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碩士論文

  護理專業形象對護理學科的發展影響重大,護理專業被社會確認是專業價值發展的最終成果,而改變護理專業負面的歷史形象影響,重塑21世紀護理新的專業形象和社會地位,是尋求專業發展的關鍵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淺論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

  護理安全管理,是醫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制約醫院綜合效益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精神科病區,病人由於症狀的支配會出現精神、行為異常,某些行為往往具有危險性,如衝動、傷人、自傷、毀物等異常行為。護理安全是精神科護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護理人員護理精神障礙病人的重要環節,精神病人送到醫院後會採取什麼樣的管理模式呢?病人進醫院後人身安全是否有保障?這是病人及家屬最關心的問題。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加強教育.思想上高度重視組織學習,提高認識。由護士長組織,科室人員進行職業道德、行業規範、專科護理常規制度以及安全管理相關制度學習,使全體人員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護理安全工作。針對我們服務的人群的特殊性,在實施護理服務過程中,為病人提供優質、高效、安全的服務,促使廣大護理人員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意識,提高對護理不安全因素後果的認識。

  2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根據病區的管理模式,將收治病種的特殊性,以及為病人提供各項診療護理措施而制訂出專科護理常規制度、安全管理常規制度及相關應急預案等。主要涉及入院、住院、出院的每一個環節上的工作流程,使各項常規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3 常規工作程式化、制度化、規範化在建立健全常規制度的基礎上,狠抓制度落實,從每個班次、每個崗位、每個工作環節著手,使得各項工作達到程式化、制度化、規範化,堅決杜絕有章不循現象。由於精神科病人的特殊性,作為精神科護士必須熟悉病人,在護理操作中尤應嚴格遵守三查八對制度,嚴防差錯事故發生。

  4 加強安全管理質量檢查.並做作好歸因分析,加強防範病區成立安全管理質量小組,定期開展活動。護士長抓好經常性的檢查、考核工作,堅持周查、月評,對於發現的問題,及時查詢原因,將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之中,制訂並落實整改措施,將安全護理作為考核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年終作護理質量安全彙總,進行歸因分析。RCA根本原因分析法:

  直接原因:查對制度未嚴格執行、防範措施未落實、觀察巡視不及時、判斷處理不到位、交班制度未執行、應急處理能力差、溝通交流不規範;根本原因:護理規範、職業道德、溝通技巧。

  如何防範:醫院***制度落實、護理質量控制、培訓教育、獎懲到位;***個體***以德行護、依法行護、循規蹈矩、盡職盡心、提高水平,多思多想、充分溝通,及時上報積極處理。***

  5 加強溝通.杜絕安全隱患

  首先是加強與病人及家屬的溝通,通過語言及書面形式,相互交流資訊,從而使病人家屬瞭解並適應醫院的管理制度,避免由於家屬不瞭解患者的特殊性和危險性,常常將火柴、刀、剪、繩索等一些危險物品或器械帶人病房,給安全帶來隱患;有些家屬不懂得接觸患者的技巧,也有被傷害的危險;或因食用家屬帶入的不潔食品,致使患者嘔吐、腹瀉等感染性疾病,因此,帶入病房的食物須經護士檢查。此外,由於求醫心切,家屬也可能利用外出機會在外投醫,乘工作人員不備,偷偷將“藥物”給患者服,從而造成嚴重後果。醫院的管理制度在不違反安全原則的基礎上,儘量適應病人生理上、生活上的需要。

  其次是加強與醫生的溝通,對重點病人要做到心中有數,做好病情觀察,瞭解病人的思維動態,主動關心、體貼患者,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醫護患關係,嚴防意外的發生。

  再次,與醫技人員及後勤保障人員的溝通,使他們對精神科護理安全有足夠的認識,配合並支援各項常規制度的實施。盡責盡心為精神病人提供一個安全的、有利於康復的休養環境,這樣才能確保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的護理服務。

  6 加強物品管理首先是將物品分類,判斷必需與非必需物品。把非必需品清理掉,將必需品的數量降到最低程度。醫護辦公室根據精神科的特點,規範物品管理,做到定位管理。要求屬危險物品的東西***如剪刀、縫針、繃帶、保護帶等***要固定放置並上鎖,各班要清點數量並做好交接班。要求各班寫字檯上沒有不必要的物品,消毒物品數量恰當、無過期,備用藥品數量恰當、無過期,每週檢查一次。病人床單每天常規整理,床頭櫃上除無雜物。根據精神科的特殊要求,病人衣物要隨時清理檢查,以便隨時發現危險物品,如男性病人會藏匿香菸、打火機、剃鬚刀;女性病人會藏匿長絲襪等。水果及點心統一存放在點心櫥,每天定時發放。所有通道無雜物,保證病區環境整潔、衛生及安全。

  7 定期急救藥品、物品檢查每天檢查搶救車藥品、物品,確保在有效期內,無損壞,每週定期檢查搶救裝置,要求物品齊全,功能良好,人人會使用,保證病人在需要時立即得到治療和搶救。

  8 定期安全檢查每週一進行安全大檢查,包括病室門窗、各個角落、浴室、廁所、病人床單、床頭櫃等,並做登記。保證病區環境的整潔、舒適、安全。

  9 加強病情觀察對伴有軀體疾病、急性期患者加強病情觀察及用藥後反應,防止跌倒等意外事件發生,必要時予保護性約束並加強生活護理。

  安全護理是精神疾病護理中最重要的環節。它直接關係著病人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是精神科醫護質量的重要標誌。因此,護理人員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做好安全護理,尊重和保護病人的生命權益,為促進病人康復創造條件。

  範文二:探索圍手術期患者的心理護理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如何做好圍手術期患者的心理護理,使患者在輕鬆、舒適的環境裡,在醫護人員的關懷和照顧中渡過自己的手術時刻,是提高手術成功率的重要因素。現將筆者在工作中積累的一些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病人術前的心理特徵

  1.1 多愁、憂鬱、渴求。手術前,有90% 以上患者精神過度緊張,考慮問題過多,感情容易衝動,夜問嚴重失眠。部分患者害怕手術時間拖延過長,醫療費用過高,經濟負擔過重。同時,患者大多渴望由技術高明的醫生給自己做手術,得到醫護人員對自己特殊的重視和關心,尋找一切機會同醫護人員交談。

  1.2 恐懼、緊張。對手術盼望很久的患者,一旦知道自己將要實行手術時卻又產生了恐懼和緊張的心理。根據不同病人的表現形式又可分為抑鬱型和激動型。

  1.2.1 抑制心理。多見大手術和中老年女患者,由於對手術缺乏正確認識及對手術室這種特殊環境的陌生,患者表現為神經抑制,反應遲緩,表現呆板,若有所思,問其話時突然醒悟,肢體活動僵硬不靈活,鼻尖出汗,發抖,雙手下意識“緊張握床單”等。

  1.2.2 激動心理。由於心理壓力過大,採取自我解嘲的方式,常在推進手術室途中就痛哭流淚。表現為神經衰弱,持續不安,心煩意亂,這類情況多見於兒童及女性病人。

  2.手術前的心理護理

  2.1 有針對性地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開導和解釋。患者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群體,其年齡、性別、性格特點、職業、家庭背景、生括閱歷、文化層次以及所患疾病的種類和嚴重程度等都千差萬別,各不相同。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手術前的心理準備工作中,必須因人而異,有針對性地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開導和解釋。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除患者的思想負擔,使其正確對待自己的病情,配合手術順利進行,努力做到在手術前就能消除患者的緊張和恐懼心理。

  2.2 把手術必要性及可能出現問題向患者交代清楚。首先向患者簡要說明實施麻醉的意義,實施手術的大致方法和過程,以及手術中對某些器官及功能可能產生的影響,或者不實行手術的後果等。其次對手術中、手術後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對這些問題的應急措施和處理方法向患者及家屬交代清楚。另外還應該向患者及家屬交待手術前後的注意事項。

  2.3 充分了解患者的近期身體情況。術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近期身體情況,如:有無心慌、氣促及其他不適,對女性患者需瞭解其月經情況,以便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手術日期。

  2.4 徵得患者和家屬的同意。手術是對機體有一定創傷的治療措施,在實施前必須徵得患者和家屬的同意,千萬不可勉強進行手術。有些患者及其家屬對手術有顧慮,不願意實行手術,那麼作為醫務工作者而言,首先要了解患者顧慮和擔心的原因是什麼,並且有針對性地進行說明和安慰,然後進一步向患者解釋手術的必要性與重要意義,以及不實施手術的隱患和危險性。

  3.手術中的心理護理

  手術室護士去病房接患者到手術室時,態度要和藹,動作要輕柔。病人進了手術室以後,對手術的恐懼以及環境的變化可能刺激患者心情緊張。

  手術室護士應安撫患者的情緒,使患者逐漸適應手術室的環境,準確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動,實施個體心理護理,使患者能積極配合手術,以便手術順利進行。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的紐帶和橋樑,術中要正確地運用語言,準確地表達情感,和病人聊一些比較輕鬆愉快的話題,分散其注意力,緩解其緊張情緒;同時也要做個好聽眾,認真聽病人的談話,不要隨意發言,當病人過度激動時應給予安慰,也可誘導繼續談些別的話題。在手術中醫護人員要用心工作不要閒談,不要談易使病人誤解的話,以免引起某些心源性疾病,使語言在心理護理中起到應有的作用。

  4.手術後的心理護理

  當手術室護士護送患者回病室後,首先要向患者及家屬交待好術後注意事項。多數患者都會希望手術治療後能達到立即好轉,但實際上無論大小手術都對身體有一定的損害,術後切口常疼痛難忍,這樣會使患者想到是否手術時損傷其他部位等各種離奇的想法,增加了患者的思想負擔,這時患者很想知道手術的結果如何,非常希望跟醫護人員交流病情,因為通過與醫護人員的交談,患者可知道手術是否成功,那些離奇的想法就會慢慢消失,心情也會變得舒暢,手術後的思想顧慮也會解除。護士不光要做好耐心細緻的解釋工作,還要做好保護性醫療,需要和家屬單獨交待的病情要回避患者,以防引起患者情緒波動,影響切口癒合。此外,要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屬的配合,通過家屬可以瞭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共同搞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5.小結

  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我們護理工作者應掌握好患者的心理護理,通過各種途徑及渠道瞭解患者的心理特徵,採取個體化的疏導方式,使每位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手術治療,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及患者的滿意度,最終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