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素蝶詩閱讀理解題及附答案

  《詠素蝶詩》這首詩通過對素蝶活動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悲觀、沉浮,最後兩句突出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依戀和嚮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關於《詠素蝶詩》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詠素蝶詩》閱讀原文

  詠素蝶詩

  劉孝綽[注]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

  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

  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注】 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

  《詠素蝶詩》閱讀題目

  ***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詩有什麼含意?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詠素蝶詩》閱讀答案

  ***1***這首詩描寫了素蝶隨蜂悠遊,遇雀躲藏;映襯日光騰起,順著風勢返回;在花叢中時出時沒,於樹葉間上下翻飛。是通過素蝶和周圍事物的關係、對不同情況的反應來描寫的。

  ***2***寫自己徒負才華,只能追隨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為人賞識,施展才能。採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

  《詠素蝶詩》閱讀賞析

  全詩格調清新,積極向上,語言精煉,構思奇妙,比喻精當,言語間透露著一代文人劉孝綽的恃才傲物,和超然的才氣!

  素蝶:用隱語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即“詩言志”。素,繪事後素,無形之禮也,詩云“無形之禮,鶯啼千里。”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蝶,訓詁為‘牒’,“薄者曰牒,厚者曰牘”。 “素蝶”兩音為全詩的主音,“嘉樹欲相依”為全詩主旨,如果說“嘉樹欲相依”是詩言志的顯揚之句,那麼這句結尾之句,印證的是 “素蝶”主音的隱藏之志。結尾與標題的印證,符合‘一陰一陽謂之道’,也符合結尾之句重陽剛的文法要求,子曰“君子不重結尾之句,武則不威,文則不固。”這可能是寫隱語詩重要的文法要求。  詩人借物喻人,託物言志,借素蝶的清高喻指自己品行高潔。“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實際是詩人宦場沉浮的寫照,詩人志向高遠堪比旭日,映日爭起,渴望一展自己的抱負與才華,儘管宦途不順,還是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時候會到來。

  全詩兩段,第一段通過描寫邦無道時期,春天的景象只是假象,以素蝶的小心翼翼來告誡自己:邦無道,謹言慎行,候時以動;第二段通過描寫邦有道時期,素蝶可以大展巨集圖,可以“出沒花中見,參差cēn cī葉際飛 ”。全詩格調清新,積極向上,語言精煉,構思奇妙,字音牽引之道精當,儒家經典的字器挑選恰到好處,讓懂春秋筆法的讀者有跡可循,能吸引不懂春秋筆法的讀者,努力思考其中隱含的哲學道理。詩語中透露著一代文人劉孝綽遭遇‘邦無道’時,“哀而不傷”的高潔,字音牽引之間,體現出作者超然的才氣!

  當我們對漢語的語音沒有了感覺的時候,‘字’就會抹殺‘音’,‘現象’就抹殺了‘真義’,作者的思路發散出去,讀者卻收不回來。劉孝綽的繫辭方法是字音兼顧,所以當時的人,謂之曰‘奇才’;今天的人,僅僅依據字器本身的象徵意義來思考問題,只知道口語的記錄,從沒有“據字鎖音、據音索字”的概念,子曰:“道不同,不相與謀。”

  先賢崇尚的文法,我卻總是飄忽在空中;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漢語聲音的美,我卻總是不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