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的風情美
《邊城》是一首人性美與人情美的讚歌,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
之 恬靜真樸的自然環境
在小說《邊城》中,沈從文先生以其優美而流暢的語言文字,描繪了湘西邊境白河沿岸恬靜幽美的山村。“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裡,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做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處不朗然入目。黃泥的牆,烏黑的瓦……”;“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 流,約三裡便匯入茶峒的大河……”;“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還有那河街上的吊腳樓,那沿河攀引纜索的渡船,以及那關係茶峒“風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鳥雀的交遞鳴叫……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清麗,優美如畫。這裡的風光,沒有人工雕琢與粉飾的痕跡,是大自然原生態的呈現,是一幅詩情濃郁的湘西風情畫。這些充滿了自然真樸與生息傳神的描寫,給人以極美的享受。
之 新奇瑰麗的湘西風俗
沈從文在《邊城》描繪了一幅他童年記憶中、理想世界中的美麗湘西地域風俗畫。施蟄存評價說:“從文出生於苗漢雜居的湘西,他最熟悉的是這一地區的風土人情。非但熟悉,而且是熱愛。”沈從文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邊城》中就有了一個質樸而又清新的世界,表現出仁厚、純樸的民土風情。他筆下的湘西是這樣的:中秋節,青年男女用對歌的形式在月夜下傾吐愛慕之意;端午節,家家戶戶鎖門閉戶,到河邊、上吊角樓上觀賞賽龍舟,參加在河中捉鴨子的活動;正月十五,他們舞火龍、耍獅子、放煙火,小城沉浸在一片歡樂祥和之中……在划船比賽中,勝利的隊伍可以得到一枚小銀牌,如果是在邊城以外的其他地方,總會有人對它的得失計較一番。在邊城,沒有爭名奪利。在邊城人看來,銀牌不拘纏到船上哪一個人的頭上,都顯出一船人合作努力的光榮。這幅風俗畫是優美的、精緻的、奇麗的,它蘊涵了湘西邊地的自然風光、社會風俗、人際關係、人情人性等等,積澱著深厚博大而又神祕瑰麗的楚文化。
之淳樸善良的人性
沈從文在小說中為我們構造了-個和現代都市文明迥然不同的湘西世界。它幾乎沒有受到外界的侵蝕,保留著古樸、自然、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
渡船老人勤勞、善良、淳樸、厚道、忠實。他管理著碧溪咀的渡船,從20歲起便守在這溪邊,50年來,無論晴天雨天,必定堅守船頭,不知渡了多少往來過客,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遇到過渡人要付錢時,他便嚴正申明:“我有口糧,三鬥米,七百錢,夠了!誰要你這個!”儘管如此,還是有人給了錢,老人便用這錢買了茶葉和草煙,在六月裡,將茶葉用開水泡在大缸裡,供過路人飲用,草煙就給過往渡客解悶,或慷慨送給他們。有時他進城買酒,遇到熟人必請人喝酒。他和外孫女卻過著相依為命的清苦日子。卻安然自得,其樂融融。這一切莫不體現渡船老人身上美好淳樸的人性美德。此外作品中天保的豁達大度,儺送對感情的執著,順順的豪爽慷慨,楊馬兵的熱誠質樸等,這些都體現著邊城的人們身上的一種人格的魅力,展現著理想人生形式的人性美。這也是作者所要歌頌的勞動人民的人性美、生命美的具體表現。
小說中,沈從文謳歌了以人本能慾望為前題,自然而然地產生淳樸愛情,這種愛情是人性愛,更是人性美。翠翠的愛是堅貞不渝的。她對儺送的愛情純潔自然,絲毫沒有受到金錢、財富和社會地位的影響,而是出自自然的人性。翠翠的愛,就像山野間盛開的山花,自然真切而又震撼人心。她愛儺送,不因人事的周折而改變。她拒絕天保託媒說親,天保因情場失意溺死茨儺,儺送因此對她和祖父產生誤會,一氣之下駕船遠走他鄉,她卻仍然堅守對儺送的愛。祖父去逝後。她獨守渡船等待著那個沒有歸期的愛人。翠翠以一顆純潔的***,譜寫著人性美的愛情頌歌。儺送也是一位優秀的小夥子,身體強壯,為人和氣,不仗勢欺人。他第一次見到翠翠就傾心翠翠。為了愛情,半夜裡很誠實與坦白地為翠翠唱歌。當他面臨渡船和碾房的選擇時,為了愛情,他捨棄了碾房,寧願繼承一條破船。這樣的愛才是純粹的、偉大的、真摯的、令人嚮往的。這正是作者對愛情的彰顯,對愛情本色的讚美,對人性美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