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散文化

  《水調歌頭》是一首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北宋名詞,改寫成散文要怎麼寫好?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改寫《水調歌頭》

  一箇中秋的夜晚,當時我在密州當地方官。此時,幾乎每家每戶的人們都在吃著月餅、葡萄準備賞月亮。可我卻只能自己一個人坐在桌前喝酒。

  不知等了多久,月亮還有沒有出來。我有些不耐煩了,舉起酒杯去問蒼天:“蒼天呀,月亮怎麼還不出來?”說完一飲而盡,接著我又問:“不知道你們天上怎麼樣,現在是什麼年代了。我已經七年沒有和我的弟弟團聚了,心情很是糟糕。真想乘著清風再回到那個美麗的廣寒宮。但怕那個用玉砌成廣寒宮,在高處的嚴寒。”說完這些話。我眼前的月亮好像在慢慢的變大,雲朵兒在慢慢的後退,我被這個越來越大的月亮迷住了。這時,我說什麼也不相信,我還在人間。月亮,照在華美的樓閣上,也照著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的我。這月亮呀,為什麼要在別人分離得時候圓呢?不過,這也不怪它,人的悲歡離合,就像它的陰晴圓缺一樣。從古至今,也沒有改變。我願那些與我在一個月亮下的親人都活的很長久,也都很幸福。

  我進入了夢鄉。在夢中,我夢見了我和家人一起,一邊吃著月餅、葡萄一邊賞月。

  二:《水調歌頭》改寫

  這一天,蘇軾到朝廷做了官,家裡只有母親和弟弟相依為伴。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中秋節到了,大街小巷很熱鬧。親人們相聚在一起吃著月餅,喝著美酒,一起來度過愉快的中秋節。蘇軾身在異地逢節思親便出去走了走,大街上吆喝聲不斷,這不,旁邊賣月餅的商人吆喝道:“賣月餅了,各種餡兒都有,瞧一瞧,看一看哦!”蘇軾走了過去,習慣性地用手中的扇子一指:“老闆,這月餅怎麼賣呀?”

  “哦,官爺,一兩五斤。”

  “那就來一斤吧!”蘇軾摸了摸自己的鬍鬚點著頭說。

  “好!俺給你一斤的月餅!”商人看到有人來買月餅,高興極了。他用筷子夾了幾塊月餅,用秤稱了稱,嘴裡還小聲地算著,順手拿了一張紙,把月餅包了起來,用繩子一系,遞給蘇軾說:“官爺,您慢走,歡迎下次光臨。”蘇軾拿了月餅,付了餅錢,便走了回家。

  到了晚上,一輪圓月掛在了深遠的天空中,彷彿一葉帆在大海深處。那美麗的月亮似乎宮闕一樣近在眼前。隨著夜深人靜,明月安靜地照著無眠的人,常抱想象力思詩想詞的蘇軾回到他的文學天地——書房後,蘇軾躺在椅子上,孤獨的一個人在吃著月餅,暢飲著美酒。望著天空中的月亮,想了想他已經有多少年沒有回家了,在這地方當官,他出仕之途也充滿艱辛。藉著迷離飄渺的想象,看著朦朧月亮的清舞,這種似真似幻的環境。似乎讓蘇軾過著天上神仙的生活,而孤獨了自己的母親和弟弟。“唉,我以前常在母親的懷抱裡過著美好而又愉快的中秋節,早年與弟弟蘇轍曾夜雨對床、功成身退,而現在我卻一個人過著。”蘇軾嘆著長氣自言自語地說。抬頭望著那月亮,他不禁想起母親及故鄉那雕刻著花紋的門窗,蘇軾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低頭埋怨自己貪念仕途的過錯,不能像月亮那樣和家人團聚。“嗵嗵……”,一聲聲煙花炮竹展現在深遠天空,五顏六色,千姿百態,為月亮又增添了讓人如痴如醉充滿神奇的面紗。蘇軾想:“人也有悲傷的時候,也有快樂的時候,也有閤家團聚的時候,也有骨肉分散的時候。月也不是一樣嗎?有陰天,有晴天,有時圓,有時缺。人月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我現在又何必思鄉戀親而不樂呢?”蘇軾頓時內心超越,而歸與平靜。

  這時,蘇軾一隻手端著酒壺,一隻手舉杯對著月亮低吟: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三:改寫《水調歌頭》

  天上的明月啊終於露出了臉皎潔的月亮一生之中能有幾回照我。

  酒杯啊酒杯,載滿我的思念問暗漆的天空,在那遙遠的仙境此時此刻是何年何月。涼風吹著我單薄的身影那孤單的背影似乎要隨著那風飄回夢想中的天堂。但是天堂中寒冷和孤寂又讓我怯步。

  在月色和清風中,我的影子開始起舞,恍惚中似乎天堂就在我的眼前。

  影子隨著月光轉過那雕樑的畫棟,穿過閣樓的阻攔。何人在此處失眠,何人在此低吟。或許我不該怨恨這讓我想起離愁的月色。月色有什麼錯?錯的只是我。世上不會存在永遠有聚就有分離。人的悲喜離別就是一場自古以來的痛苦,就像月也有圓缺的苦惱。完美從來都不屬於人間。

  遠方的人啊希望你永遠美好的生活,或許在那再偶爾不過的時間我們能在月色下相會。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