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學習的方法具體介紹

  學習地理掌握一些比較好的學習的方法會讓學生學習的更加的輕鬆,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高中地理的學習的方法的具體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學習的方法

  第一步,讀、劃先行——“思維描圖法”。

  首先是通讀教材,包括小字部分,然後分段略讀、精讀,對教材重點內容如概念、定義等,要求做到讀、劃***在下面用色筆畫線***並行,以加深印象,為運用地理語言解答問題打下基礎。對其中優美的文字,如地理景觀描述,亦可領讀、朗讀。課本中精美的插圖照片,可當作美術作品欣賞,要充分利用美學的感染力,來引起學生自學地理教材的興趣。最後分析和總結出段落大意,動手列出章節知識結構。與讀、劃教材同步進行的,則是配合課文內容,進行“思維描圖”的練習,以樹立學生正確的地理空間概念和具體的地理輪廓形象,為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增強地理記憶能力,學好地理課打下基礎。***動手***結合起來的方法。這樣,手腦結合,地理知識和繪圖技能結合,而達到地理概念清楚,地理事物和現象空間結構、空間分佈和相互關係明確,並起到增強記憶的作用。

  具體做法是:每學一課***章、節***就讓學生把課本有關地圖描繪下來***應描地圖教師事先選好***,描圖紙要用單頁薄紙,並作為課堂作業,檢查評分。描圖要求輪廓清楚,位置正確,書寫規範。所描專案須經教師選定,描圖過程***包括描圖前和描圖後***要引導學生對所描地圖進行反覆思考,要思維其地理位置特徵、輪廓形象、方位距離、面積大小、地形分佈、生產佈局等等;也可以聯絡不同的大洲、大洋、國家地區進行對比思維,還可以把課本中有關文字論述和聽描繪的地圖本身結合思維,把部分專題地圖如山河分佈圖、氣候型別圖、交通城市圖等歸納成綜合性地圖來思維,也就是把所描地圖,同整個教材串連起來,形象具體,順理成章,便於學生理解記憶。

  “思維描圖”的關鍵是思維***包括想象***,而不是“依樣畫葫蘆”的描圖。如果學生不思維,而單純描圖,則單調乏味。只有邊想***思維***邊描,使想像中的地理事象的空間結構、空間分佈與聯絡同地圖結合,則興趣盎然。“思維描圖”需教師培養引導,為增強說服力,可在同一學生身上搞些資料,對比“思維描圖”與“單一描圖”的不同效果。

  “思維描圖”具有緊扣教材,簡單易行的優點,不論教學裝置的好壞,師資水平的高低,學生成績的優劣,皆可推廣應用。“思維描圖”不僅使地理概念清楚,地圖知識牢固,還能避免“地名搬家”的現象發生。

  第二步是填、寫結合——“地理事物鑲嵌法”。

  學生在讀、劃教材,思維描圖的基礎上,已初步掌握了教材內容和地圖知識,這樣,可以利用地理事物都佔有一定空間以及有規律分佈這一特點,填、寫結合,採用“地理事物鑲嵌教學”。所謂地理事物鑲嵌法,就是配合教材內容,取空白地圖一張***學生自繪***,就像幼兒的“積木盤”一樣,把有關地理事物,如山脈、河流、氣候型別、自然帶、交通城市等,讓學生像擺積木似的,按位置、比例分別“鑲嵌”到空白地圖上,填***圖例***寫***註記***結合,把眾多的地理事物,綜合歸納為一圖,形象具體,印象深刻。

  用此法還可以把不同的教材***自然地理、區域地理、人文地理***、不同的章節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地理事物在地圖上密切結合,啟發學生按步思維,找出不同地理事物的各自規律、特徵,理解其形成原因,掌握其相互關係,進一步把中學三個層次***中國地理、世界地理、高中地理***六冊地理教材綜合在一起,達到學生對地理課本越學越薄,越讀越少,概念清楚,內容熟悉的目的。

  第三步,練、測並重——“對比強化記憶法”。

  通過讀***課文***、描***思維描圖***、劃***概念、定義***、寫***知識結構、地名***、填***地圖***等一系列的自學活動,動手動腦,自學能力大大提高,已初步掌握了地理的“雙基”內容。下一步就應通過練習,來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綜合地理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規律,以及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辯證關係。如雖處同一緯度,由於海陸、洋流、地形的不同,氣候型別產生差異,氣候、土壤、生物之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複雜關係,地理環境***主要指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人類與環境之對立統一關係,等等,使學生具備審答地理問題,評價地理事物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教師根據地理教學大綱要求,佈置練習作業,進行單元測驗。這裡講的測驗,也是以學生自我測驗為主,由教師公佈答案,學生相互批改,最後由教師進行講評和組織討論,檢查自學效果。

  在此階段,對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等,以及重要的地理界線,典型的經濟專案,可利用地圖實行“對比強化記憶”。還可以對相近、相似、相同而易混淆的地名,通過此法,在地圖上對比強化記憶。相近的如瑞典和瑞士、摩洛哥和摩納哥、巴拿馬和巴哈馬;相似的如黃浦江和黃浦港、北侖河和北侖港。相同的如伯明翰***英美都有***、聖保羅***美國、巴西都有***、聖地亞哥***智利、古巴***、科隆***德國、巴拿馬***等等。

  高中地理學習的方法詳解

  一、抓"綜合"重"聯?quot;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絡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係。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關於這一點,你要多注意老師或網校中的典型例題分析,將其積累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絡。

  二、抓"概念"重"消化"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恆星日、十太陽日;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物、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群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二、抓"原理"重"理解"

  三、從基礎知識抓起,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佈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係;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係;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迴圈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佈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四、抓"共性"重"個性"

  地理環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如陸地上的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共性。但實際分佈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又具有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及非地帶性。這就是個性。具體實際情況中可能個性更具特點。

  五、抓"歸納"求"規律"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佈和成因,可歸納出:***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3***在中、低緯度海區,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後,推及出來的普遍規律。

  六、抓"一般"推"特殊"

  "一般"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現象,當這種一般現象出現了異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麼,這種特殊性的產生是必與其當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關,從而,我們就可得出相應的結論。如,太陽輻射在地理表面的分佈是沿緯線分佈的,根據其熱量的分佈狀況,我們將全球化分為五帶。由此可知,等溫線、陸地自然帶等分佈也應沿緯線分佈。但在實際中,我們發現,它們的分佈並非都沿緯線分佈,那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經仔細觀察和分析,我們發現它們的分佈還與地表形態、海陸熱力性質、洋流、人為活動等因素有關。具體分析時,就看當地與其它地區之間的差異是什麼?特殊的差異,也就決定了其特殊性。

  七、抓"對比"找"異同"

  在地理學習中,你會發現許多相似或類似的概念、原理、規律等。理解它們較好的方法就是用圖表進行比較,找出異同。如同緯度的歐洲西部和北美,為什麼歐洲西部是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而北美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解決此問題,我們可以對照兩個區的地形圖,用表格來比較它們所處的緯度位謾⒑B椒植肌⒌匭巍⒀罅鰲⑵?勾?頭鞝?鵲乩硪?氐囊焱?4傭?貿齙匭我蛩囟雲淦?虻撓跋炱鷸韉甲饔謾?

  八、抓"運算"促"智慧"

  地理計算在"雙基"中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能力。為了培養、提高地理運算能力,要做如下分類練習;

  1.比例尺與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換算。

  2.地方時與區時的換算。

  3.絕對高度、相對高度與等高線的計算。

  4.垂直氣溫的計算。

  5.太陽高度角的計算。

  6.恆星日與太陽日的換算

  7.晝夜長短的計算。

  8.人口密度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

  9.各種百分比的計算等。

  通過反覆練習,熟練掌握計算技巧,從計算結果中,闡明地理事物的性質、特徵及其變化規律。

  九、抓"讀圖"明"空間"

  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象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瞭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空間聯絡、空間組合。

  為了培養查閱、填繪地圖習慣,要求:

  1.書上的圖必須一一理解,學會分析、應用。

  2.充分利用填圖冊,按要求和規格填寫地理事物。

  3.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要求能畫出大體輪廓,以加深印象和記憶。

  高中地理關於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佈圖介紹

  1、全球氣溫分佈的一般規律。

  ***1***、從低緯向高緯遞減。因太陽輻射的分佈是從低緯向高緯遞減。

  ***2***、同緯度海陸氣溫不同。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因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所致。

  ***3***、同緯度高原、山地的氣溫比平原、低地的氣溫低。這是地形因素的影響。

  2、等溫線形狀的南北差異。

  北半球比較曲折,南半球比較平直。因北半球海陸相間,下墊面性質差異大,等溫線偏離緯線。而南半球主要是海洋,下墊面性質單一,太陽輻射是影響氣溫的主導因素,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

  3、等溫線的突變。

  等溫線的突變,既偏離緯線。影響的因素不同,偏離的程度和方向不一。一般情況下,陸地上等溫線的突變是由地形因素所致,海洋上等溫線的突變是洋流的影響。如上圖所示:

  ***1***、A、B、C、D四處的等溫線都向低緯凸出,說明這裡比同緯度的兩側的氣溫低。因這四地都有寒流經過,降溫作用明顯。

  ***2***、E、F、G、H、I五處的等溫線都向高緯凸出,說明這裡比同緯度的兩側的氣溫高。因這五地都有暖流經過,增溫作用明顯。

  ***3***、在青藏高原和科迪勒拉山脈等地,等溫線向低緯凸出,說明這裡比同緯度的兩側的氣溫低。因高原山地海拔高,降溫作用明顯。小範圍閉合等溫線也是地形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等溫線與等高線平行。

  ***4***、A、B兩處凸向的緯度比C、D兩處的更低。因A、B兩處的寒流是由寒冷的西風漂流向低緯運動而形成的,水溫更低,氣溫相應降低。而C、D兩處的寒流是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向低緯運動而形成的,水溫較高,氣溫相應較高。

  ***5***、從圖中可以讀出,同一緯度高溫區等溫線凸向高緯,低溫區等溫線凸向低緯。可簡記為‘高溫高凸,低溫低凸’***同一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