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傷的急救處理

  長時間在很冷的環境中或接觸非常冷的空氣或物品,會引起血管痙攣、淤血、腫脹,這說明已經發生凍傷。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凍傷的急救方面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一:

  對凍傷的緊急處理辦法

  如果僅為手指腳趾凍傷,可以用與提問相同溫度的水浸泡凍傷部位。如果是在野外手指凍傷,可將手放在自己的腋下升溫。如發現有起泡或者紅腫潰爛等情況,要用乾淨紗布包裹患處,並去醫院治療。

  如果出現全身凍傷,體溫降到低於身體溫度屬失溫狀態,很容易發生危險。此時失溫者一定不要睡覺,強打精神讓自己處於活動狀態;

  當全身凍傷者出現脈搏、呼吸變慢的話,屬嚴重失溫,此時同伴要用身體直接接觸的方法,把失溫者抱在懷裡,用自己的體溫使失溫者的體溫回升。必要時可採取心肺復甦的方法,讓失溫者保持心跳和呼吸。待失溫稍微恢復後,要立即送往醫院救治。

  處理凍傷時應該注意

  禁止把凍傷部位直接泡入熱水中或用火烘烤,這樣會使凍傷加重。如果凍傷發生紅腫、起泡或潰爛等情況,不要用手揉搓或按摩,這樣容易使凍傷部位引起感染;

  用茄子梗或辣椒梗煮水,洗容易凍傷的部位,或用生薑塗擦區域性面板,有預防凍傷的作用。

  二:

  凍傷是身體表面受低溫損害後,區域性血液迴圈發生障礙而產生的病變。其發生除了受到冷凍作用,還與潮溼、人體區域性血液迴圈不良或抗寒能力降低等因素有關。通常凍傷可分為凍瘡、區域性凍傷和全身凍傷***又稱凍僵***三種。有些人可同時發生兩種損害。

  凍瘡多發生在耳殼、手、足等處。常有復發現象。表現為面板局部發紅或發紫、腫脹、發癢或刺痛;一部分可起水泡,爾後結痂。預防凍瘡要注意保暖,在好發季節,用茄秸煎水浸泡,或生薑切片塗擦易患處,每日2次,可減輕或避免發病。治療除應加強保暖外,還可在區域性塗凍瘡膏;糜爛處可用含抗菌藥、可的松類的軟膏。

  區域性凍傷大多比凍瘡嚴重。按病情輕重可分為三度。一度凍傷:僅損傷表皮,局部發癢、刺痛、感覺異常,有紫紅色紅斑。二度凍傷:損傷深達真皮層。區域性紅腫更明顯,出現水泡,疼痛較劇烈,感覺遲鈍。三度凍傷:損傷達面板全層,甚至皮下組織、肌肉、骨骼、出現面板壞死、組織潰破。全身凍傷,病情多危重,患者寒戰、四肢發涼、發白、昏迷、呼吸微弱、血壓下降。

  當發生了上述情況應立即進行現場急救。首先,應使病人迅速脫離寒冷環境,脫去寒冷的衣服、鞋襪,給以保溫處理。可給病人吃些溫熱的食物或飲少量酒。但如未脫離寒冷環境時不宜飲酒。對區域性凍傷者,可將患部浸浴在約37℃溫水中,約5-7分鐘,可迅速恢復區域性血液迴圈。但不要讓患部直接烤火或一開始就用較熱的水浸泡,亦不能用冰雪擦傷處。若一時無法獲得溫水,可將患者置於救助者懷中或腋下復溫。對已復溫的病人,不能再用熱水浸泡,否則會加重組織損傷。一度凍傷復溫後要輕輕地活動患部,並進行適當的按摩。二度凍傷復溫後,有條件者可用1%新潔爾無溶液,清洗傷處和周圍面板,然後用幹而軟的棉布作保暖包紮。三度凍傷和全身凍傷者應迅速送醫院進行救治。

  凍傷如何護理

  寒冷的冬天經常會遇到凍傷,凍傷是因寒冷作用於機體所引起的體溫調節功能障礙、血液迴圈不良而造成的區域性組織損傷。一般多發生在手、足部,也有在耳部和距心臟較遠的部位。

  若手指及身體其他部位被凍傷要及時治療。區域性出現水泡時,每天可用熱水浸泡凍傷部位1-2次,擦乾後再用手搓20-30分鐘並塗凍瘡膏。也可用煨烤的生薑片或白蘿蔔片擦患處。蜂蜜100克、豬油15克混合煎熬成蜜油也可外塗受凍傷部位。把豬蹄殼洗淨晾乾,放在瓦上用火烘炒,炒焦後碾成粉末用蓖麻油調成糊狀,敷在患處,紗布包紮,3-4天凍瘡就會好轉。茄子根數枚熬煮後,用其水洗泡凍傷的手足,效果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