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素蝶詩鑑賞

  《詠素蝶詩》是南朝齊樑之際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譽的劉孝綽所作。素蝶,即白蝶。這首詠蝶詩體物入微,描摹傳神,是一首難得的佳作。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詠素蝶詩

  作者: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

  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

  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詠素蝶詩白話翻譯

  素蝶與群蜂共同盤旋在綠草中,又忽而被飛來的鳥雀衝散,躲避在青青的花葉之中。群蝶一會兒在陽光下翩翩起舞,互相追逐,一會兒又與突然吹來的風共舞於花草之中。素蝶時而出沒於百花之中,時而穿行於密葉之間。百花千萬不要凋謝啊,這美好的樹木乃是欲相依起舞之處。

  

  這是高考語文全國I卷詩詞鑑賞考查所選擇的作品。下面是對這首詩及作者的簡要賞析和介紹。

  這首《詠素蝶詩》是南朝齊樑之際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譽的劉孝綽所作。素蝶,即白蝶。這首詠蝶詩體物入微,描摹傳神,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詩的前六句,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素蝶的動人形象。你看,在那風光旖旎的大自然中,一群素蝶忽兒似與蜜蜂相依相伴在綠草叢上盤旋,忽兒為躲避鳥雀的追逐在微葉之下隱蔽,忽兒映著明媚的陽光翩躚起舞,忽兒順著和暢的春風飛向遠方,忽兒在錦簇的花團中若隱若現,忽兒在參差的密葉裡穿進穿出。這些詩句猶如電影裡的鏡頭,伴隨著由綠蕙、青微、陽光、春風、紅花、碧樹組成的背景的不斷變換,展示出了素蝶輕盈飄然、千姿百態的身影。不僅如此,詩人在描摹素蝶時,還融入了感情色彩,既寫它飛花舞葉的喜悅,也寫它映日順風的歡快,還寫它須躲避鳥雀追逐的不安,從而賦予了素蝶栩栩如生的神情。這些傳神的刻畫,固然得之於表現手法的精巧,但若詩人不做細緻的觀察,不做設身處地的體驗,恐怕不可能如此形神俱妙地將素蝶的風姿表現出來。

  詩人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素蝶作窮形盡相的描摹,“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二句,進一層展示了它的情感。詩句以素蝶自訴的口吻說:“百花萬萬不要凋謝,這嘉樹乃是我所要依靠的啊。”這一情感的表白,透露出素蝶內心對未來的不安以及對生活的追求,全詩由此而更顯蘊藉深厚。

  沈祥龍曾指出:“詠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國之憂,隱然蘊於其內,斯寄託遙深,非沾粘焉詠一物矣。”***《論詞隨筆》***聯絡詩人劉孝綽的生平,當可看出,此詩並非泛泛詠蝶之作,而是寄予了詩人的身世之感。***詳情可參見後文介紹***

  於此詩中,詩人一方面借潔白的蝴蝶以表示自己的品質的高尚與純潔,另一方面借蝶之口表示自己在遭受到官場的多次沉浮之後依然對仕官的渴望與追求。然而詩人素物寄意,已將物象與意念融為一體,故既得題中之精蘊,又有題外之遠致,讀者或作詠蝶欣賞,或作寄慨體味,均可感其妙,這正是一般詠物詩所難以企及的。

  詠素蝶詩作者劉孝綽簡介

  ***481-539***南朝詩人。本名冉,小字阿士,彭城人。七歲能文,素有“彭城才子”之稱。父劉繪,為齊大司馬,幼小的孝綽“年未志學”,就能“代父草詔誥”。舅父王融,亦齊中書郎,非常欣賞孝綽的聰明才智,常常帶著他拜會親友,被人譽為“神童”。梁武帝時,歷官尚書水部郎,侍帝宴,賦詩七篇,帝歎賞,累遷祕書丞。昭明太子蕭統,令圖工繪綽影象,懸於“樂賢堂”,以示敬仰。孝綽辭藻,為世所宗,每作一篇,爭相傳誦,有群從子侄七十人,皆能文。詩與何遜並稱“何劉”。有詩文集數十萬言問世,可惜失傳。明人輯有《劉祕書集》。

  【劉孝綽其人】

  徐州歷史上人才輩出,群星璀璨。既有叱吒風雲的楚漢精英項羽、劉邦,也有中華烹飪絕技的開山先師彭祖,還有才華橫溢的目錄學鼻祖劉向。我這裡要說的又是一位重要的文學大師劉孝綽。

  據《梁書·劉孝綽傳》、《南史》等文獻記載:劉孝綽***公元481-539年***,本名冉,小字阿士,彭城人。七歲能文,素有“彭城才子”之稱。父劉繪,為齊大司馬,幼小的孝綽“年未志學”,就能“代父草詔誥”。舅父王融,亦齊中書郎,非常欣賞孝綽的聰明才智,常常帶著他拜會親友,被人譽為“神童”。梁武帝時,歷官尚書水部郎,侍帝宴,賦詩七篇,帝歎賞,累遷祕書丞。昭明太子蕭統,令圖工繪綽影象,懸於“樂賢堂”,以示敬仰。孝綽辭藻,為世所宗,每作一篇,爭相傳誦,有群從子侄七十人,皆能文。又據日本遍照金剛《文鏡祕府論》,劉孝綽是《文選》的主要編撰人。孝綽有詩文集數十萬言問世,可惜失傳。明人輯有《劉祕書集》。孝綽仗氣負才,幼時嘗言:“天下文章,若無我當歸阿士。”凡不合意者輒直言詆訾,加上性格乖忤,與世不融,結果得不到提拔,官也就做到祕書監為止。

  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生活在南北朝時期的劉孝綽,不僅受到梁武帝蕭衍的賞識,更受到皇太子蕭統的敬重。按理,有了這樣兩重背景,這位“彭城才子”應當有機會大展巨集圖了。然而,問題就出在他“仗氣負才”,“性格乖忤”的牛脾氣上。

  武帝普通六年***公元525年***,時任太子僕掌東宮管記的劉孝綽,和一個“彭城到洽”的學士,同做太子的侍讀。“初,孝綽與到洽友善。”後來,“孝綽自以才優於洽,每於宴坐,嗤鄙其文,洽銜之。”這樣,就和這位同鄉暗中結下了冤仇。有一次孝綽攜妾入官府,被到洽知道了,於是向皇帝參奏一本,彈劾孝綽。罪名是“攜少妹於華省,棄老母於下宅”,“名教隱穢”。省,就是皇宮禁地。劉孝綽的行為屬於傷風敗俗,不可告人,因而獲罪罷官。雖然有史書評論說“攜妾入官府,似不足與此罪相值”。但這件事,可能讓劉孝綽對宦海沉浮有了新的認識。具有戲劇性的是,劉孝綽被免職後,“高祖數使僕射徐勉,宣旨慰撫之”。皇帝還將自己新寫的《籍田詩》,“先示孝綽”,可見梁武帝還是非常賞識劉孝綽的。隔了兩年***大通元年***,“孝綽起為西中郎湘東王諮議”,後再次成為太子僕。此後,劉孝綽還吃過一個小官司,即任尚書吏部郎時,因“坐受人絹一束,為餉者所訟”。僅僅接受人家“一束”絹,便被起訴,可見有人存心和他過不去,好在這起訴訟,對他沒有太大影響,“頃之,遷祕書監”。大同五年,卒官,時年五十九歲。梁元帝為孝綽墓銘雲:“鶴開阮瑀,鵬翥楊修,身茲惟屈,抉搖未申”。阮瑀、楊修皆三國名士,褒賞惋惜之情,充塞字裡行間。

  拋開劉孝綽自己的詩文不說,從學術上,他一生有兩件事值得記述:第一是幫助蕭統編撰《文選》;第二是開創中國楹聯之先河。

  《文選》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著作權雖然記在昭明太子蕭統的名下,但功勞還是應該屬於劉孝綽。首先,劉孝綽在蕭統九歲時就擔任了他的“洗馬”***亦作“先馬”即太子出行的先導官***,這個才氣天賦的皇太子,一定是受到老師劉孝綽的薰陶和指導,才有可能成長為一個學問家的,“昭明文章繁富,特命太子僕劉孝綽集而序之”。其次,劉孝綽比蕭統年長二十歲,據《昭明太子蕭統年譜》記載,《文選》開始編撰的時間大約在天監十五年,當時蕭統只有十六歲,從年齡和學識的任何角度,作為“洗馬”和“東宮管記”的劉孝綽,對《文選》的立意、選題、定稿,必然起主導作用。

  《文選》的編撰,獨具慧眼,注重風格的典雅,文字的駢麗,“自謂畢乎天地,懸諸日月”。文章專注文學價值,不選經、子,史書也只錄“辭采”“文華”的部分。《文選》初成總量達“千卷”,後精選成三十卷,分三十八類,包括先秦至樑代的詩文辭賦及較有文采的史論傳贊等共七百餘首***篇***,收錄作家一百三十餘人,許多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還有不少精彩篇什,也賴此得以儲存和流傳,所以《文選》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文學著作。《文選》傳世,也是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特別到唐宋,倍受世人重視,成為學子們爭相誦讀的主要經典,故民間有“《文選》爛,秀才半”之諺。後人詮註《文選》的也不少,如唐顯慶年間李善註釋六十卷;唐開元年間,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五人合注《五臣注》等。現在敦煌、臺灣、日本都有《文選》印本或殘卷留存。

  第二是對楹聯的貢獻。楹聯,就是張貼在楹柱上的對聯,是中國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藝術奇葩,也是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瑰寶。它不是詩,也不是詞,它以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廣泛應用於節慶、婚喪、名勝、廟宇、宮殿、廳堂、居室,乃至農家小院,豬舍、牛欄,凡是有中國人活動的地方,無處不無它的身影。每逢新春佳節,大紅紙書寫的喜慶春聯,恐怕要染遍整個中國!楹聯的這一特點,是任何其它文體所不能替代的。

  楹聯的歷史悠久,和漢字同宗同源,她孕育在先秦兩漢,鼎盛在明清,現代又是一個發展高峰。最早認為,楹聯的起源是後蜀主孟昶***公元965年***自題的一副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後經譚嗣同考證,中國的第一副楹聯,就是劉孝綽在罷官後書寫的。聯曰:“閉門罷吊慶;高臥謝公卿”。這副對聯,充分反映出這位“彭城才子”的“乖忤”性格。譚嗣同的考證,不僅把楹聯的歷史上推了400多年,而且引證出徐州是中國楹聯故鄉的重要史實。現在,劉孝綽作為“中國楹聯第一人”的論點,已被學術界廣泛認同。

  劉孝綽的三妹劉令嫻,也是一個出眾的詩人,她繼哥哥貼出對聯之後,也貼一聯與之呼應。聯曰:“落花掃仍合;叢蘭摘復生”。這副對聯明顯是在替兄長罷官鳴不平。如果說劉孝綽開創了中國楹聯的先河,劉令嫻也當重記一筆。令嫻善詩能文,她的文采在南北朝時期就以“清拔”著稱。令嫻丈夫徐悱,即前文提到的僕射徐勉之子,較早辭世,勉欲為兒子寫悼詞,不料令嫻先成《祭夫》一文,辭情悽愴,感人至深,只好擱筆。歷史上才子不少,才女則寥若晨星,劉令嫻堪稱“彭城才女”,故不得不記之。經過了一千五百多年歲月的磨練,能讀到這位才女的詩篇,也屬不易,特錄令嫻詩一首作本文的結尾:“日落應門閉,愁思百端生。況復昭陽近,風傳歌吹聲。寵移終不恨,讒往太無情。只言爭分理,非妒舞腰輕”。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