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學習的方法

  在中學物理課中,我們不僅要學習許多具體的物理知識,而且要掌握好物理學科的思維方法。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虛設法

  很多物理題目是把生活中的情景與物理知識相結合來出題,我們解題時根據“先特殊,再發散”的原則,先虛設一個物理情景,就能比較容易地得出答案。

  例如:某人在勻速向東行駛的船上跳遠。他是向東跳得遠些還是向西?***不計空氣阻力***

  解題時可以虛設此人在地上跳遠。船在勻速行駛,地球也在勻速運動,所以我們可以把地球看作是一艘勻速行駛的船。在地上跳遠各個方向都一樣,所以在勻速行駛的船上跳遠,向東和向西跳得是一樣遠。

  二、發散思維法

  從某條物理規律出發,找出多種規律的表述。這是掌握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從歐姆定律以及串並聯電路的特點出發,推出如下結論:串聯電路的總電阻大於任何一個分電阻,並聯電路的總電阻小於任何一個分電阻;串聯電路中,阻值大的電阻通過的電流小,阻值小的電阻通過的電流大。

  三、對稱方法

  對稱也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對具體的物理問題而言,運用對稱的方法往往可以化繁為簡。比如,豎直上拋運動和自由落體運動具有“時間反演操作”規律不變性。時間反演就是讓時間流向倒轉,如同將物體的運動用錄影機錄下後倒過來放映,則豎直上拋就會變成自由落體。還有,靜電場和引力場的合場也可當作等效引力場處理,這對於我們處理問題可帶來很大的方便。

  有關 學好高一物理的五大方法的推薦

  一、觀察的幾種方法

  1、順序觀察法: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

  2、特徵觀察法:根據現象的特徵進行觀察。

  3、對比觀察法:對前後幾次實驗現象或實驗資料的觀察進行比較。

  4、全面觀察法:對現象進行全面的觀察,瞭解觀察物件的全貌。

  二、過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過程層次:一般說來,複雜的物理過程都是由若干個簡單的“子過程”構成的。因此,分析物理過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複雜的問題層次化,把它化解為多個相互關聯的“子過程”來研究。

  2、探明中間狀態:有時階段的劃分並非易事,還必需探明決定物理現象從量變到質變的中間狀態***或過程***正確分析物理過程的關鍵環節。

  3、理順制約關係:有些綜合題所述物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和變化過程,是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綜合效應”。要正確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觀察和分析,從內在聯絡上把握規律、理順關係,尋求解決方法。

  4、區分變化條件:物理現象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髮展的。條件變化了,物理過程也會隨之而發生變化。在分析問題時,要特別注意區分由於條件變化而引起的物理過程的變化,避免把形同質異的問題混為一談。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學中有許多物理量是通過比值來定義的。如R=U/R、E=F/q等。在這種定義方法中,物理量之間並非都互為比例關係的。但學生在運用物理公式處理物理習題和問題時,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義,分不清哪些量之間有因果聯絡,哪些量之間沒有因果聯絡。2、注意因果對應:任何結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產生一定的結果。因果常是一一對應的,不能混淆。

  3、循因導果,執果索因:在物理習題的訓練中,從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進行因果分析,有利於發展多向性思維。

  四、原型啟發法

  原型啟發就是通過與假設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東西,來啟發人們解決新問題的途徑。能夠起到啟發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來源於生活、生產和實驗。如魚的體型是創造船體的原型。原型啟發能否實現取決於頭腦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與頭腦中的表象儲備有關,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種途徑:1、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並爭取用學到的知識予以初步解釋;2、通過課外書、電視、科教電影的觀看來得到;3、要重視實驗。

  五、概括法

  概括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從同類的個別物件中發現它們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較小範圍的認識擴充套件到更普遍性的,較大範圍的認識。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概括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高階形式的、科學的概括,這種概括的結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這種概括稱為概念概括;另一種是初級形式的、經驗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徵的概括。

  相似特徵概括是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徵對不同事物進行比較,捨棄它們不相同的特徵,而對它們共同的特徵加以概括,這是知覺表象階段的概括,結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級的。要轉化為高階形式的概括,必須要在經驗概括的基礎上,對各種事物和現象作深入的分析、綜合,從中抽象出事物和現象的本質屬性,捨棄非本質的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