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數一考研數學複習經驗

  二戰考的是數一的話,如何取得140分以上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首先,我先說一下我用了哪些書

  1.課本:高等數學1,2***同濟大學第五版***;線性代數***居餘馬***;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第3版盛驟***

  2.李永樂複習全書

  3.660題***選擇填空***

  4.201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數學考試大綱解析

  5.真題

  6.模擬題

  對於課本,我覺得居餘馬的線性代數比較好,講解的比較詳細。

  ▌談一談我複習的一點體會

  我覺得複習數學在於細緻,理解,思路。我在第一遍複習的時候是先看課本,然後做課後題,再做複習全書。就這樣一章一章的往後做。高數和概率的課後習題一定要做,而且要全部都做,我覺得題目特別好,有助於知識的理解,特別是概率。

  看完一遍用了大三整個下半學期。暑假的時候有45天左右,我把複習全書和課本又重頭到尾的做了一遍,做到了9月中旬。接下了開始做660題,660做的有點慢,10月初做完的。接著我本來想做真題的但是做了一套2005年的,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前期複習的太多了,有些看的不細,有些不用看那麼細,不知道重點,所以我就決定買一本大綱,《201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數學考試大綱解析》,這本書在每章前面都有考試大綱。

  我在做這本書的時候是先看大綱,然後自己寫知識點,比如三重積分的解法:先一後二,先二後一,柱座標,球座標,什麼時候用截面法,什麼時候用另一種。先不看書,自己回憶,回憶多少沒有關係,然後再做這章。做完再對著大綱回憶一遍,回憶不是指想,而是在紙上寫出來。然後,有聯絡的章節放在一起理解,比如:一元、二元函式的極限存在,連續,可導,偏導,微分;定積分,二重積分,三重積分,曲線積分,曲面積分,格林公式,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之間的關係。格林公式是第二類曲線積分與二重積分之間的關係。高斯公式是曲面積分與三重積分的聯絡。這樣理解的話在做題的時候就有了思路,遇到曲面積分就會想到是不是要用高斯公式,就形成一種條件反射。我覺得我的數學有質的提升就是在這個月。

  然後就是在11月份做真題,我是從05年開始做的,05以前的我沒有整套整套的做。我的一點點方法下面再說。真題是隔一天一套,不做真題的那天就看大綱解析,重點理解,培養思路。真題一般都在140分左右。做完真題,做的是400題,做了兩套,效果一般。個人也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做不完,算不對。而且很耗時間。我研究了一下真題,果斷放棄了400題,覺得思路上和真題有一點不一樣***個人意見***。而是選擇用了合工大共創五套題,12年真題高數倒數第二道大題,就是微分方程那道在上面有型別題。也做了合工大超越五套題。三個小時做,第二天對答案,分析試卷,總結總結,再做真題後面分章節的內容。這些做完之後基本上沒有多少天就要考試了。在這個時候,我又一遍大綱,把一些比較不常考的知識點熟記了一下。但是還是出了一點疏忽,就是12年第三道選擇題,當時覺得多元函式的偏導微分不能考就沒有看。這就是整個複習過程。在大四上學期之前一天6小時以上數學,之後是4小時左右。這是我第一次考研的準備。

  二戰的時候,整個大四下學期沒有看書,暑假也沒有,9月才開始。覺得時間並不是那麼多就選擇不看複習全書,看的大綱解析,知識點忘了很多,但是由於理解的比較透徹,所以撿起來比較快,一個月看完大綱解析,就基本上都記起來了,然後做660,660一定要做,覆蓋面比較廣,就當是查缺補漏,還有練習選擇填空的技巧。接著做了20套模擬題,2012,2013的合工大共創、超越五套題,也都是用A4紙那樣做,做了一遍真題,和真題後面每章的內容。

  考研數一複習技巧

  經過幾十天的漫長等待,終於塵埃落定了,經歷過大喜——大悲——小喜,我也算是安妥了。本人今年二戰北京的一個34所,工科,初試分不低,但複試欠些運氣被刷。由於本科是211以及初試分數很高,所以最後還是校內調劑成功了,不過是個專碩。下面想把我學習數學的一些經驗告訴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實現你們的夢想。

  本人今年數一144分,說實話,這分比我自己預想的還低,我只錯了某一大題的最後結果沒分兩種情況討論,頂多3分的,結果扣了6分,不知為何。其實數學考高分很簡單的,上140絕不是impossible mission。如果我說我一戰數學才96分而且我一節輔導班都沒聽過呢?***真的,我連視訊都沒看過,什麼李永樂之類的長什麼樣我基本不清楚***是不是大家會覺得有很大信心了?呵呵,下面開始:

  我是從八月中旬左右開始複習的,這期間基本只有兩項任務英語單詞和數學課本。以我的兩次考研經歷來說,下面這句話很重要:一定要先看教材!!!以前總有人問,時間這麼緊還要不要看教材?我以我的經驗來說,不光要看教材,還要做課後題。不要以為課後題跟考研沒關,課後題絕對是打基礎的,就像大家看專業課時,你一定會把自己學校的教材後面習題都做了,因為你知道那裡有考點。對於公共課數學,大家反而忽視了這一點。當然了,可能課後題都做了時間是不夠。我當時只做了每一章的總習題。這裡面說一下我用的教材,高數是我們上課時用的同濟大學的《微積分》,可能很多人都是那本《高等數學》,沒事,都差不多。線代也是同濟的,概率論用的浙大那本非常經典的教材。這些書可以去買二手的,我當時買的浙大概率論正版8成新的才10塊錢。看課本的目的是在於理解,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定理?他能幫助我們解決什麼問題?公式如何推出來的?等等問題。這裡說一下,有很多人不會看書,以為看書就是趴著拿著書看,這樣是不對的,你必須拿著筆,跟著一塊推算,甚至完了之後自己在獨立的做一遍***無論是公式還是例題***,既然它作為例題,一定有道理,這可以很好的幫你理解。切莫眼高手低!

  對了,前面忘了說了,三門課我的順序是高數——概率論——線代。因為高數絕對是最重點的,所以放在第一;而概率論裡面要用到好多高數的東西,剛看完正好複習一下;線代雖然不好理解,但是考研裡面考的比較基礎,而且與其他兩門關係不大,因此放在最後。大家可以採用這個順序複習。

  我是每複習完一門之後開始做這一門的複習全書,做完之後開始看下一門的教材。這樣大概倆月了吧,到10月中旬多才把三本課本和全書看完,並且做完習題。其實我還是很慢的,沒事,呵呵,慢工出細活嘛。大家不要害怕時間不夠等等,也不要被周圍人影響,有的人一天看100頁,你問他什麼了?他光記著一百頁了,看的什麼都忘了。呵呵,不要給自己增加壓力,自己規劃好時間就行,不要跟別人比速度。複習全書的選擇我覺得還是李永樂的好,當然也可以選擇陳文燈的,都行。這個東西不在於你看哪本書,而在於你從那本書上學了什麼。我用的是西安交大的李永樂、王式安的新複習全書,感覺講得比較詳細,題目也比較好。我著重說一下這本。每道題後面的都有一些註釋,裡面有好多注意的內容和一些公式,建議大家好好看看,有些很有用的。後面的習題也一定要做,這是檢驗你本章講解是不是都學會了的最好方法,好多習題都用到前面講解的方法,不是瞎出的。另外我複習時非常喜歡在旁邊寫上自己的心得體會,例如這道題的出題點是哪裡?用到什麼定理?之類的,這樣增強對一道題的理解程度,建議大家試試這種做法,不用太複雜,幾個字就行。

  第一遍全書看完以後,先不急著做第二遍。我當時是做了660題裡的選擇。這660出的相當有水平,最然說有點過細了,但是絕對能測試你是不是學得紮實。教材和課後題我只一遍,重在掌握,不在遍數。然後開始做第二遍全書。由於你有基礎了,第二遍一定把解答蓋著自己獨立做,不會的要標出來,並記錄下來是哪裡出的問題,哪個知識點沒掌握好。第二遍我也是逐題做的,就是每道例題都做一遍。這時基本就是11月多了,大家可以看到我的速度,不快吧?所以還是說,你的成績和速度是沒有關係的。

  11月底開始做真題模擬題了,先做真題,真題基本每題至少一套,但是真題其實複習全書裡面好多都已經涉及了,所以你做的速度肯定很快,這個時間不能當真,當然分數更不能相信了。我記得我的真題基本每年都是140左右,07、03年的較難可能130多,08、09的簡單。做了03——11年的所有數一真題,並且都弄懂了,就可以開始做模擬題了。模擬題我做的合工大超越考研5套題,感覺題出的不錯,和考研難度很像,基本這5套就把90%以上的考點包括了。這五套一定好好做做,掐著時間做,把每一道都弄懂了。另外有人總抉擇到底做李永樂的400題還是合工大五套。400提我這有,但只做了一套,感覺和考研風格不是很像。有精力的同學可以做做,完善一下知識點,沒時間的就甭做了,我就沒怎麼做也沒事。

  基本這些都弄完就到了12月中旬或月底了,這時要查漏補缺了,一定要把以前做錯的題再看一遍,另外最好每天或者每兩天再做一套模擬題,不為別的,為了練手,保持你的數學思維。我做的是從網上下的葉盛標五套題,是手寫的,但是解答非常詳細,旁邊還有註解,印象最深的就是“高斯定理***”。看來這個老頭還是很用心的。不過這題我感覺有點難了,但是查漏補缺是有點用的。

  最最關鍵的,上考場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態。我考試時第一天的英語實在太鬱悶了,閱讀看不懂,耽誤時間實在太多了,翻譯沒做,完型全是看選項蒙的,作文寫的也特爛。回去後又看到震驚的X,,T事件,頓時五雷轟頂一般,感覺我英語能得30就不錯了,瞬間失去所有希望。後來我轉念一想,本來英語確實下的功夫少,可是數學還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寧可用數學的分去補英語,也不要失去信心。果然,第二天數學做得相當爽,完全忘記了英語的失誤。記得當時還看錯點了,以為11點交卷了,最後都飛筆疾書了,結果差10分11點就做完了,然後開始迅速檢查,到了十一點怎麼不收捲了?後來想起來了,好像是11點半交卷。呵呵,於是又檢查了半個小時。。。

  總結一下,其實就是幾點:看教材、動筆做、不看遍數看掌握***我發現這三句還挺押韻的,哈哈***當然了,我說的不看遍數,不是說一遍就完,而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不要和別人攀比誰看的遍數多。當然全書還是至少兩遍吧,因為太厚了,一遍不可能掌握的全的。總結我用的資料:三本教材、複習全書***李永樂、王式安***、660題、李永樂真題***近十年***、合工大超越考研5套題、葉盛標模擬五套題***這個可以忽略,也可以選擇李永樂的5+3***。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經驗,僅供大家參考,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考研就是努力+心態+運氣的綜合,增強你的信心,相信144分你也可以做到的!

  4.13補充一點:很重要的忘了說了,就是總結,這個真是很重要,基本上考試頭一天你就只複習這個了。總結什麼呢?我覺得至少有兩點,一個是概念定理,還有一個是錯題的反思。概念定理是很重要的,其實很多選擇題大家不知道選哪個就是定理理解的不透徹,這也是考研經常愛考的點,像給出幾個選項,都是定理的,問你正確的有幾個。另外比如大題有一年就考過證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之類的。所以概念定理是絕不能忽視的。另外一個是錯題的反思,上面也提到過,做錯的題一定要知道自己是哪錯了,這比知道這道題怎麼做更重要。包括這道題涉及的定理,以及全書上很多對於某類題的做法和相關的小定理等等,都是需要大家去總結的。歸根結底一句話,要把知識變成自己的!

  考研數一複習經驗

  首先,複習數學要有一個大致的規劃,現在到7月15能看完高數上下冊,概率論,線代。看的方法是,每看一章把概念弄懂,課後習題每題必做不管多簡單多難,想不出問同學找資料實在不會要學會放棄,切記沒努力就放棄。如果是證明題可不用全做。

  成績好的可能花的時間少,可以適當玩一下,根據自己的程序做適當調整,不可太自大。成績不是很好的就要少玩一點,重點在基礎中難度的題目上,難度大的題目能懂最好,不能懂就要放棄,考研數學高難度題目不多,能做好這部分題110以上沒問題,其他題稍微做一點120很容易了,記住成績好的是求高分,成績不好的是求穩分。

  第一輪其實主要是開闊思維,帶入狀態,打好基礎,因為是一章一章的看,所以又忘很正常,但不要看完過後就什麼也不是了,主要在看全書。

  其次,就是暑假這一階段7月15-10月15,也是重點階段,在上一階段的基礎上,要開始看複習全書了,依然是看每章的知識點,千萬別以為例題有答案就只用,一定要動手去做,考完一章做一章的題目,快看完高數這部分的時候要開始配著做660題,使做題進度剛好能看完複習全書。不懂的時候一定要根據答案好好弄懂,不管難易這時候要全抓,不懂就問同學。

  後一階段到了關鍵階段10月15到11月是查漏補缺階段,看看以前不會的題目,再看看以前不會題的記號,回過頭在做。

  11月到考前就是衝刺階段了,開始做真題,預測卷,8套卷,5套卷,切記每天都要做題,2天做一套題,一天做一套題,另一天就看自己做的那套題的錯誤題目,還有時間就看以前錯題。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