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警考試申論考試時事熱點
在招警考試申論考試備考階段,學會關注熱點是備考的一項重要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各位考生閱讀。
招警考試申論時事熱點***一***
供給與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係的兩個基本方面。兩者的關係,本質上是生產與消費的關係。馬克思在研究社會再生產過程時,分析了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各環節的關係。核心觀點是:生產決定消費,生產什麼才可能消費什麼;消費反過來又對生產有巨大影響,拉動或者抑制生產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消費拉動的結果。我們長期處於“短缺經濟”狀態,人們改善生活的需求,也就是消費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改革開放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改變這種狀態。改革之初,消費需求如井噴般迸發,從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手錶,到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錄音機,再到手機、電腦、汽車、住房,“四大件”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費持續了30年,拉動經濟強勁增長。很長時間裡,企業生產什麼就能賣出去什麼,賣什麼都賺錢,連假冒偽劣商品也大行其道。
現在到了這樣一個時候:“短缺經濟”狀態總體上不復存在,而且出現了結構性產能過剩。這是經濟持續30多年高速發展、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的結果,也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一個根本性原因。
新常態下,消費需求發生深刻變化,模仿型排浪式消費基本結束,消費拉開檔次,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在相當一部分消費者那裡,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壓倒了對價格的考慮。國貨滿足不了需求,大家就到國外買洋貨,近兩年每年國人出境“掃貨”的花費都在1萬億元人民幣以上,這還沒算上網上“海淘”.
我國經濟目前遇到的困難,不是因為需求不振,而是需求變了,供給的產品卻沒有變,或者跟不上需求的變化。於是,有的產品不好賣,成了無效供給;人們需要的產品又買不到,出現“需求外溢”,購買力嚴重外流。
問題的複雜性還在於,這些變化都是“結構性”的。消費升級是結構性的,產能過剩也是結構性的,中高階消費需求在增長,而且是趨勢,但低端消費仍有市場,生產低端產品的企業,日子還沒到完全過不下去的地步。變化的這種“結構性”,影響著企業對形勢的研判。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產什麼都好賣、賣什麼都賺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回到馬克思的觀點:生產決定消費。供給與需求對立統一,相互依存,互為條件。沒有需求,生產的產品賣不出去,供給就無從實現,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給;沒有供給,想買的東西買不到,需求就無法滿足,新的供給可以創造新的需求。說到底,生產力水平決定消費水平。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根本上要靠供給側推動。一次次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一次次生產力躍升,創造出全新的產品和消費體驗,形成前所未有的供給能力,而市場則以波瀾壯闊的交易生成進行迴應,由此推動經濟發展。
中央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符合經濟發展客觀規律,體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治本之策。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部署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著力提高消費品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為的就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消費升級需要。
供給側看國貨,肯定離不開國貨與洋貨的對比。我們希望在對比中看出差距,看出商機,看出志氣,看出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發奮自強的行動。
招警考試申論時事熱點***二***
能看電視的“盒子”、國產手機、中國無人機、中國微信……近年來,當中國人在全球熱情“買買買”之時,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也走向世界。這些“新國貨”不僅受到華人華僑的喜愛,也開始引領一些外國本地人士的消費潮流,以至於海外的中國員工回國時,常有外國同事央求代購中國國貨。對於這種現象,有人形象地稱為“逆代購”。
“逆代購”風生水起,耐人尋味。越來越多被代購的國貨中,有成名已久的“老乾媽”、享譽中外的花露水,也有久負盛名的青啤、“神一般存在”的辣條,等等。這些國貨之所以能塞滿海外消費者的購物清單,自然與國貨價廉物美、有口皆碑相關。早在數年前,一位美國記者出版了《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年》一書,生動描繪了一個實驗:整整一年不再購買“中國製造”,但得出的“沉重”結論是,“沒有中國商品你也可以照樣生活下去,但你的生活會越來越麻煩,而且家庭開支也會大大增加。以後10年,我可能再也沒有勇氣嘗試過這種日子了!”這是一個美國家庭的生活體驗,代表了美國不少家庭的真實感受。
國貨受寵於海外,提醒我們在追逐洋貨時,別冷落了自己的“寶貝”,中國完全有能力生產出叫得響又能走出去的產品。有人說,人們認識一個國家,往往從認識這個國家的品牌和使用這個國家的產品開始。當國貨越來越有“存在感”,它們便能證明自己的價值所在;當越來越多的國貨越洋過海,大受老外追捧,這是廠家的驕傲,也是國家的榮光。
也應該看到,海外暢銷國貨較多地集中於吃穿用領域,處於市場的中低端,儘管不愁銷路,但並未形成足夠的品牌效應。在全球各大知名商場,“中國製造”的身影處處可見,“中國品牌”卻芳蹤難覓。這背後映襯出一個令人遺憾的現實:我們是製造大國,卻是品牌小國。是中國的製造能力跟不上嗎?答案並非如此簡單。美國《財富》雜誌日前公佈的2016年度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中國上榜的企業高達110家,直追美國,再創歷史新高。這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應擁有的實力和榮耀,同時也有力證明,作為製造業總量全球第一大國,中國有了更多的製造實力,也應有理由打造出更多中國品牌,讓中國品牌唱響全球。
打造響噹噹的中國品牌,靠的是自主創新,靠的是制度保障。如果說貼牌是很難省略的發展階段,那麼寄託於強大的科研力量,不斷尋求技術突破之後,就應該從貼牌過渡到創牌,同時加大對現有國產品牌的保護力度。熊貓電視機、鳳凰自行車、英雄鋼筆……我們曾為伴隨一代人成長的民族品牌而自豪,可是,很多沉澱在人們記憶深處的國產品牌,卻一個個逐漸凋零,歸於沉寂。它們有的正在市場大潮中艱難“泅渡”,有的已折戟沉沙,還有的被跨國公司收購。不少國產品牌苦心經營數十年,且頗有人氣和生命力,卻無可奈何花落去,實在令人痛心。
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已是上上下下的共識,也是正在力行的國家戰略。去年5月,《中國製造2025》公佈,這是我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實施一年多來,在一些領域已見成效。品牌是一個國家的名片,體現著國家實力,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再到品牌強國,註定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道路,有抱負的中國將會選擇拼搏奮進。
“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在激烈競爭的全球市場中,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書寫風流。未來,一張張中國名片上,將更加清晰地標註中國產品的美譽度,也將見證中國民眾的創造力。
招警考試申論時事熱點***三***
能看電視的“盒子”、國產手機、中國無人機、中國微信……近年來,當中國人在全球熱情“買買買”之時,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也走向世界。這些“新國貨”不僅受到華人華僑的喜愛,也開始引領一些外國本地人士的消費潮流,以至於海外的中國員工回國時,常有外國同事央求代購中國國貨。對於這種現象,有人形象地稱為“逆代購”。
“逆代購”風生水起,耐人尋味。越來越多被代購的國貨中,有成名已久的“老乾媽”、享譽中外的花露水,也有久負盛名的青啤、“神一般存在”的辣條,等等。這些國貨之所以能塞滿海外消費者的購物清單,自然與國貨價廉物美、有口皆碑相關。早在數年前,一位美國記者出版了《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年》一書,生動描繪了一個實驗:整整一年不再購買“中國製造”,但得出的“沉重”結論是,“沒有中國商品你也可以照樣生活下去,但你的生活會越來越麻煩,而且家庭開支也會大大增加。以後10年,我可能再也沒有勇氣嘗試過這種日子了!”這是一個美國家庭的生活體驗,代表了美國不少家庭的真實感受。
國貨受寵於海外,提醒我們在追逐洋貨時,別冷落了自己的“寶貝”,中國完全有能力生產出叫得響又能走出去的產品。有人說,人們認識一個國家,往往從認識這個國家的品牌和使用這個國家的產品開始。當國貨越來越有“存在感”,它們便能證明自己的價值所在;當越來越多的國貨越洋過海,大受老外追捧,這是廠家的驕傲,也是國家的榮光。
也應該看到,海外暢銷國貨較多地集中於吃穿用領域,處於市場的中低端,儘管不愁銷路,但並未形成足夠的品牌效應。在全球各大知名商場,“中國製造”的身影處處可見,“中國品牌”卻芳蹤難覓。這背後映襯出一個令人遺憾的現實:我們是製造大國,卻是品牌小國。是中國的製造能力跟不上嗎?答案並非如此簡單。美國《財富》雜誌日前公佈的2016年度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中國上榜的企業高達110家,直追美國,再創歷史新高。這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應擁有的實力和榮耀,同時也有力證明,作為製造業總量全球第一大國,中國有了更多的製造實力,也應有理由打造出更多中國品牌,讓中國品牌唱響全球。
打造響噹噹的中國品牌,靠的是自主創新,靠的是制度保障。如果說貼牌是很難省略的發展階段,那麼寄託於強大的科研力量,不斷尋求技術突破之後,就應該從貼牌過渡到創牌,同時加大對現有國產品牌的保護力度。熊貓電視機、鳳凰自行車、英雄鋼筆……我們曾為伴隨一代人成長的民族品牌而自豪,可是,很多沉澱在人們記憶深處的國產品牌,卻一個個逐漸凋零,歸於沉寂。它們有的正在市場大潮中艱難“泅渡”,有的已折戟沉沙,還有的被跨國公司收購。不少國產品牌苦心經營數十年,且頗有人氣和生命力,卻無可奈何花落去,實在令人痛心。
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已是上上下下的共識,也是正在力行的國家戰略。去年5月,《中國製造2025》公佈,這是我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實施一年多來,在一些領域已見成效。品牌是一個國家的名片,體現著國家實力,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再到品牌強國,註定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道路,有抱負的中國將會選擇拼搏奮進。
“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在激烈競爭的全球市場中,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書寫風流。未來,一張張中國名片上,將更加清晰地標註中國產品的美譽度,也將見證中國民眾的創造力。