出一番聽著令人心裡特別舒坦的歪理來。他心中一喜,不僅剛才的惱怒已在那一瞬間消失殆盡,同時還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朝薛宰相連連稱讚:“愛卿教導後代有方,你這孫子小小年紀口才就如此了得,將來必成大器,真是可喜可賀!”

  事情會如此令人意外地來個大反轉,金盛做夢也沒有想到。薛家有這麼聰明的後代,如果不盡快將他滿門剷除,就有可能世世代代都強過我金家!無論如何都得再想辦法……

  驚歎之餘,金盛又發現了薛登的可愛之處——那小傢伙聰明倒是很聰明,但到底還是嫩了點。假如這回在皇上面前他一口咬定是我指使他乾的,那又會怎麼樣呢……不過,我也不必過於擔心,就算他真那麼說了,他也拿不出確鑿的證據來,皇上不是也拿我沒辦法嗎?他既然不懂得將罪責往別人身上推,又仗著自己的那點小聰明,什麼事都敢幹,什麼話都敢說,我何不再糊弄他一次,讓他再闖一次禍,到時候看他還能怎麼矇混過關。

  幾天後,金盛見薛登又和一大群小夥伴在宮門外玩耍,就當著那些小孩子的面,虛情假意地豎起大拇指稱讚了薛登一番。面對金盛的反覆恭維,薛登猜想他肯定又要使出什麼新的陰謀詭計,但表面上卻是不露聲色,只是淡淡地問道:“金伯伯,您這回該不是又想讓我去劈了皇宮門口剩下的那個木桶吧?”“哎喲,薛登賢侄,你可真聰明,一開口就猜中了金伯伯的想法!”金盛又豎起了大拇指。“哎呀,金伯伯,這次我可不敢了。”薛登假裝害怕地說,“上次回去後,爺爺就把我狠狠地罵了一頓,爺爺說隨便毀壞皇上的東西那可是要殺頭的!”“哈哈哈,你爺爺那是嚇唬你的。”金盛大笑著說,“賢侄呀,以你的聰明才智,如果把皇宮門口剩下的那個木桶也劈了,皇上說不定會更加欣賞你呢!”“真的嗎?”薛登瞪了他一眼,心裡恨恨地罵道:看樣子,你這老奸賊不把我一家逼上死路是不會死心的!你的心腸既然如此歹毒,可就怨不得別人了!我倒要看看,到時候究竟鹿死誰手!想到這兒,他故意顯得漫不經意地說:“劈就劈,有啥大不了的!拿刀來!”

  “有種!不愧是薛丞相的寶貝孫子!”金盛說著,扭頭吩咐隨從解下腰刀送上。薛登拿過刀,徑直走到皇宮門前,把剩下的那個木桶給劈了。金盛令人連夜寫成表章密奏皇帝,懇請嚴懲薛家祖孫。

  薛登卻始終鎮定如常,面對皇帝的責問還是同上回一樣,不慌不忙地反問:“皇上英明,您說是木桶一般的江山好呢,還是鐵桶一般的江山好?”

  “一派胡言!”皇帝應聲回答,“從古至今,有誰聽說過木桶一般的江山?”

  “這就對了嘛,皇上。”薛登拍手笑道,“既然皇上希望自己的江山堅如鐵桶,還要那木桶幹什麼?為了皇上子孫萬代江山永固,您何不盡快下旨,澆鑄一個堅硬的鐵桶來作為新的聖物呢?”

  經薛登這一說,皇帝頓時轉怒為喜,先前的滿肚子火氣隨之消失殆盡,還賞賜黃金一千兩表彰薛登遇事隨機應變的過人才能。

  薛登受封后,竟出人意料地沒有跪地謝恩,而是扯開喉嚨大聲哭訴起來,“其實,我兩次毀壞聖物,都不是我的主意,而是金盛教唆的。他一直心懷不軌,覬覦我祖父的宰相高位,就欺我年紀小不懂事,一再鼓動我毀壞皇上的聖物,意在謀害我祖父,謀害我一家性命,直到他取而代之為止!如今,皇上不僅沒有治我祖孫倆的罪,反而賞賜我那麼多黃金,他不恨得牙根發癢才怪呢,怎麼會輕易善罷甘休呢?以他那樣的狠毒心腸,今後還不知會使出多少陰謀詭計來算計我們,我祖孫倆遲早會死在他手上!既然是這樣,倒不如請皇上現在就下旨治了我祖孫倆死罪為好,免得讓他一再勞心費力!”

  “皇上,您可千萬不要聽這小孩子胡說八道!”金盛在一邊早已嚇得面如土色,慌忙出班跪奏,“皇上,您就算借給微臣一百個膽子,微臣也不敢做這種欺君犯上的大傻事啊!”

  “皇上,我的話句句是真,絕對沒有半分虛假,我敢用一家人的腦袋擔保!”薛登語氣肯定地說,“金盛不光是教唆我砍桶,連砍桶的那柄刀也是他讓他的隨從提供給我的!當時和我一起玩耍的那些孩子親眼看到的,都可以作證!並且,他們大多是朝中大臣的子孫,很容易找到,皇上只需派人把他們叫來一問,一切就很清楚了!”金盛怎麼也沒有想到,薛登小小年紀,心思卻如此縝密,鐵一般的事實擺在面前,他自知再怎麼抵賴也無濟於事。

  :富貴知縣

  這一年,江南涇縣新來了一位姓周的知縣。周知縣上任伊始,便大手大腳地花銀子,一時間,涇縣百姓背地裡都稱呼他為“富貴知縣”。

  涇縣城裡有一個戲班,長年在景和戲園裡唱黃梅戲,涇縣城裡的百姓時常前往景和戲園看戲。

  這天下午,景和戲園裡又有一場好戲開演了,隨著劇情的展開,臺下的戲迷們如痴如醉。這時,一聲喝彩忽然響起:“好!”

  戲迷們正看在興頭上,猛然聽見這一聲“好”,不免有被打擾的感覺,於是紛紛皺起了眉頭,有幾位戲迷甚至準備狠狠地斥責那喝彩之人一番。可大家循聲一望,立即都不吱聲了,因為那喝彩之人竟然是周知縣—不知何時,周知縣也到景和戲園裡看戲來了。

  只見周知縣大大咧咧地坐在那兒,一邊聽戲,一邊搖著摺扇,身邊的幾位衙役不時地遞上茶水、瓜子,聽到高興之處,他還跟著哼上幾句……

  戲唱完了,戲迷們正準備離開景和戲園,忽然,周知縣大聲衝著一位衙役叫道:“你去將那位唱小生的戲子叫來!”

  戲迷們聽了這話,都停住了腳步,想看看周知縣命人叫來那位唱小生的戲子做什麼?有的戲迷忍不住小聲地猜測:“周知縣該不是想找那位唱小生戲子的茬吧?說實話,他唱得不錯啊……”

  就在戲迷們紛紛替那位唱小生的戲子捏把汗之際,那戲子已經來到了周知縣的面前。周知縣把那戲子誇讚了一番,然後從一位衙役的手裡拿過兩錠銀子,塞在了那位戲子的手裡,道:“這是本官賞給你的!”眾戲迷伸頭一看,見那兩錠銀子竟是二百兩。

  戲子唱得好,戲迷給點賞錢,那是常有的事,但一般只賞幾吊銅錢,最多也就一二兩銀子,像周知縣這樣一下子就賞了二百兩銀子,在景和戲園裡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

  這事在涇縣城裡一傳開,百姓們都說周知縣出手真大方,真會糟蹋銀子,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周知縣出手大方、會糟蹋銀子的事情還在後頭呢!

  半個月後的一天,周知縣領著幾位衙役上街閒逛。逛著逛著,他一抬頭,看見街邊有一家劉記綢緞鋪,於是抬腳走了進去。

  周知縣在劉記綢緞鋪裡待了半個時辰,饒有興趣地將鋪裡的各種綢緞個遍,一邊看還一邊說:“不錯,真不錯。”看完各種綢緞之後,周知縣讓劉掌櫃把每種綢緞各取出三匹包好。圍觀的百姓心裡頭直打鼓:這周知縣該不會仗著自己的權勢白拿那些綢緞吧?

  這時,卻見周知縣指著櫃檯上的算盤,道:“劉掌櫃,你把賬算一算吧!”

  劉掌櫃在算盤上一陣“噼裡啪啦”,算好了賬,隨即大聲報出了數目:“一千兩!”

  周知縣從懷裡掏出一張銀票,往櫃檯上一放,然後命幾位衙役扛著那幾捆綢緞回縣衙裡去了。圍觀的百姓湧進鋪裡一看,那張銀票的面額正是一千兩,頓時,大家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這周知縣真是大手筆啊,一下子就買了一千兩銀子的綢緞!”有的說:“這周知縣真是大手大腳,連價都沒還一下,就付了銀子,太便宜劉掌櫃了……”聽了這些議論,大賺了一筆的劉掌櫃眼睛笑眯成了一條縫。

  周知縣在劉記綢緞鋪裡買了一千兩銀子綢緞的事很快在涇縣城裡傳開了,並傳到了馬掌櫃的耳朵裡。

  馬掌櫃開了一家古玩店,這天上午,他的一位熟人見他沒有開啟店鋪的大門,卻在街上急匆匆地走著,便問他為何不在店裡做生意,急著上哪兒去?馬掌櫃一本正經道:“我正趕著去做生意呢!”

  熟人好奇地問道:“你去哪裡做生意?”

  馬掌櫃回答:“我去縣衙裡,去做周知縣的生意。”

  熟人更加感到好奇:“你去縣衙做什麼生意?”

  馬掌櫃神祕地一笑:“當然是古董生意了!我打算邀請周知縣來逛我的古玩店,萬一他看中了店裡的古董,我可就發財了!周知縣銀子多,出手大方,他賞了那位戲子二百兩銀子,在劉記綢緞鋪裡購買了一千兩銀子的綢緞……這些事我都聽說了,周知縣的銀子真是太好賺了,我可不能放過這麼好的機會。”說著,馬掌櫃樂呵呵地繼續趕路去了。

  從那天開始,馬掌櫃便每天去一趟縣衙,十多天後的一個上午,他終於如願以償:周知縣領著幾位衙役出現在他的古玩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